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印加古道

觀光旅遊

火車軌道旁,湍急溪流邊,景觀沒有特別壯麗。但是握著雙杖的我,心臟卻加快的噗噗跳。要開始了!前方一座木橋,越橋過河之後,就是這趟行程的起點。接下來4天,每天將有數不盡的階梯要爬,需要越過2座4千公尺的山峰,陡上、陡下,在3千多公尺的山上露營,不能洗澡,無法通訊。

這裡是世界知名的KM82──秘魯印加古道的起點。每天只有5百人得到允許,從這裡走入印加帝國神秘的世界,5百人當中包含了約3百名挑夫,真正的旅客只有2百人。所有來自全球的旅客名字都列冊登記,旺季的名額,通常在8個多月前就已經額滿。

我的裝備很齊全,我的內心挺疑惑:我,為何在這裡?我走得完嗎?想當初,就是「印加」加上「古道」,這四個字的神秘組合迷惑了我!「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從南美向我召喚了好幾年,加上名額有限的「稀有性購物衝動」,沒細看行程的眉眉角角,前1年就報名了。

直到出發前3個月,心裡開始七上八下,因為我平常最常爬的所謂「山」,是遛狗兼晨間運動的台北仙跡岩,標高,嗯,144公尺。再來就是偶爾爬爬七星山。登上3千公尺高度的次數,5根手指頭都用不完。不過,我已在這裡了,古道起點的團體照也照了,沒臉回頭,只能勇往向上!

這條全長43公里的古道,正確的名字應該是「經典印加古道」(Classic Inca Trail),因為它只是真正印加古道當中的一小段。印加古道實際上是總長度將近4萬公里的路網,北起厄瓜多爾,南通到智利、阿根廷,西到海邊,東到高地沙漠與亞馬遜叢林;換句話說,就是印加帝國全盛時期的交通大網。部分古道建造時間已經超過1千年,少則5百年。而目前還能通行的,大約還有近1千公里長。「經典印加古道」之所以最為著名,是因為它的終點──馬丘比丘。這條道路曾經消失了數百年,一直到1911年,才由美國探險家海藍賓漢(Hiram Bingham,也是被正式認可的馬丘比丘發現者)重新發掘出來。

背上馱著綠色大包袱的挑夫已經在我們前面上路了,第1天要從2千7百20公尺上升到3千3百公尺高的營地。那綠色的大包袱中,包括我們這一隊4天糧食、帳篷、團員行李與行動廁所。是的,你沒看錯,為了維護古道環境,全程不能隨意「野放」,連廁所都要帶上去!

過了橋,走了約1小時平坦的泥土路後,上升開始出現。第1天並非最難的,嚮導閒淡的說:「今天『只要』走5個小時,為第2天11個小時做熱身啦!」但或許是剛開張吧,每一步都覺得辛苦。

「請按著自己的速度行進」這是每一隊的嚮導都會對健行者說的話。除了最前方帶路的嚮導,最後面還有1位壓陣嚮導,保證不會有人落單。即便如此,眼見同隊好多健腳走得飛快不見蹤影,自己卻牛步前進,這時考驗的不是走快,反而是怎樣可以平心靜氣的走。一邊默念著呼吸的次數,一邊專注著自己的腳步。當不再與人比較,焦慮的魔咒逐漸解開,建立起自己緩慢而穩定的節奏,開始有餘裕注意到一旁的小風景。

走訪印加古道最佳的季節是每年的5、6月,此時是乾季且還不太冷。

雖是南半球的秋季,又在高山上,古道兩旁竟意外的有多樣的野花,包括多種少見的蘭花。因為整條路線通過了草原、雨林、高原等多種地形與氣候帶,所以有超過4百種物種。嚮導引導我們安安靜靜的欣賞了吸蜜的蜂鳥,帶點藍色光澤,纖小的蜂鳥在這裡數量豐富。

抵達第1天的營地時,已接近黃昏,實際走了6個多小時(不含午餐時間)!背了沉重裝備的挑夫群早我們很久以前就抵達營地,幫大家架好了帳篷、準備好了洗臉水、搭起了餐廳帳,晚餐已經等著我們,而他們竟還在大家抵達時,列隊給我們掌聲鼓勵。究竟是誰比較辛苦呀?

