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假消息修法卻惹得民怨滿天飛... 言論自由真的開倒車了嗎?

政府政策

不實爭議訊息在當前社會中充斥,政府究竟要如何嚴防假消息對社會安定造成干擾,成了一項大難題,但其實這既非新難題也不是新議題,早在過去就已經有相關法律規範,只是當時並未清楚定義何謂「假消息」,近來傳出行政院擬透過《數位通訊傳播法》,要求社群平台業者負連帶「查核」責任,意外引起不少爭議與反彈,這當中到底問題出在哪?

政府打擊假消息,社群平台要負連帶查核責任?

為了加強打擊假消息,行政院召集「防制假訊息危害專案小組」,將開始檢視各部會法律是否有需要修法之處,藉此讓攸關「惡假害」訊息的規範更加完整,首波一共約有10部法案將進行調整,其中最受到外界關切的是《數通法》草案。

先前傳出,《數通法》將加重社群平台業者的查證責任,倘若平台上被發現出現不實訊息流傳,平台有責進行查證,而當證實為假消息後,平台必須在24小時內下架訊息,否則將受到罰則處分。消息一出旋即掀起廣大議論,其中全台最大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立刻跳出來批評,「我們不是司法單位,而且沒有調查權,是不是假資訊、假消息,標準到底誰說了算?」

「現在到底是不是言論自由?實在很懷疑。」爆料公社聲明點出不少人對政府規範產生的共同疑問。負責召集假訊息防制小組的政務委員羅秉成除了10日上火線緊急開記者會滅火,11日更接地氣開直播,再次說明行政院實際的政策方向。

修法讓言論自由開倒車?

事實上,假消息並非新話題,現行法規中與假消息有關的法律多達10多部,但為了加強阻斷假消息流傳,因此需要盤點現行法規要件是否明確,並檢討刑期與罰責輕重是否合理。至於《數通法》掀起的爭議,羅秉成指出,《數通法》是NCC草擬的一部新法律,2017年11月才從行政院會上通過,並提報立法院審議,目前僅通過立法院初審,仍待朝野協商中。

然而,其實在《數通法》草案中已明定,平台網站服務業者主要是傳輸、儲存使用者資料,原則上並無監督與檢查義務。不過,羅秉成表示,平台業者仍有一定的協力義務,針對部分與假消息有關的資訊,平台業者要有自律機制,對不當或違法言論進行處理,這並非要加重社群平台業者查證責任,而是鼓勵平台與政府協力合作;後續會與社會各界溝通,蒐集意見後再提出草案,因此在13日行政院會提報的草案中,將不包含《數通法》草案。

言論自由將因修法而受到箝制?羅秉成並不這麼認為,他強調,雖然假消息也是種言論,但就如同買賣自由一樣,不能容忍賣假貨危害他人的自由,換句話說,放假話害人、造成社會和個人危害的自由也不能放任。

政府防制假消息可從這些方式下手

不過,整體而言,回歸到法律層面,除了要先經過立法三讀通過,在法律上可以作為處罰依據外,最後還是得通過獨立審判的法院認定才算數。而對於相關修法調整,朝野立委看法不一,有些人認為,在考量言論自由範圍之下,做適當修法有其必要;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假消息認定不易,國外多由第三方機關認定,倘若政府透過修法遏止假消息,會有球員兼裁判的疑慮存在。

至於站在社群平台業者角度來看,批踢踢實業坊(PTT)創辦人杜奕瑾指出,打擊假消息若從平台或內容下手,容易成為極權統治工具,且判斷真假的成本過高,由單一權責單位或平台判斷訊息真偽,幾乎不可能。

杜奕瑾認為,政府也許能從其他方式著手,好比說設立獎勵制度,鼓勵造假內部吹哨者舉報;打擊造假經濟利益,例如:當查明口碑行銷公司造假時,懲處接案金額的50倍;平衡造假媒體效益,購買等值媒體效果來平衡造假消息;或從用戶行為結合科技解決,透過科技分析社群網路用戶行為,抓出偽使用者。

由此可見,遏止假消息流傳最大的困難點依然在於定義,即便政府大方向認定假消息就是惡意、虛偽假造、造成危害的訊息,但在實際判定上的難度依然很高,也備受爭議,不免在相關修法上碰到阻礙,而後續要如何兼顧社會各界意見,在不傷害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達到防制假消息的效果,對政府而言是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