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基銀、中華電監理沙盒實驗12月上線 為數位金融創新帶來什麼?

台灣銀行家雜誌

提供快速、便捷及安全的線上金融申辦服務,可說是各金融機構今年全力衝刺的目標,凱基銀與中華電攜手「電信行動身份認證」,解決年輕人無金融帳戶無法認證的限制,安全性更高,間接也提升銀行競爭力。

隨著非金融業者開始進軍傳統銀行業務,為了強化競爭力,銀行也開始加快數位金融轉型的腳步,其中,金管會從去年就積極籌備開放的「監理沙盒」,在上月更由凱基銀行與中華電信的「電信行動身份認證」合作擔綱先鋒,成為首個被金管會核准,進行沙盒實驗的數位金融創新,也正式開啟了銀行透過監理沙盒機制來進行數位金融創新的歷史新頁。

打破「帳號」認證限制,數位認證更上層樓

這項監理沙盒實驗將在12月正式上線,除了有助於銀行吸收更多客源,並推展「普惠金融」之外,在金融數位化的歷程上,也同時別具意義。身為凱基銀行對「電信行動身份認證」沙盒最高負責人的中華開發金控暨凱基銀行創新科技金融處資深副總周郭傑就指出,它突破了以往傳統對於所謂只能透過「金融」的工具,包括存摺、信用卡,或是自然人身份憑證插卡才能做身份認證的思維,把身份認證的載具擴大到直接透過當下,讓數位金融加速普及的工具,也就是直接透過行動電話的電信認證,不論是對銀行或是客戶而言,都是雙贏。

對客戶而言,這項技術的開發,協助解決了時下很多年輕人受限於沒有金融帳戶而不能進行金融數位往來的問題,對銀行而言,這種認證不僅打破了傳統的必須透過「帳號」才能認證的限制,甚至在安全性上還比金融認證方式更佳,周郭傑對此則直接從技術層面切入分析指出,這使得數位認證的方式更上一層樓,包括安全性也比某些金融認證方式更高。

例如,相較於用信用卡來做身份認證,是透過「明碼」進行,這種電信認證方式是將認證資訊鎖在非明碼的資訊系統裡,反而更具安全性,正如同很多人信用卡被盜刷不見得會馬上發覺,但門號被盜用則會馬上被發現一樣。

結合手機行動認證,符合「滑世代」需求

而在數位金融上,這項監理沙盒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則是將數位金融和手機的連結更為緊密,已從一般的行動支付,進階到能突破以往要先開金融帳戶等本身就是該銀行既有客戶,才能與銀行進行信貸等往來的限制,直接透過電信第三方認證機制,不僅可做身份上的驗證,還能透過其電信費的繳交是否經常逾期等,來協助判斷銀行借款風險等級的高低。

也因此,這種新介面的開發,不僅能讓銀行更安全的和從未與銀行往來的「素人」新客戶接觸,也能讓銀行不必透過先開立帳戶的方式,就能直接吸收到他行的客戶來進行信貸等新業務,使得銀行的競爭力更高。

而從這項電信業者與金融業者合作的「行動電信認證」,亦即讓行動電話門號直接能成為金融服務的數位通行證的新技術開發,周郭傑認為這種做法更加符合「滑世代」的需求,倘若國內銀行想成為真正的「行動銀行」,如何讓客戶透過手機的運用更直接使用到數位金融,將是至為重要的關鍵。

周郭傑也語重心長的比較過去20年來的數位金融發展指出,即使現在已是智慧型手機人手一支的時代,雖然很多銀行都號稱已發展出行動數位金融,但若細觀銀行在手機上給予消費者數位金融的方式,仍近似於傳統使用電腦的網路銀行頁面,但國外真正的行動銀行可不是這樣,除了在登入上打破了過去採目錄或結構編排的方式,而改以圖型來認證,甚至所給予的消費金融服務及選項,是直接以和地圖結合的方式來呈現。

而就客戶年齡層面分析,周郭傑也指出,若能提早研發出更適合時下新生代的行動數位金融服務方式,等10年、15年過後,這些20歲的族群到了30、35歲的年紀,已成為貸款等重要金融服務的使用者時,銀行之間的競爭力隨著行動數位金融服務給予的能力消長,時間先後的不同,亦將有更大的落差。

