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內黨產會吞司法2敗 被卡住的轉型正義該如何走下去?

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又一敗?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上週裁定,認定婦聯會為國民黨附隨組織案「停止執行」,等同於讓婦聯會385億財產全部解凍後,6日「國民黨無償取得458筆特種房屋基金之追徵8.6億元」一案,最高行政法院也裁定駁回了不當黨產委員會提出的抗告。這樣的結果不免讓人聯想,黨產會對婦聯會提出的抗告,最終是不是也會以被駁回收場。

2017年6月黨產會調查指出,國民黨以轉帳撥用方式取得、並已轉移給第三人的「國有特種房屋基地」,共458筆是不當取得財產,並做出行政處分,向國民黨追徵8.6億元。

對此,國民黨不服提起行政訴訟,並聲請停止執行,原審裁准停止執行,之後,黨產會不服提出抗告,最終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這筆8.6億元若在法院釐清是否為不當黨產前就凍結,對國民黨來說,是難以回復的損害且情勢急迫,因此駁回此抗告,裁定停止執行確定。

對此判決結果,雖黨產會表示尊重,但對黨產會而言,無疑是一大挫敗。

在此之際,婦聯會又再度與黨產會槓上。5日婦聯會主委雷倩在臉書上痛批,「法院雖已判決停止凍結,但我們要領錢要更換電腦,銀行仍要求要有黨產會的公文才肯放行。」黨產會卻回應,未曾就婦聯會銀行帳戶做出凍結處分,明顯矛盾的說詞,逼得雷倩在臉書PO出公文,要黨產會不要再說謊。

被汙名化的轉型正義,該怎麼辦?

轉型正義是蔡政府上任以來強推的改革政策之一,卻總因為個人或組織本身的爭議問題而受到挑戰。不論是選前前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不當失言,點名準新北市長侯友宜是轉型正義最惡劣的例子,要好好操作,鬧出讓民進黨民調狂掉的「東廠事件」,或是現在黨產會又公然說謊,都讓轉型正義的路舉步維艱。

事實上,轉型正義是一個社會在民主轉型之後,對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以及因壓迫而導致社會分裂所做的善後工作,所以轉型正義也可以被理解為遲來的正義,這也是轉型正義工作要處理的基礎。

文化部長鄭麗君在過去接受採訪時就多次表示,轉型正義的工作就是正視歷史、面對傷痛,並強調轉型正義不能加減乘除,不能記功銷過;轉型正義的推動不是族群對立的問題,不是黨派對立問題,而是基於人權價值。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經歷一次次風波,讓「轉型正義」被汙名化,是否真的「正義」也遭受人民質疑,如今民進黨慘敗,顯示民眾對執政者的低信任度,加上這兩次的法院宣判,等同卡住了轉型正義才剛起程的路,對於執政團隊而言,該如何喚起民眾對轉型正義的信任與重視是一大挑戰,否則轉型正義無法繼續下去,恐怕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