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行糖尿病預防失效?醫師:看「這個數值」比血糖更早偵測糖尿病風險

醫藥保健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吃太好、少運動,加上肥胖盛行,全球每8秒,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糖尿病已經成為席捲全球的流行病!台灣65歲以上盛行率高達29.9%,糖尿病患突破230萬人,每年仍以2.5萬人快速增加。為何現行糖尿病預防失效?有什麼更理想的方法能預防?

根據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分析近5000筆健檢(2018年1-6月止)的資料發現,成人中有3成是糖尿病前期,約3%初次診斷糖尿病;而成人中有2.5%是糖尿病新診斷的個案、平均年紀是55歲,進一步分析,其中竟有11%在40歲以下、最年輕年僅27歲。

資料也統計,在胰島素阻抗指數異常者(HOMA-IR≥2)中,糖尿病患高達87%,糖尿病前期者達55%,血糖正常則有21%;也就是說,即便血糖正常者中,約1/5也有糖尿病的風險。「大家都知道不要高糖、高油,但是糖尿病的狀況有因此改善嗎?今天受檢者看到健檢上面的紅字,可能還是覺得不痛不癢、那只是一個紅字,所以預防糖尿病問題不在『不行這樣、不行那樣』。」永越健康管理中心新陳代謝科醫師馬文雅表示。

為何現今國家花費許多預算宣導,糖尿病預防仍失效?是不是醫師診斷得太晚,讓民眾來不及預防?或是診斷不夠精準,沒有真的偵測到高風族群?還是衛教本身不足,讓民眾沒有採取積極作為?

要怎麼做才能降低糖尿病的發生機率?糖尿病真的可以預防嗎?

為何現行糖尿病預防失效?糖尿病真的可以預防?

根據統計,每年約有6-22%糖尿病前期民眾會進展成糖尿病,在前期因無明顯症狀患者往往不得知。「當血糖已經超過標準時,胰島素的分泌量已經下降超過一半,且每年以2-5%的速度繼續下降。所以當我們診斷的時候往往已經太晚,來不及讓受檢者採取積極方法。」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促進部主任、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賴思佳表示,他認為「診斷太晚」和「無為」是現行糖尿病預防失效的主因。

賴思佳表示,這些有健檢異常的受檢者若不採取積極行動,會在未來可見的15年後發展成為糖尿病,這樣的比例高達6成。

目前糖尿病診斷有4項標準。(圖片來源/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那麼,糖尿病真的可以預防嗎?

目前研究證明,生活型態治療可降低約6成糖尿病風險,「所以糖尿病是真的可以預防的,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甚至從2017起,每年投入12億美元預算,啟動國家級的生活型態治療計畫以預防糖尿病。」

賴思佳也認為,糖尿病應走向更精準的預防,像是更精準診斷出糖尿病的分型、提供更可行的精準處方,讓每位患者可以有個人化的療程,並將醫療數據化為身體的訊息,包括檢測胰島素、HOMA index 、胰臟ß細胞(beta cell)功能檢測,和及早偵測胰島素阻抗。

比看血糖更精準!預防糖尿病更該看「這個數值」

那要如何才能更提早的診斷出糖尿病呢?

近年來醫學證實,糖尿病前期可以透過「胰島素阻抗指數(HOMA-IR)」來精準篩檢評估。馬文雅解釋,「胰島素阻抗指數比血糖更早偵測糖尿病風險,它可以顯示出你的胰臟可能已經太累了、可能有糖尿病風險,如果把這個偵測點提早10多年,我們能做的事情會更多。」

胰島素阻抗的主因就是過多的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體脂高及脂肪肝患者。多數糖尿病前期患者,往往是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佳,造成胰島素阻抗,胰臟只好代償性分泌更多胰島素來降血糖。「正常以1為基礎,數值越大表示阻抗程度越高,比方說胰島素阻抗指數是5,表示身體是用5倍的胰島素來降血糖,當胰島細胞功能老化、無法製造5倍胰島素的時候,血糖就上升了。」馬文雅表示。

馬文雅提到,近年來醫學證實,糖尿病前期可以透過「胰島素阻抗指數」來精準篩檢評估,它比血糖更早偵測糖尿病風險。(攝影/陳稚華)

她進一步解釋,「胰島素阻抗」代表胰島素訊號不良,「一項華人健康的研究統計發現,胰島素阻抗指數1.4以上血糖就可能異常、超過2就屬於糖尿病,開始要提高警覺,其中也發現這些胰島素阻抗超過2的民眾,BMI指數都屬於過重,可以證明體重對糖尿病有絕對的影響。」

猜猜看,這4種人誰得到糖尿病的風險最高?

雖然據統計糖尿病80%都可以預防,或可以延緩,但馬文雅表示,同樣兩個人的血糖即便都是105,他們可能因年齡、體重、BMI、心血管疾病風險、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家族史、胰島素阻抗不同而有不同得到糖尿病的機率。

她舉例,像是以下4種人,猜猜看誰得糖尿病的風險最高?

(圖片來源/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答案:B>A>D>C

A測試者的BMI雖然小於D,但得到糖尿病的風險卻高於D,「可見預防糖尿病絕對不能只看單一數值,而是要綜合評估才能得到更精準的數據。」馬文雅表示。

至於像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民眾,提早控制真的有辦法預防嗎?

馬文雅舉例,美國有做一個糖尿病預防研究,把有糖尿病前期但還沒有得糖尿病的人分成3組,第1組不管他、第2組開始做飲食控制和運動,預計減7%的體重,第3組就是吃藥,結果第1組每年6-22%會變糖尿病,15年後60%會變糖尿病。「USPSTF(美國的預防服務工作小組)建議,40-70歲過重或肥胖的無症狀成人,都應篩檢糖尿病。」台灣糖尿病學會指引2018版也提到,針對無症狀成人的糖尿病篩檢建議,利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成人健康檢查,40歲以上民眾每3年應篩檢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篩檢1次。

那要如何有效預防糖尿病?

「要改善胰島素阻抗,最重要的其實就是運動!」馬文雅表示,糖尿病前期(胰島素阻抗者)未採取預防行動者,15年後高達6成演變成糖尿病,「改善胰島素阻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肌減脂,錯失黃金預防期,等到確診,胰島細胞的功能已不及1/2了!」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院長董政達也表示,「精準醫療已是疾病治療的新主流,更結合到生活型態的治療方式,也是全球預防醫學的新趨勢。」多數糖尿病患者早期都沒有症狀,因此很容易錯失預防的時機,如果能在前期定期檢測,透過飲食調整、減重和運動治療,增肌減脂,改變身體組成,就有機會改善血糖代謝能力,延長胰島細胞使用年限,達到精準預防糖尿病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