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通過「棉花糖測試」嗎? 成功關鍵在人的靈魂中

書摘

作者簡介

吉姆•阿弗雷莫(Jim Afremow)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運動心理學家和執業顧問。他與各級運動員密切合作,包括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國家籃球協會(NBA)、國家女子籃球協會(WNBA)、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國家冰球聯盟(NHL)、美巡賽(PGA Tour)和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協會巡迴賽(LPGA Tour)等的職業選手,以及商場專業人士、表演藝術家和其他從事高要求專業的人。現居鳳凰城。

譯者簡介

王傳明

台北市建國高中、師範大學英語系畢;通過全民英檢高級、IELTS 學術組8級(閱讀9級)、教育部翻譯檢定考試中譯英考試。翻譯過電影字幕、科普雜誌、語文學習、心理學、教育等書籍。興趣為文學、心理、科普和環保;現為公立高中教師。

人的命運在靈魂裡。──希羅多德(Herodotus)

有很多有趣又重要的心理學研究能讓我們從心理層面瞭解個人成長,以及運動表現與增強。本章會告訴你幾項經典的研究,以及運動心理學和其他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報告。例如你可以學到一些對各級運動員都很重要的彼此互補的主題,比方「小心阿希(Asch)從眾心理!」是關於為何一定要避免團體迷思(groupthink);「你能通過棉花糖測試嗎?」是關於延後滿足的重要性;「交個朋友吧!」是關於社會促進(social facilitation)的好處。你將會培養出更好的思考、感受和行動能力,讓你在運動和生活中都能表現卓越。

小心阿希(Asch)從眾心理!

研究顯示,一致的思維可能導致不良的決策,這會嚴重傷害你的運動生涯。因此,需要瞭解人為何容易陷入團體迷思,也要知道為何須獨立思考才能有冠軍的表現。心理學家艾爾芬‧詹尼斯(Irving Janis)在一九七二年創造了「團體迷思( groupthink )」一詞;他說,團體迷思是「人們致力追求意見一致,這種需求使他們失去據實評估其他行為的動機,這時人們採取的思考模式就是『團體迷思』。」

一九五一年時,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和他的同事們對團體中的從眾(conformity)現象進行研究。他們以大學生為受試者,安排他們坐在教室裡,研究人員告知他們正在參與一項視覺測試。每位受試者都被安排到一個小組,裡面有五到七名「實驗同謀(confederates)」,就是對真的實驗知情的受試者。

每次測試時各小組都會拿到一張有一條直立黑線的白色大卡片,然後再拿到另一張卡片,上面有三條長短不同的直立黑線,分各別標記著a、b和c。小組成員被要求指出這三條線中的哪一條與第一張卡片上的線一樣長。一輪結束後,小組會拿到另一組卡片。重複這個過程十八次。

受試者被安排於每次測試結束前才回答問題。在前兩次測試中,實驗同謀提供了正確的答案。但在十八次測試中有十二次,研究人員要實驗同謀說出明顯錯誤的答案。測試的目的是為了知道受試者是否會只為了和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一致,而同意錯誤的答案。

實驗結果顯示,從眾壓力比阿希預期的還大。整體而言,在百分之三十七的測試裡,受試者會同意
小組提供的錯誤答案。甚至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五的受試者至少有一次同意錯誤的答案,表現出從眾行為。但同一群受試者以手寫答案的方式接受測試時,則有百分之九十八會選擇正確的答案。

研究人員對測試結果的解釋,清楚證明人們常會選擇明知是錯的答案,只因為其他的成員也選了這個答案。受試者因為不想在團體中特立獨行,也不想冒著被訕笑的風險,而選擇了錯誤的答案。

「從眾」指的是服從小組的其他成員,即使共同的意見看起來是差勁的判斷。

要有冠軍水準的表現,就別在態度和努力方面投機取巧,要盡力成為最好的運動員。將卓越當成自己的金牌標準,努力追求最佳狀態,即使隊友或其他同儕都妥協了,仍要堅持下去。把自己的訓練和比賽方式,在心裡與其他冠軍及表現卓越的榜樣相比,你就可以掌控自己運動生涯的未來和個人的命運。

你能通過棉花糖測試嗎?

