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大舉撤出中國 全球製造供應鏈正在移動中....

國際財經

美中貿易戰延燒三個多月,為了躲避美國對中國2500億美元商品徵收10%-25%不等關稅,歐、美、亞等外商已經或是準備撤離中國,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致使全世界供應鏈發生變化。

馬來西亞的金英證券(Maybank Kim Eng)最新的報告指出,「美中貿易戰可能吸引更多企業到東協設廠,以規避關稅,消費、工業、科技和電信設備、汽車和化工產業都對投資東南亞有濃厚的興趣。」

外企撤離中國,搬遷至東南亞設廠

據統計,今年前9月製造業外資流入越南的數量增加18%,前7月流入泰國的外資投資大增53%,達到76億美元,製造業流入量激增近5倍;流入菲律賓的外資也飆增約5倍。

其中,為Bose公司生產耳機的美律實業計劃投資7億台幣設立泰國二廠,將部分生產線從中國南部搬遷至泰國;蘋果電源供應商台達電,7月以21億美元收購泰國子公司泰達電,以擴大生產線。

物聯網設備製造商Kayamatics在中國有兩家工廠,但計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和檳城建立新的產線;美國鞋業和配飾公司Steven Madden宣布,已將手提袋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柬埔寨。

除東南亞吸引大量的外資直接投資(FDI)之外,有更多台商從大陸回來台灣,據《澳廣》報導,10月稍早,台灣官員透露,由於美中貿易戰的影響約30家台灣企業放棄在中國的工廠,搬遷回到台灣。據了解,更多台灣企業家希望離開中國,不光是因為貿易戰,也是擔憂中共內鬥引起緊張的政治氣氛。

另一方面,又有一批美國和歐洲企業透露撤出中國的訊息,根據8月29日至9月5日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下,在中國擁有生產線的430多家美國公司中,約有三分之一已經或正在考慮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以外。

巴菲特控股的慢跑鞋廠商也要撤出中國

其中,巴菲特控股的慢跑鞋製造商Brooks Running公司執行長Jim Weber 22日表示,受貿易戰的影響,該公司的產品面臨45%的關稅,他考慮將一些業務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如果搬遷至越南,就是永久性的」。

《彭博》24日也報導,數家歐美企業表示,他們準備將部分產線從中國撤出,其中包括荷蘭飛利浦、美國經銷商W.W. Grainger、美國空調商Lennox 、瑞士貨運商Kuehne&Nagel

「我們正積極採取行動,」Lennox International執行長Todd Bluedorn說。 「我不確定中國被加徵關稅,是否為短期的措施。我們還是採取行動,通過搬遷到東南亞和其他符合低成本要求的國家,來規避關稅。」

美國和歐洲上市公司正在發布第三季財報,分析師迫切希望聽到有關美、中之間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如何影響公司業務。當前有一個主流的共識為,如果進口中國商品的成本變得過高,公司就準備重新安排供應鏈。

川普在9月份對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徵收了10%的關稅 ,此前於7月已對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第一輪關稅 - 並承諾在1月份將稅率提高到25%。川普甚至威脅要對所有進口的中國加徵關稅,截至8月份的12個月中國商品進口總額為53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