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專業報告打臉馬英九 全球核電重要性正在衰退中...

能源議題

4日舉行的公投辯論,讓政府的「非核家園」政策首次與擁核人士提出的「以核養綠」公投正面對決。

6日公民團體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召開記者會回應正方提出核電低成本、穩定等說法,認為討論能源政策應立基於事實,勿用不實資料,來誘導大眾,核電未來發展的趨勢在國際間越來越無關緊要,才是事實。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翻譯《2018世界核電產業現況報告》,報告中指出,過去3年,除了中國核電增長以外,全球其他國家總體的核能發電量呈現減少,且核能在全球發電量的佔比,相較於1996年高峰期的17.5%,目前僅10%,顯示核電使用下降已經是一個趨勢。

另外,因為核能持續成本不斷提升,在全球31個使用核能的國家中,有9個國家的再生能源發電量高於核能,2017年核能發電量僅1GW的淨成長,明顯遠低於再生能源的150GW。

施耐德:全球核電機組興建數量、發電成長量持續下降

《2018世界核電產業現況報告》由施耐德(Mycle Schneider)帶領團隊編輯。施耐德為國際核電產業專業顧問,提供核電與能源產業,以及歐洲議會議員第一手的能源政策諮詢,近年更頻繁受中國核電產業聯盟的邀請,前往分享核電與能源產業的最新動態與觀察。

施耐德相當關注台灣公投,特地拍攝影片提醒民眾,核電已非國際趨勢,全球核電機組的興建數量持續下降,從2013年的68個降至2018年的50個,當中有16個機組在中國,其餘大多無法如期完工,延宕多年是常有的狀況,也是核能產業最大的問題之一。

在發電成本的部分,施耐德強調,再生能源的每度電發電成本大幅降低,特別是太陽能光電成本下降了86%,風力成本下降67%,唯一上升的是核能,且上升20%,這些均顯示核能是瀕臨消亡的產業。

不是丑角,風力發電增長17%、太陽能光電增長35%

針對擁核人士將「綠能不成熟,核能就是成熟的綠能」列為標語,前總統馬英九甚至表示再生能源只能是丑角。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回應,從全球來看,風力發電增長17%、太陽能光電增長35%,核電只有成長1%,且在價格方面,不論是在陸域還是離岸的風力發電,以及太陽能光電都創下歷史最低價。

全球太陽能光電與風力發電的價格均在下降,唯一一個均化成本不斷增加的就是核電,洪申翰指出問題在於,核電廠的工期不斷延宕、追加預算,甚至近幾年也有多座核電廠的核電計畫被迫喊停,就是因為成本及供給的不確定性太高,讓核電公司自願把電廠放棄。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則批評擁核人士的宣傳方式像是義和團,必須澄清全球核電對工業佔比才高於剛剛好超過10%,台灣2017年底8.3%的電來核電,跟全球趨勢相比也沒有特別的低。另外徐光蓉強調,即便中國擴大核電廠,其實在中國再生能源及風力發電的發電量的增加遠比核電還要高出許多。

即便全部核能除役也能達成減碳目標

擁核人士提出的「以核養綠」,以核能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台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家緯解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於2014年發表,雖然核電可以削減碳排,但使用核電也必須承擔核災風險、鈾礦開採風險、核廢處理、核武擴散等疑慮,也於當時就認為即便核能全部除役能可以達成減碳目標,成本增加也只會增加7%,而當時對再生能源成本下降還沒有那麼樂觀。

最後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批判「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廖彥朋,希望未來有20座核電機組,是非常荒謬的一件事,他在一開始卻沒有告訴民眾,大多數國家核能佔能源使用佔比均高於台灣,也都訂出非核家園時程,他們強調,台灣的非核家園甚至是減煤是一定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