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完人工關節還是感到疼痛...怎麼辦?醫師:「冷凝試射頻治療」能緩解

醫療保健

張先生是一位87歲的退休教師,主訴雙側肩膀及脖子痠痛已3年多了,尤其轉頭時疼痛更加劇烈,有時疼痛感會傳到後腦勺及膏肓處,看遍了中西醫,針灸、推拿加上復健牽引半年多卻無顯著效果。最近2週疼痛症狀卻更加劇烈如針刺一般,影響日常活動痛不欲生,已3天無法睡覺,苦不堪言!

經核磁共振掃描檢查,發現頸椎多節關節退化,因為年紀大,加上又有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病史,神經外科醫師建議先保守治療,於是轉介至本院疼痛門診。經疼痛門診醫師施行診斷性注射後,確定是「頸椎小面關節疼痛症候群」。

與病人及家屬充分討論後,決定接受頸椎小面關節內側肢神經的「冷凝式射頻解痛術(Cooled Radiofrequency)」治療,只需局部麻醉下利用X光與超音波定位,治療時間約莫半小時,術後2天起疼痛感慢慢消失,除了睡眠品質改善,精神及氣色也有進步並能逐漸減少止痛藥物的使用。

慢性神經痛是疼痛門診常見的問題,也是現代高齡社會的文明病。它的成因很多且複雜,真正的病因,還是須要醫師詳細的理學與神經學檢查、影像學的檢查等等,找出原因才能做精準的治療。

「冷凝式射頻解痛術」傷口僅針孔大小...術後當天即可正常生活

因此,針對經其他保守療法治療效果不佳的慢性疼痛病人,本院引進最新冷凝式射頻治療儀,冷凝式射頻止痛術的治療過程是經由表皮,將一支內含精密水冷系统的探針導引到患部,對病人疼痛部位之疼痛感受器進行神經調理的一種非手術破壞性治療。傷口僅有針孔大小,乃是以最低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將特定部位的支配感覺神經傳導阻斷。

其針對的是感覺神經而不是運動神經,並不會影響到走路及活動,術後當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並達到止痛的目的。

冷凝式射頻治療有以下特點:

1.過程安全,病患全程清醒。

2.只有針孔,沒有刀口。

3.局部麻醉,不需住院。

4.減少長期吃藥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4大症狀適合用「冷凝式射頻解痛術」

以下常見的慢性疼痛,可以利用冷凝式射頻止痛術:

1.脊柱慢性疼痛

頸椎、胸椎、腰椎、薦椎等,因長期不良姿勢造成的慢性下背痛,經藥物及復健而依舊未能改善或手術後依然持續疼痛者,適合使用冷凝式射頻止痛術。阻斷神經疼痛傳導進而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2.椎間盤疼痛

椎間盤引發的慢性下背痛,經藥物及復健或傳統射頻治療而依舊未能改善者,適合使用冷凝式射頻治療。經由膠原蛋白脫水收縮過程,達到椎間盤減壓且干擾小神經疼痛傳導有絕對降低疼痛的效果。

3.膝關節、髖關節退化性疼痛

因關節老化磨損造成的膝關節、髖關節發炎疼痛,不良於行但尚未達到需要進行全關節置換手術之前;或是手術後經骨科醫師評估人工關節位置並無問題、但仍感覺疼痛者,可經由冷凝式射頻止痛術治療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

4.其它各類周邊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包括五十肩、腕隧道症侯群、足底筋膜炎、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皮蛇)後神經痛皆可使用冷凝式射頻止痛術來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

醫師小檔案_陳威廷

現任:新光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
經歷:新光醫院麻醉科臨床研究員、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專長:麻醉學(疼痛控制--下背痛、肩頸痠痛、疱疹後神經痛、癌症痛、三叉神經痛困難處理之慢性疼痛)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麻醉科 陳威廷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25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