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少子進行式 台灣85%照顧者擔心自己變「長照難民」

長照

隨著台灣高齡化齒輪不斷轉動,長照問題也一一突顯出來。根據一份調查,在台灣,有照顧失能、失智、長期生病家人經驗的人裡面,高達85.6%擔心自己也會出現身心問題,其中,又以「老老照顧」狀況的最恐慌,有半數50歲以上的人都怕自己遠離職場太久、再也回不去,最終淪為所謂的「長照難民」。

根據104資訊科技最新調查,在772名曾照顧失能、失智、長期生病家人的受訪者當中,有近四成照顧者都是31到40歲的中壯年,且高達七屬於全職工作者,平均下班後還要再花6.6小時照顧家人,平均每月得因此多花2.3萬元。

對此,104銀髮銀行資深副總經理吳麗雪表示,台灣高齡化、少子化的曲線在2016年已經呈現死亡交叉,根據推算,到了2050年,全台老人將逼近800萬人,工作人口數則從目前的1500萬降為1000萬,「所以長照問題可以說是衝擊了全部產業,因為到時少了500萬人繳稅,各行各業都會受影響,尤其是政府,福利政策恐怕也沒那麼多的稅收可以支持了。」

調查也指出,若把照顧「失能、失智、長期生病的家人會讓自己出現身心問題」定義為「長照難民」,高達85.6%受訪者都擔心自己會成為長照難民;進一步交叉分析,則顯示「老老照顧」的恐慌指數最高──在5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有54%都非常擔心自己成為長照難民──主因是家中長者年事已高、長照需求較大,加上自身也是中高齡,會害怕因照顧而成為中高齡失業者。

值得一提的還有,將近半數(43.3%)的照顧者都沒讓公司知道自己正在照顧家人,除了不想多談私事,也怕因此錯失重要的工作機會。吳麗雪舉例:「比方說,他會怕老闆會覺得他沒辦法加班、假日沒辦法支援,或者當一家公司在發展新事業的時候,認為他無法全力配合,所以選擇乾脆不讓公司知道。……但實際上,不論公司是否知情,其實多少已經影響工作。」

中高齡照顧者回不去職場怎辦?專家:協助地方創生

李美詩是一名在職的護士,同時也是家人的照顧者,「我自己在病房待了七年多,看了很多長者,沒想過有一天這件事也會落在我頭上。我叔叔52歲就中風了,後來失智比較厲害,大小便全都失禁,……因為他身上沒有管線,是可以自行走動的,常常整棟公寓樓梯沿路都是他的大小便,所以我和爸爸回家看到都要幫忙清理,一天到晚都在洗樓梯,雖然是幾十年的鄰居,但那個味道很臭,實在是給人家造成很大負擔,搞得大家都不開心。」

由於一家人都在上班,李美詩說,實在無力每天照顧叔叔,只好設法尋求一些資源,沒想到相關資訊竟然如此不透明也不便利,「我光是幫叔叔申請一張從輕度換成重度的身心障礙卡,就大概花了一個半月,過程中,很多資訊都還要靠自己上網查。……我記得那時候去申請文件,第一次去,服務人員告訴我要帶哪些東西,第二天再去換了一個人,竟然跟我說還少了一些證件,連同一個單位的人都不清楚了,更何況我們。」

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了收容單位,但面對後續龐大的開銷,家人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她說:「大台北地區中等的安養院一個月也要四五萬,如果是好一點的甚至要十萬元,變成要親民一點的價錢只能往更遠送,但如果遇到狀況,就得自己想辦法馬上跑去。……請外傭的話,要巴氏量表,申請到一個月也要兩三萬,非法的四五萬跑不掉。畢竟,合法的不好申請啊,要拿政府的補助很難,基本上都要躺床的那種,可是,病床上躺的不是只有老人啊,像我叔叔就不是。」

對此,吳麗雪建議,面對長照需求增加的事實,如果現行的中高齡照顧者將來無法回到職場,不妨協助他們進行地方、社區創生,「變成說,那些人有好幾年照顧病人的經驗,可以去輔導他們成立小型工作室,這樣一來,就能回頭幫忙照顧同社區的鄰居家長者,或許也可以解決一些台灣人力上的問題,同時幫助那些人回到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