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不一樣了! 楊金龍想要走自己的路...研討會派人討論「敏感話題」

央行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自今年2月26日上任後,外界不斷就把他拿來與前任總裁彭淮南相比較,只是從這8個多月以來,楊金龍似乎開始逐漸走出自己的路。10月26日,一場睽違7年之久的貨幣政策研討會又再度看出,楊金龍試圖開出大門,想進一步與外界溝通。

楊金龍親自派嚴宗大,向外界溝通

事實上,央行在彭淮南擔任總裁的時候,只要談到貨幣政策就會招來關切,時間推算至2011年,當時也曾舉辦過貨幣政策研討會,不但引來央行事先「關心」,就連在研討會上談及台灣貨幣政策的發言者事後還在立法院遭立委「處理」,這樣的下場,也使得台灣貨幣政策逐漸成為是「禁忌話題」。

睽違7年,26日由蔣碩傑先生文教基金會、台大經濟系共同舉辦的「貨幣政策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內容講述題目除了檢視現行央行制度之外,也環繞匯率政策及央行角色任務等「敏感」議題,且與談人更包括了前中央銀行副總裁許嘉棟、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平、前央行理事吳聰敏等,過去皆是長期對於央行政策持不同意見的學者。

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楊金龍更指派「重量級人士」──央行副總裁嚴宗大作為央行代表,與學界人士共同與談。對此,前中央銀行副總裁、財團法人蔣碩傑先生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許嘉棟也不忘肯定,「可以看出央行作風正在轉變當中,這是很好的一個轉變!」

財團法人蔣碩傑先生文教基金會、台大經濟系26日共同舉辦「貨幣政策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攝影/葉佳華)

學者呼籲央行,首要強化透明度

在此次的會議上,先是由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平開先鋒,他認為,台灣的中央銀行首先應該要強化透明度,包括對於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選擇的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等資訊應該向外界說清楚。

同樣出席該研討會的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則指出,台灣央行自1978年7月由固定匯率制度改採機動匯率制度,然而台灣利率長期走低,可將匯率視為操作目標,但此操作目標如何與官方所描述的操作目標準備貨幣相連結並不清楚,另一方面,目前台灣也尚未明確說明通貨目標為何、未清楚說明潛在成長或自然失業率的關聯性,他問,「也許央行目前的政策是對的,但長期的發展目標跟目前發展結果是我們能接受的嗎?」

前央行理事吳聰敏則建議,央行理事應與兼任理事分開,甚至應採納專任理事制度,藉此才能產生最佳的政策討論,另外,對於針對每一次的理監事會議應公開投票結果,加強貨幣決策的透明化流程。

除此之外,吳聰敏也建議央行考慮刪除《中央銀行法》中「維持對外幣值穩定」的法源依據,解決央行「拉尾盤」所造成的問題。但對此,在場的央行副總裁嚴宗大則特地回應澄清,「其實(拉尾盤)早就不存在」。

面對學者疾呼央行強化透明度,嚴宗大也補充回應,近年來央行確實已展開加強與外界溝通,包括公布次年貨幣總計數M2的成長目標區,且從2017年第1季起即按季公布通膨率,對於理監事的討論狀況也逐步公開化;另外,針對通膨目標的設定,嚴宗大則說,雖然央行並未對外公布,但每當國發會擬定國家發展總體目標時,普遍多以不超過2%為目標共識。

央行由威權逐漸走向開放?

除了央行副總裁親自跳下來回應外界聲音之外,笑稱自己是長期名列央行異議分子的許嘉棟也說,「這幾年來央行的做法、政策都在轉變當中,而這些轉變都是正向的,比如說,由威權逐漸走向開放,一開始是不容討論、不容挑戰的,但是現在慢慢願意聽取行內及外界聲音。」

隨著楊金龍上任後,對於外界的批評聲音更顯得虛心、包容,一一破除央行「一言堂」的既定印象,只是,未來他該如何因應更多來自外界不同的聲音,建立更透明的溝通管道,提升台灣貨幣政策品質,也同樣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