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8年前 這次到台中 你不妨這樣看花博……

台中花博

花兒總是美的。8年前,台北花博宛如一名打扮入時的精緻美人,雙肩帶風地踩著婀娜步伐,一登場就教人驚艷;如今,台中花博卻另有一番風味,真要說,可能更貼近那種走在古樸校園裡的清新背影──腳步輕輕柔柔地,深怕一不小心便驚擾萬物──只在清風徐來之際,悄悄抖落了一地風塵。

當年,台北市政府斥資135.91億元,在圓山公園、美術公園、新生公園、大佳河濱公園的91.8公頃園區裡,打造出一座座壯觀別緻的場館,以及一片片美輪美奐的花海,短短半年間,便吸納了896萬3666人次入園觀看,可說在花卉領域中,一口氣打開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睽違8年,台灣人舉辦的國際園藝博覽會再度站上世界舞台,這次卻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對比台北強調視覺感受的主題「彩花、流水、新視界」,台中則喊出了「聆聽花開的聲音」、「花現GNP:自然怡人新花都」、「不破壞、只優化」等三大口號,顯然除了感官上的生理享受,今年的花博還多了形而上的心、靈層面。

如果說台北花博是為了世界而生,那麼台中花博的眼裡更多是地方,一個是宏觀的,另一個則是微觀的。類似的差異,其實從一些細微處不難察覺,例如,台北花博的會徽裡,就納入了台灣產值最高的蘭花元素,並以象徵五大洲的紅、橙、藍、綠、紫五種國際用色呈現,可說既合情合理,又有幾分高大上在內。

但台中花博明顯不同,這次的會徽是以台灣地形為設計基底,裡面的藍、橘、綠三色圖騰取材很簡單,藍圖騰代表豐原展區的葫蘆墩圳,橘圖騰象徵外埔展區豐饒的花果物產,綠圖騰則是后里展區的歷史老樹及百年馬場;若論吉祥物,那又更直觀了,相較於當年只存在想像世界裡的花精靈,台中花博直接選了石虎與馬──都是與當地關係密切的真實生物。

台中花博的吉祥物也是來自當地,例如馬場裡的馬兒。(攝影/黃威彬)

讓地於石虎、還地於森林,台中花博寫下典範

也因為這樣的出發點,注定了台中的美與台北不同。

當年台北花博的國際庭園競賽裡,各國園藝產業的發展及文化特色通通被收在一個個整齊劃一的方格內;這次去看,許多人可能會納悶,為何展區的方格竟散落得如此「隨興」,一問才知,原來眼前所有的樹木都是土生土長,是人們刻意避開這片大地的古老住民,只在周邊添了些景緻與色彩,這便是主辦方口中的「與自然共生」概念。

根據台中花博發言人陳文信的說法,其實從一開始規劃時,台中市府就已經想好,除了少數必要、有價值的裝置或場館,花博盡量都採用臨時搭建方式,因此,未來絕大多數的人造設施都將拆除,目的是要「還地於森林」;而類似的概念,也獲得了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的肯定。

又例如,台中花博最早只打算在后里設置單一的完整展區,後來之所以延伸到外埔、豐原葫蘆墩一帶,全因2014年的一段插曲:當時,后里傳出有保育類動物石虎出沒,為了不破壞石虎棲息地,台中市政府當下決定縮減面積,再從外埔、豐原兩地覓地彌補空間。

台中花博裡,處處可見「與自然共生」的心思。(攝影/黃威彬)

事實上,國際花卉博覽會的存在,一開始就是為了追求國際級的園藝生產利益,以及促進園藝技術的精進,主要是從人類利益的角度出發。不過,隨著人文素養的腳步前進,台中這次讓地於石虎、繞道予古木,還致力保存馬場園區歷史建物的作法,皆獲得AIPH高度認同,不但把該作法收入正式官方文件,當成未來世界各大城市舉辦花博的參考典範,更主動將「台中國際花博」升等更名為「台中世界花博」。

八年前的台北花博自然極美,但今天的台中花博有些不同,除了用眼,不妨用心去看,會發現更多來自人類的美麗心思。

由697朵機械花組成的大型藝術裝置「聆聽花開的聲音」,之後將被保留作為地標。(攝影/黃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