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回憶錄八年執政問世 最關鍵問題仍然閃躲

政治人物

前總統馬英九今(20日)天發表「八年執政回憶錄」新書,雖然他是否有意參選2020總統不是整場記者會的焦點,但他的回答卻是讓所有人「最聽不懂的」,或許,他就是在執政8年時常講一些模糊的語彙,立場也不太清楚,使得諸多政策究竟是什麼,讓人茫茫然,最後才狼狽卸任。

「yes」或「no」,馬英九仍喜歡搞模糊

如果馬英九不排除參選總統,其實就要改變他過去的風格,一個「yes」或「no」的問題,卻可以繞一大圈口令。他在致詞時,先表示出版這本回憶錄,會讓外界關心他是否參選總統,但是沒有給答案,到媒體提問時,有記者禮貌性問他日前稱選總統「要再想一想」是什麼意思?

馬英九回應,「我剛剛已經講了,以為你已經聽懂」,在場記者一致說「沒有聽懂」,馬英九又說,日前有記者問他參選總統的事,他說要再想一想,是指要再想一些「政策」,「現在不是說那一個政黨拿到權力,你拿到權力你要幹嘛,你要怎麼面對台灣這些危機,這個才是我關心的」,他還對提問記者問,「你現在懂了喔!」

然而大家還是沒聽懂,提問記者又追問,「拿到權力是否就可以改變?」馬英九說,「我現在都在考慮這些問題,到處演講、座談,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在這些問題上台灣能得到更多共識,不管誰來執政,尤其如果國民黨執政的話,能夠變成國民黨的政策,這才是我最關心的。」

現在沒有考慮習馬會,統一的前題是和平與民主

被問到是否可能二次「習馬會」,他說「現在並沒有馬習會的安排。」事實上,這也是保留「以後」習馬會的空間,但至少今天沒有這樣的考慮,總是讓人有了答案。

有關他不久前提出的「新三不」,他說那是學者形容的,強調自己過去講的是「不統、不獨、不武」,現在是「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他指當時所謂「不統」,是指自己不會與對岸談統一問題,現在說「不排斥統一」,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

他解釋,不排斥(統一)是有可能,但要有適當的條件與時機,條件就是手段必須和平,過程必須民主,時機就是台灣人民都能接受,這對台灣最大的好處就是基本上能維持現狀,當全民同意可以談統時,如果又談不成統一,就再回到現狀,對未來的「適應」會有更大的彈性。

馬英九告訴蔡英文:外交與能源對台灣最重要

馬英九指出,在與蔡英文交接時,他強調台灣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外交,二是能源。他也批評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讓台灣變得很不彈性,特別是落日定在2025年,一旦新能源無法跟上,或是價格仍太昂貴時,就難有轉圜餘地。他也指出,某外國大廠要到彰化投資設廠,卻因為台灣要執行綠能,擔心價格太高而打退堂鼓,相當可惜。

馬英九以「見證歷史、分享經驗、反省檢討」12字來說明出書原由,他與王金平的那一場從司法到政治的鬥爭,他否認這是「馬王政爭」,而是代之以「九月風暴」。

馬英九說,王金平來自純樸農家,個性熱情、細心、周到、講義氣,是很傳統的政治人物,只是傳統難免會被非議,「王院長比較老派,但不是壞人」;即使理念不完全一致,但是對黨國看法是可以合作的,「我沒有對王院長個人有過成見」、「我憑良心講,不是在幫院長講話,但他確實很幫忙的」。

這本回憶錄由前總統府副秘書長蕭旭岑執筆,他是記者出身,與馬英九一起走過九月風暴、太陽花學運、2014地方選舉到卸任,蕭感慨地說,台灣有很多雙重標準的地方,例如民進黨推動兩岸叫做「交流」,但馬英九做的時候卻是「傾中賣台」等,相信是多數台灣人所不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