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訪中的背後... 川普讓「矛盾」的中日關係起了化學變化

東亞情勢

從2012年的釣魚台事件以來,中日關係一度降至冰點,川普上台發動美中貿易戰,讓中日之間起了化學變化,中日關係似乎即將進入到一個微妙的新階段。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在明(25)日起到中國進行三天正式訪問,這是7年來、也是習近平上上台後第一次有日本首相訪問中國,訪問期間,習近平將與安倍舉行會見會談,雙方把《中日友好條約》40週年作為重拾友誼的契機。

中日在2018年頻繁交流

日本《共同社》報道,安倍晉三有意把兩國關係提升至「新階段」。在訪問行程召開前,日本媒體已發佈多則消息,兩國在重啟貨幣互換協議、租借大熊貓及重啟防務交流等內容達成初步共識,也會推進領導人互訪。

就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後,過去陷入低潮的中日關係出現突破性進展,2018年兩國之間有非常頻繁的接觸,今年9月上旬,安倍晉三和習近平才在海參崴舉行了會談,10月下旬的會面,將是兩人在兩個月之內的第二次見面。此外,今年5月中日雙方兩位領導人更第一次進行了一場電話會談。

中日為何追求關係正常化?四點原因

過去中國對日言論一向充滿民族主義,2014年安倍與習近平的會面,習近平也是從頭到尾擺臭臉,為何雙方從今年開始轉為熱絡?《紐約時報》報導認為,現在中國想要改變中日關係主要來自四個原因。

第一、美國因素。第二、中國試圖利用川普政府對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全球化等方面的消極態度,來提高自身在國際社會和輿論中的地位。第三、今年是鄧小平訪日40週年。第四、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0週年,良好的中日關係主要是基於這個大前提。

專家認為兩國只是各取所需

日本《共同社》也報道,安倍晉三有意把兩國關係提升至「新階段」。在訪問行程召開前,日本媒體已發佈多則消息,兩國在重啟貨幣互換協議、租借大熊貓及重啟防務交流等內容達成初步共識,亦會推進首腦互訪。

但專家認為,中日關係表面「再次正常化」,是因為中美貿易戰,以及美國總統川普傾向保護主義的政策,兩國只是「各取所需」。這次安倍訪中的核心,僅限於經濟合作及有限度的民間交流,兩國或許會把領海主權爭議及歷史問題先放在一旁,但這些問題根深柢固,兩國關係仍然「脆弱」。

《BBC》的報導則指出,中日關係看似出現轉圜,關鍵在於美國。

日本想游走美中之間但是很困難...

美中貿易戰下,美中兩大國互相提高關稅,而美國早前也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件關係協議》(TPP),變成了要由日本主導爭取推動沒有美國參與的TPP弱化版《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這些都讓1980年代飽受美日貿易戰「廣場協議」而讓日本經濟陷入失落20年的日本心生警惕。

根據《BBC》訪問日本北海道大學政治系教授遠藤幹的報導,遠藤幹表示,日本會與中國加強合作,主要是因為美國「愈來愈不可靠」,而中國需要把出口變得多元化,所以中日目前越走越近,其實是對雙方都有利的。

只是遠藤幹認為,日本要同時間在美中之間遊走很「困難」,尤其是接下來美中貿易衝突如果全面性開打,日本將更難靠近中國。

不過遠藤幹沒說的是,當中國來自外部壓力過大時,內部為了紓解壓力通常就會借用「民族主義」的力量來轉移焦點,中日之間有過去恩怨歷史存在,現在雖然表面上一切看起來都很好,但在民族主義聲浪高漲的今天,哪一天中國為了紓解內部壓力又揮起了「仇日」大旗,這些恐怕是安倍政府要多加思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