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卡位戰開跑?國民黨15新科縣市長納當然中常委將牽動

國民黨

年底選舉結果是由國民黨贏得大勝,在22個縣市取得15縣市的執政權,但國民黨的大勝並非因為完全贏得民意支持,因此黨內同樣掀起改革聲音。其中最主要的可說是「內造化」的討論,可能改變中常會的組成結構,但可能也因此牽動了2020年總統初選提名的遊戲規則制定。

吳敦義有意增列新科縣市長為當然中常委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在28日中常會發表談話,表示將邀請15位縣市長當選人列席中常會,擴大中常會參與機制,正面回應外界期待。吳敦義坦言國民黨「不是已經完全達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希望邀請當選的15個縣市首長在12月25日就職後參與中常會,「與民意同呼吸」。據了解,多位縣市長當選人也有意願在就任後列席中常會,加入黨內改革的行列。

不過,依據目前的構想,15縣市長只是列席中常會,並沒有實際發言、提案或參與表決的權力,因此只是象徵意義。黨內也有聲音,希望將新科縣市長指定為當然中常委,比照執政時期的重要部會首長,以增強黨機器的民意代表性。

如果要指定首長為當然中常委,就必須修改黨章。國民黨中常會28日九合一選後檢討報告也指出,建議修改黨章,將黨籍直轄市、縣市長列為當然中常委,待明年召開全代會通過後即具中常委身分,屆時在常會中擁有正式提案與表決權。

國民黨組發會主委李哲華表示,吳敦義的宣示是回應外界期待,讓黨能往「內造化」目標邁進。

朱立倫主張內造化,由民代與首長為決策核心

政黨內造化過去就一直是另一位黨內領袖、新北市長朱立倫的主要主張。朱立倫認為應由具民意代表性的國會議員來主導政黨政策與事務,而非僅由黨代表選出民意代表性弱的中常委,進而主導黨內決策,與民意產生落差。

朱立倫認為,決策核心應包括地方首長、國會領袖、議會等等,如何設置,不能只用加法,要用整體全面的改革,希望透過黨主席吳敦義領導的團隊,做整體考量,讓真正決策核心由民意來代表。朱也說,如果只是擔任當然中常委,要看整個決策怎麼形成,「形式不是最重要,決策的實質才是最重要。」

朱立倫說,應讓地方首長、民代及立委成為國民黨的核心,並鼓勵更多的年輕世代投入公共服務。民眾認同的政策、選出來的公職,尤其是地方首長、地方的議會及國會,就是代表國民黨的核心,所以國民黨一定要內造化。

中常會由黨主席掌控,僅剩諮詢功能受詬病

黨內人士透露,其實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情況類似,中常會多僅剩「諮詢」功能,且多數中常委傾向現任主席,等於由主席掌握黨機器,有不同意見的中常委,其實無法發揮影響力。而且過去黨內也常被詬病,中央委員與中常委的身分,常因為統戰因素而受中共禮遇,因此他們也以此在中國做生意,衍生不少問題。

黨內就有人指出,同時也是中常委之一的立委蔣萬安,「現在開會也多只去簽到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黨派色彩淡的首長,如新北市準市長侯友宜,對加入中常會沒有太大興趣的原因所在。

中常會最重要功能是決定總統初選辦法

不過,更重要的是,中常會最重要的功能是決定2020年總統選舉初選提名辦法,遊戲規則如何制定,將對有意參選者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中常委的組成也將影響遊戲規則的制定。

過去黨內總統初選是透過3成黨員投票,7成民調決定;因為黨員投票勢必與真實民意具有落差,因此黨內持續有聲音認為,總統候選人的產生應改為全民調,才有最強競爭力。

黨務人士分析,以目前公認有意競逐的新北市長朱立倫、吳敦義來看,朱立倫普遍較被看好的情況下,若初選採取全民調決定,對於吳敦義勢必較為不利;而吳敦義則是掌握中常會黨機器,組織能力較強的領導人,因此初選遊戲規則要如何制定,未來勢必將引起一番大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