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訪中豐收 中日從對手變為「朋友」 背後推手是「他」

中國議題

美中進入新冷戰,中國找日本取暖,雙方關係升溫邁出第一步。應中國李克強總理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北京3天,在25-27日期間,中國對安倍給予罕見的高規格禮遇,讓安倍分別會見中共排名前3位的政治局常委-習近平主席、李克強、栗戰書。

「奉了王岐山的命令」,改善中日關係

這回中國為了利益,把抗日戰爭的仇恨和釣魚台主權爭論放一邊,與日本大力交好,讓安倍此行滿載而歸,包括中日簽署人民幣2000億元的「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雙方商界也簽署52項合作備忘錄,包括規模較大的泰國東部都市開發計劃,將由中日企業共同參與。

川普和習近平可能不再是朋友之後,中國更是賣力拉攏日本,透過安倍訪中,中日增進友好關係和經濟合作,這種大轉變背後的推手據說為副總理王岐山。

早在今年4月中國外交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共軍方的團隊,密集出現在東京機場。當時,《日本經濟新聞》爆料稱,這些團隊突然成群結隊奔赴日本,都是「奉了王岐山的命令」來「恢復交流」、「改善關係」的。日本資深媒體人分析稱,北京此舉目的在於「拉攏日本」,「分化日美同盟」。

10月26日「安習會」相談甚歡

延續4月以來的親日政策,媒體報導,習近平10月26日傍晚會晤安倍時指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當前中日關係重回正常軌道,重現積極勢頭,這值得雙方共同珍惜。

安倍表示,希望通過此訪,希望雙方開啟「化競爭為協調」的日中關係新時代。他也說,「一帶一路」是有潛力的構想,日方願同中方在廣泛領域加強合作,包括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

不過,中國並未如外界預期開放日本核食進口,安倍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僅表示將基於科學評估「積極考慮放寬」;此外,根據日媒報導,「習安會」觸及歷史及釣魚台問題,但並無進展。

中國自2010年成第2大經濟體以來,仍接受國際援助

此外,儘管2010年中國GDP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依然接受日本、英國、德國等國技術、貸款、教育等項目援助;而此前於1979年-2003年,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接受已開發國家官方援助總額達1072億美元,可見當時,國際社會對於以前發展中的中國人存有同情心,給予不少援助。

但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人均年所得從1992年的400美元暴增19倍,2017年達8123美元,中國政府現在更是有錢到非洲、中南美大撒幣買外交,今年稍早還送給非洲600億美元貸款,中國會自行建造航母、核彈頭、發射衛星等先進軍事設備。

中國人均所得25年暴增19倍,政府不差錢

中共2018年軍事預算高達1750億美元,約為日本的3倍多,可見中國政府「很富裕」,「早就不是開發中國家,可以晉身已開發國家之列」,「一點都不差錢」,因此,安倍出發前,日方宣佈將停止持續近40年對中國政府開發援助(ODA),該期間日本對中國總計援助3.6兆日圓(2900億人民幣),包括無償援助約124億元人民幣(下同),開發優惠貸款約2,638億元,技術合作資金約138億元。30多年來,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占全球對中國援助的67%左右,中國為日本最大的受援國。

港媒《思考HK》評論說,面對川普政府咄咄逼人的壓力,中日關係放開歷史問題和領土爭議,中日彼此靠近更符合兩國利益。從今年5月李克強訪日受到的禮遇,以及安倍此次訪中國隨行的500人規模的經貿團來看,這種靠近不但已經開始,而且即將展現積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