海水退了就知道誰裸泳 曾經風風火火的獨角獸們現在怎麼了?

產業動態

中國股市近來頻頻破底,首當其衝的是這一兩年來紅透半邊天的獨角獸,今年所有在A股或是香港上市的中國獨角獸,如今幾乎全部跌破承銷價。

首先是掛牌前「喊得很大聲」的小米,掛牌至今股價跌幅超過45%,雷軍讓股民慘賠在網路上被網友罵慘了,除了小米,另外一隻獨角獸是美團點評。

美團在招股階段就不受外界看好,由於上半年虧損287億人民幣,公司還堅持高價(69港元)掛牌,果然掛牌後股價慘跌,其他包括華興資本以及在上海A股掛牌的郭董(FII)工業富聯,甚至是郭董旗下由臻鼎分拆出來的鵬鼎,表現都不如預期,讓外界不得不質疑,曾經被捧上天的獨角獸們,翅膀已經折斷了嗎?

獨角獸折翼了嗎?

財信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上就說,有一段時間,大家非常崇拜獨角獸,但獨角獸這種資本市場的籌資遊戲對創始股東及早期參與的基本金非常有利,不過也因為創始股東介入成本很低,很容易到了資本市場就拿小股東墊背,這種情況下,到了IPO才進場的小股民全成了待宰羔羊,以今年來看,小股民熱烈追捧獨角獸,最後都成了輸家。

其實今年是中國企業的上市潮,有趣的是這些中國公司大多選擇在香港或是美國掛牌而不是在上海或是深圳掛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根據安侯建業的報告指出,直到今年第三季為止,在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只有89家企業上市,與去年同期的350家有巨大差距,從報告可以看出不論是公司提交上市申請數與上市申請通過率紛紛出現下滑。

調查顯示今年中國A股上市募資前十大的公司,第一的鴻海集團旗下的工業富聯(FII)募資金額(271億人民幣),這個金額是位居第二(邁瑞醫療,59.3億人民幣)的四倍之多,可見A股的「吸金」功力略顯不足。

香港迎來上市大潮

但相對的來說,香港卻迎來一片上市潮,至今年第三季為止,港交所累積已經募得1900億港元,超過了2017整年的總和,是全世界募集到最多資金的交易所。香港較開放的市場是獲得多數中國公司青睞的主因。

在港交所今年前十大IPO(首次公開募股)的公司中,有幾間是以往在私募市場備受吹捧的科技獨角獸(指估值達到十億美金的未上市公司),包括小米、美團點評、平安好醫生、百濟神州、易居。

但根據信傳媒查閱股票後發現,報告中的前十名,只有位列第九的山東黃金(15.34港元)超過發行價,其餘九隻股票通通跌破發行價,小米甚至從發行價17港元跌至目前的12.2港元。

中國獨角獸科技含量不足

金融時報對此則撰文分析,中國科技公司相對於美國的科技公司,在語義上、數學上和流動性方面均有不同,所以才會導致上市後面臨破發的局面。

金融時報認為許多中國號稱的科技公司,並沒有多少高科技含量。以小米來說,雖然一直自稱自己是互聯網企業,但根據今年第二季財報可以看見,互聯網服務只佔小米8.8%營收,其實小米還是一間賣硬體的公司。

金融時報也點出「科技」標籤會使得市場高估公司的市盈率,一般投資者認為科技公司會有較高的市盈率,但今年卻有不少「虧損上市」的公司。以今年上市規模位居第三的美團點評來說,光是去年就淨虧損189億人民幣。

美國市場如何?

另外在前文中提到的,除了在香港上市外,就算是美國監管較嚴,但其實許多中國公司還是前仆後繼地選擇前往美國上市,包括主要以科技業為主的那斯達克交易所。依據資誠的統計,直到今年第三季為止,美國共有173間公司上市,共募得457億美金。

根據美國的IPO顧問Renaissance Capital統計,直到今年第三季,共有23間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以今年在美上市的愛奇藝(那斯達克)、拼多多(那斯達克)、蔚來汽車(那斯達克)來說,只有拼多多現價為18.8美元,稍微跌破發行價19美元,其他兩間公司都仍在發行價之上。

資誠的報告顯示,直到今年第三季為止,共有15間TMT(Technology, media and telecom)公司選擇在美國IPO,數量是去年第三季的五倍之多,TMT公司的籌資額也從7億美金驟升到43億美金。

但根據佛羅抵達大學教授Jay Ritter的報告,截至今年9月在美上市的公司中,高達83%的公司在上市的前一年仍未盈利,是1980年來最高的數據,也比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81%的數據高。

明年會有更多獨角獸上市

安永的報告則指出,獨角獸的上市風氣將會推動全球的上市潮到2018下半年,甚至到明年。包括Uber、Lyft、Slack等美國獨角獸都已經傳出明年上市的計畫,中國的滴滴出行、字節跳動(今日頭條母公司)以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也都被爆出要在明年上市。

但在這場熱潮中,也有不少選擇暫停上市的。騰訊旗下的騰訊音樂,就因為市場波動因素,選擇暫緩在美上市。比特幣挖礦機製造商比特幣大陸,也被傳說將暫停在香港的上市申請。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眾多科技公司會選擇迅速上市是因為公司高層們會擔心,如果再等一年,公司可能會錯過最後的冒險機會,因為IPO市場對經濟環境的健康非常敏感。另外,對新上市公司的需求,可能會隨著公司大量發行新股票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