融資跨業結盟,財務資料不足迎刃解

而在近一年來數位金融的發展進程上,「區塊鏈」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其中,縱橫金融業、傳統產業、電信業的富邦集團,即透過多元化事業的優勢,由集團旗下的北富銀和MOMO電商平台展開「供應鏈」支付合作,可說啟動另種數位金融的先河。

對銀行而言,這種跨業結盟做為線上供應鏈融資的開發,將可改善銀行過去所經常面臨授信戶財務資料不足的問題,特別是中小企業或微型企業。以北富銀和MOMO此次提供區塊鏈貸款等支付合作為例,透過每天有大量包括金流、貨物在內等交易資訊進出的MOMO電商平台,來直接和銀行對接,這可使銀行對於貸款者的財務狀況更能掌握到位,而且藉此銀行還能掌握到更多、更即時的供應商接單、生產等資訊,從而做出更明確的融資多寡、時點研判,也讓客戶能取得更多便利性,特別是本身其實已有基本的財資力可做信貸,但尚未符合承作信保等資格、缺乏不動產等擔保品的企業主,更能透過這種區塊鏈平台的資訊匯集,讓銀行因而降低風險,從而願意提供更多融資機會給小企業主,這些小企業主,亦為這種供應鏈融資所希望瞄準的客群,某種程度上,亦可說在企金業務上更為體現「普惠金融」。

而比起傳統較為僵固的客戶資訊研判方式,這種區塊鏈技術的運用,讓銀行因為有更多資訊而不再受限於傳統限制,例如,能根據客戶出貨的「淡季、旺季」之分,來即時拿捏不同的融資額度、成數等動態調整的分寸。而一旦等銀行和這些小企業主透過供應鏈方式往來一定的時間,或是這些小企業主茁壯到某種程度時,銀行將能再給予額度更高、更多元的金融服務,包括整合式的金流管理,諸如外匯、活存、理財、支付等等,這也是數位金融對銀行發展的另一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面向。

銀行進行數位轉型, 也應用在對於多項貸款或理財業務提供多元的線上貸款試算,這種用數位或A I來協助分攤,甚至已取代過去的臨櫃人工計算方式,不只中信、玉山等民營銀行,包括老牌公股行庫也加入這個行列;對此一銀即指出,一銀已分別提供了「第e數速貸」、「微企e時貸」網站作為不動產擔保、中小企業貸款額的試算。

開發社群通路,向下經營新客戶群

多家銀行也同時致力於開發網路社群通路,來經營新世代的客戶群,特別是開發可視為未來與銀行往來中流砥柱的潛力客戶,現在至少占全體銀行超過一半以上,已有至少一種社群金融經營管道,連公股行庫都不例外,包括一銀、土銀、兆豐、華銀、合庫等,均已加入這個陣容。一銀主管即表示,包括Facebook、YouTube、Instagram、微信公眾號、LINE,一銀均已前進這些重要的網路社群媒體,來增加更多客戶溝通管道,在今年2月中旬正式上線的LINE官方帳號,目前已經突破263萬好友數,在國銀之間名列前五大,此外,其Facebook官方粉絲團「第e好康」現已突破65萬戶粉絲,在國內金融機構所經營的社群媒體人氣亦名列前茅。

而2017年才從工業銀行轉型為商業銀行的王道銀行,則是銀行透過數位金融,來突破據點限制最為顯著的典範,包括在金融圈相當有代表性的「亞洲銀行家」今年則評選王道銀行為2018年的「台灣最佳數位銀行」,亦為該獎項唯一的獲獎機構,而王道銀行所投入的數位金融領域,包括線上開戶、線上貸款、機器人理財以及24小時線上視訊客服、雲端系統以及大數據分析等等,可說已充份涵蓋了國銀進行金融數位化轉型的大部分面向,近來更推出手機號碼轉帳功能,為網銀App功能加值。

對國銀而言,進行數位轉型是一條必走且持續之路,特別是如何透過數位化,使金融在消金面更能融入客戶的生活,在企金面更能改善過去只依賴不動產等貸款依據的偏頗,不僅決定未來台灣真正能實現所謂「普惠金融」的程度,也將成為未來銀行之間競爭力消長的決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