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美國》 杜魯門總統如何從期中選舉慘敗中重新步上連任之路

國際政治

羅斯福總統於1945年4月12日病逝,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總統。

1946年11月期中選舉,杜魯門返回家鄉密蘇里州獨立市投票,投完票,立即搭火車返回華府。車上他與幕僚及隨行採訪的國際合眾社及美聯社記者打橋牌消遣。火車抵達辛辛那提時,知道民主黨敗選,同時失去國會參、眾兩院多數席次。這是半世紀來,民主黨最大的挫敗,也是1928年以來,讓共和黨首度掌控國會兩院多數。

一句「夠了沒」讓杜魯門慘敗

選民不滿民主黨執政的原因,是當時市場牛肉供應短缺,批評杜魯門總統過於儉樸的性格,其實後來這是杜魯門最為人稱讚,聲譽不墜的特質。但當時共和黨僅憑簡單的兩個字「 夠了沒(Had enough ?)」,就橫掃選民情緒,贏得半世紀來的最大勝利。共和黨的新生代政治人物尼克森、麥卡錫和民主黨的甘迺迪都在那次選戰中首度進入國會。

當敗選消息逐步傳出時,杜魯門的情緒並沒有太大起伏,等到橋牌告一段落,他對隨行記者發表唯一的簡短評論說:“「對選舉結果,我最主要的遺憾是,會弱化我在國際間的努力」。面對政治災難般的敗選,他情緒平和的令人訝異。

回到華盛頓的聯合車站,發現只有國務次卿 Dean Acheson一人孤伶伶地站在月台上恭候迎接。在總統面臨政治低潮時,Acheson優雅忠誠的形象,讓杜魯門印象深刻,日後並將他提拔為國務卿。

民主黨敗選,黨內逼宮四起

依據傳統的政治觀點,杜魯門是繼位的看守總統。期中選舉的重創,立刻出現試圖弱化他總統地位的逼宮戲碼。

年輕的阿肯色州參議員 Fulbright 要杜魯門提名資深的共和黨參議員 Arthur Vandenberg 為國務卿,在副總統已出缺的情況下,使 Vandenberg 卡位僅次於總統的職缺。杜魯門深知這是赤裸裸的逼宮,若妥協,下一步就是找機會要他辭去總統職位。

杜魯門對 Fulbright 從此芥蒂甚深,見面都不打招呼, 私下譏諷他是半吊子先生( Mr. Halfbright), 不過,Fulbright後來在政壇得意,擔任國會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近20年,雖多次問鼎總統參加初選失利。卸任後,美國國務院還以他的命字設立提供外國學者赴美短期研究的「傅爾布萊特獎助金」。

敗選反而讓杜魯門獲得釋放

從密蘇里州回到白宮,杜魯門馬上召開幕僚會議,說選舉的災難,反而使他心中有種獲得解放的感覺,當時幕僚都不解其意。他的助理 Clifford 回憶說,當時內閣職位多由保守派佔據,並推動一整套的國內政策,在期中選舉前,讓選民困惑,杜魯門總統究竟是走哪一種政策路線? 選民認為似乎偏離了羅斯福總統的新政路線。

Clifford 認為,選舉結果顯示,選民的訊息很清楚:民主黨必須走民主黨路線,而不是向共和黨人取暖過頭的保守主義政策。內閣職位雖多保守派,但次閣員級仍有諸多服膺自由主義政策,來自不同部會的青年才俊。

成立非正式小組,推動有效且可行的方案

期中選舉後,他們認為有必要成立非正式的小組,每週一晚間聚餐後,就如何推動正統民主黨自由主義的政策交換意見,會談不作任何記錄,重點在形成共識,影響總統的政策,並在自己的崗位上提出倡議。雖然是討論自由主義取向的政策,但是不會把追求意識型態的純粹性置於政策的實際考量上。通常作出的決定都是在理想與可能,完美與務實之間。

他們瞭解政府代表所有人,必須在各種壓力之間取得平衡,因此通常思考的焦點是什麼是最可能達成的方案,或最好的可能結果是什麼? 小組運作一段時間,成效卓著,先後完成民權法案、各軍種整合、設立國安會及否決 Taft- Hartley Act ( 俗稱奴工法案)。之後,因成員職務異動頻繁,難以持續而停止。

期中選舉之後,杜魯門總統的施政日上軌道,政策走向益見清晰,兩年後,在外界普遍不看好中,贏得總統大選,那已是大家熟悉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