一九七二年,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和同儕研究員進行了一項延後滿足的研究。受試者是四歲至六歲的孩童,他給每個孩子一塊棉花糖,告訴他們可以享用,但如果孩子們等十五分鐘後才吃,就能多得到一塊棉花糖。研究人員計時每個孩子能抗拒吃棉花糖的誘惑多久,以及抗拒吃糖是否能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

米歇爾帶孩子們到一個房間,裡面沒有會造成他們分心的事物,隨後他在桌上放了一塊棉花糖。有些孩子在研究人員離開房間後,馬上就把棉花糖吃掉,因此放棄了第二塊棉花糖;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忍得夠久而得到第二塊棉花糖。實驗結果顯示,年齡愈大的孩子能延遲滿足的時間就愈長。

十六年後(一九八八年)研究人員對同一群孩子進行了首次的後續研究,結果很值得注意。具體而言,棉花糖測試的結果與孩子們長大成人後的成功有正相關性。根據家長的描述,孩提時期能延遲滿足的年輕人,能力很明顯地優於其他的孩子。到了一九九○年,第二次的後續研究顯示,延遲滿足的能力與學術水準測驗考試(SAT)的分數之間也有正相關性。

自制力是冠軍的祕訣。冠軍會願意為了較大的回饋而延遲立即的滿足,也能忍受稍微久一點的挫折感。你可以培養並利用個人的延遲策略,當誘惑出現時能堅持到底,通過運動和生活中的「棉花糖測試」。例如受到誘惑而無法堅持營養計畫時,可以用音樂、深呼吸或交談使自己分心,或者可以對自己大喊「爭取金牌」並堅持下去,不因一時衝動而縮短鍛鍊的時間。想像自己在成功完成所有訓練後的愉快心情。

要知道,每天都會遭遇各式各樣的「棉花糖測試」,你需要正面接受每個挑戰。等待是值得的,付出耐心就會有收穫。多想著你會得到的收穫,而不是你捨棄的東西。告訴自己:「即使有短暫的不適,我仍有足夠的意志力,堅持追求當前的目標。」雙眼緊盯獎項,雙腳不停向前。到最後,冠軍水準的行為表現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想想你今天能抗拒多少個「棉花糖誘惑」?

交個朋友吧!

諾曼‧特里普萊特(Norman Triplett)博士因為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做了開創性的研究,而被公認為運動心理學始祖。特里普萊特博士是印第安那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自行車運動的愛好者;他想要研究別人在場時,一個人在運動等的各項事務表現會受到什麼影響。

一八九九年,特里普萊特博士在《美國心理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上發表了題為「配速及競賽的神經刺激因素(The Dynamogenic Factors in Pacemaking and Competition)」論文,說明了他的初步發現。具體而言,他發現有配速員(pacemakers)和其他車手在身旁時,自行車手的車速會遠快於獨自計時測試的速度。特里普萊特博士的結論是:「有別人在身旁騎車,對於自行車騎士會是一種激勵,能引起競爭的本能。因此,當有另一名騎士時能造成神經能(nervous energy)的釋放,這是自己無法獨自做到的。此外,看見別人的行動也許暗示了騎士要加快速度,激勵騎士更加努力。

一九二四年,弗洛伊德‧奧爾波特(Floyd Allport)創了「社會促進(social facilitation)」一詞,指的是「當他人在場時能將簡單或熟悉的事務做得更好」的傾向。但若是困難的事務,其他人在場可能會造成反效果──生理激起(physiological arousal)或活化作用(activation)過度時,表現就會受到抑制。這說明為什麼有些運動員練習時的表現比競賽的時候好。

特里普萊特博士在「社會促進」方面的發現,是否直接關係著提升運動的表現?當你做簡單或熟悉的事時,可以找其他人一起參與,激勵自己更努力。獨自騎車之外,你更可以參加飛輪健身車(Spinning)的課程,或尋找一起騎車的夥伴,抑或在獨自騎車時與假想敵競爭。美式足球教練也可以邀請球迷觀看球員們發球對陣(scrimmage)或訓練,而不是將球迷們拒於訓練場外。
對於高爾夫球等複雜的事物,要如何才能克服過度的生理活化作用?想像一位典型的高爾夫球選手

正在進行賽前熱身。他可能在練習場上打得很好,但在對手面前發球時卻很緊張,雖然比賽時身體
動作的要求與練習時完全相同。輪到他時,他過度興奮也侷促不安,因此揮桿時失去節奏,將球打偏到一旁的深粗草區。

這名高爾夫球選手如何可以學會在他人面前打得更好呢?他可以在訓練時先做六十至九十秒的開合跳,緊接著在心跳加速的情況下練習反覆擊球。這能幫他在球場上控制緊張感,也更能在比賽時有好的表現。他還可以在練習時挑戰其他選手,看誰能把球打得最靠近選定的目標,模擬真實的比賽。

他也應該養成如下所列的良好的擊球前例行程序,而且從第一洞開始後的整場比賽都要確實做到:

一、選擇一個明確目標,將注意力集中於擊球上。
二、想像球飛過球道。
三、深呼吸一口氣,使心情平靜並減少緊張。
四、預習揮桿一、兩次,找到最佳的節奏。
五、自然揮桿。

依序找到正確的心理狀態、身體狀態(步驟二和三)和節奏,然後揮桿。到最後,在第一洞時他不會驚慌失措而能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