印加古道的營地整理得相當平整。這裡沒有電,活動都要戴頭燈。3千公尺的高山上,夜晚溫度只約1、2度。但那滿天的星斗,彷若高空上的另一層帳幕,溫柔的籠罩著大家,南十字星則一閃一閃的打著招呼。

第2天大家清晨4點就聽到外頭的morning call。今天將是最具挑戰性的一天,全程結結實實的踩著古老的印加石階陡上、直下,並要越過聞名遐邇的4千2百公尺「死女人隘口」(Dead Woman's Pass)。

即便有兩支登山杖幫忙使力,在3千多公尺的高山上,要抬起我的腳踏上一階石階,都覺得舉步維艱,喘不過氣來。這條通往馬丘比丘的道路,當年是印加皇族的朝聖之路。雖然歷經了數百年,階梯的石塊卻仍保存得相當好,顯示當年花了非常多心思修築。它不是給老百姓運送物資的路,而是要讓印加王與隨從們一步一腳印,向太陽神與大地之母表達崇敬之意的道路。也因此這條古道有個特色:它上升的方式不像一般循著山勢盤繞而上,而是直上、直下,需要以最考驗體力與最具誠意的方式行進。

空氣啊!我需要空氣!我的肺葉呼喊著,我的心臟不停的加碼工作。平常能夠輕鬆呼吸不以為意,來到這裡,就知道能好好呼吸是多麼值得感恩的事情。郊山大嬸奮力前進,一次只能專心解決一階,喝!抬起右腿!呼!抬起左腿!走著走著,雖然臉部有點猙獰,心中卻有種喜悅,覺得這種折磨其實好療癒。忘掉時間、完全放空、沒有複雜,只有跟自己身體對話,多麼寶貴的時刻!不知走了多久,回頭一望,原來自己已經爬升了好長一段路,往上看,「死女人隘口」竟在眼前了。

當蹬上最後一階台階,站立在隘口的小平台上,內心有一種領悟:最難的,是未走之前的恐懼,一旦踏出腳步,難關總會過去。其實根據統計,無法完成印加古道的比例,180人中只有1位,多半是因高山症,而非體力無法負荷。而且一旦不再擔憂,身體似乎也變得更強,這一天其實還有將近4千公尺高的山峰要挑戰,但似乎不再那麼難如登天。

經過最難的第2天,第3天的記憶不再是氣喘與困難(雖然階梯並沒有消失),而是清晨露水浸潤下,紅、黃、粉色彩斑斕的高原苔,以左手邊積雪的山峰,陽光灑落下成了絕美的金色山頭,那是這一路伴我們前進的烏魯班巴山脈最高峰「維若妮卡」(Veronica),是個美女的名字。

古道的最後一天,開始於清晨3點的嚮導起床號。這一天,2百位健行者將會摸黑一起通過古道最後一個檢驗關口,然後奔向馬丘比丘。說「奔向」一點都不為過,這段全然的下坡路,大家急行軍,為的是見證第一道晨曦下雲霧嬝繞的天空之城。一般旅客拜訪馬丘比丘,是從附近的熱水鎮搭巴士往上,這種方式,視角是從低處往上看,唯有印加古道健行者才能從高處、由遠至近,完整看到這偉大古蹟的全貌。

我的心中充滿了興奮,四天的考驗越過太陽門後,古道就到終點了。一隻駱馬出現在古道邊,沉靜的俯瞰著下面似乎仍在沉睡中的古城。這或許是此行的高潮,但不是結束。我知道,直到未來很久、很久,這趟旅程仍會在心裡一趟趟的走著。

原文作者為孫秀惠,本文轉載自《商業周刊》。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商業周刊》,全文連結:https://goo.gl/TUYF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