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妊娠糖尿病」早產風險高!台大醫:注意3件事及早控制

醫藥保健

「這群糖尿病患,是讓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一群!」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副秘書長李弘元說道。

李弘元指的,正是懷孕時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他笑說,「基本上我們醫師只要好好講清楚,請媽媽買血糖機就買、請她測血糖就測、請她做飲食控制就做,她們為了肚子裡小朋友,動力很強!」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簡寫成GDM)是指原先沒有糖尿病,卻在懷孕時出現高血糖症狀的女性。研究調查指出,懷孕時有糖尿病的媽媽,在產後5-10年內有5成的機率發展為第2型糖尿病,而有家族史糖尿病的民眾,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較一般人高出2倍以上。

孕媽咪有糖尿病,對小孩有什麼危害?

李弘元指出,根據統計,目前懷孕婦女中有近15%罹患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問題就是,當媽媽血糖高起來、寶寶會吃到太多糖,吃到太多糖就會長得太大,媽媽就會不好生,往往要用剖腹產。」

李弘元進一步解釋,且媽媽如果在懷孕期間沒有好好控制血糖,寶寶未來可能會變成小胖子,或者再長大一點,血糖變高的機會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所以在懷孕時期血糖控制很重要,因為它不只有影響媽媽本身,還影響到下一代。」

另外有一部分婦女,是在懷孕前就已經有糖尿病,李弘元提醒,「在這種情況她的血糖是在懷孕初期就開始異常,這時假如不好好注意,造成小孩之後在生長跟發育上會有較不良的影響。」

李弘元解釋,孕婦如果在懷孕期間沒有好好控制血糖,寶寶未來可能會變成小胖子,或者再長大一點,血糖變高的機會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攝/陳稚華)

這「9族群」一定要做妊娠糖尿病篩檢

李弘元表示,孕婦如果有妊娠糖尿病,罹患子癲前症(指懷孕20週以後才出現高血壓,同時伴有蛋白尿或水腫的症狀)的風險會增加;另外也可能會有新生兒血糖過低、或呼吸系統問題,「所以在懷孕24-28週時可以抽血檢查,若超過標準值,就要在孕期與醫師及營養師配合,做飲食或藥物控制。」

而哪些族群一定要做妊娠糖尿篩檢?

李弘元表示,屬於糖尿病高危險人口群的孕婦,包括:肥胖症、高血壓、高血脂症、近親罹患糖尿病、曾有妊娠糖尿病史、曾有多囊性卵巢症、曾有早產、死產、巨嬰症等生產史者,應在確知懷孕時及早自費接受妊娠糖尿病篩檢。

衛福部也提醒,其他非屬糖尿病高危險人口群的孕婦,可以在懷孕24-28週接受妊娠糖尿病篩檢。確診為妊娠糖尿病的孕婦,應於產後6-12週再次接受篩檢,評估是否會發生或發展成典型的糖尿病。

妊娠性糖尿病有哪些合併症?生產完會不會真的得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可能產生的合併症包括:羊水過多症、酮酸中毒、難產、妊娠高血壓症、水腫、急性腎盂炎等,引起早產的比例同樣也比一般孕婦高。這類產婦,一般都有家族遺傳的傾向,不過在產後大多會恢復正常。

不過有統計指出,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在10年內約有50%會變成糖尿病。「因此,生產後仍應每年檢查血糖。」李弘元提醒。

國健署統計,105年40歲以上成人健康檢查結果發現,高血糖新發生率約9%,超過16萬人新發現異常,呼籲有三高家族史、曾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媽媽、或有家族糖尿病史的民眾應多加利用健檢服務,定期檢測血糖並做好血糖控制,預防糖尿病發生。

「媽媽真的很偉大,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小朋友。所以除了我們專業醫療人員的支持外,家人的陪伴也很重要。」李弘元鼓勵先生或家人可以陪妊娠媽咪定期回診,包括產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並且一起上衛教課程,家人在準備食物上就更能理解食物為何這樣選擇。「吃完飯稍休息一下,還可以一起出去散散步、運動一下,這都有助於血糖控制。」

而之前網路上也傳說「生酮飲食」可以幫助預防血糖問題,國健署特別提醒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這當中隱藏許多健康危機,也會造成飲食變得不均衡,還是要接受專業醫師、營養師正確的血糖控制建議,並好好配合醫師的治療指導,才能有效控糖、讓母子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