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傳奇!零售門外漢林敏雄如何成功變身台灣連鎖超市新霸主?

企業人物

說起對全聯的第一印象,大多數民眾的感覺是:「覺得東西比較新鮮,而且裝潢很明亮,逛起來也比較舒服,重點是離家裡很近,買東西很方便。」但很難想像,在20年前, 林敏雄踏進全聯門市的第一印象卻是「黑黑臭臭」。

林明雄26日出席自家新書發表會,分享經營全聯20年的心路歷程,包括林敏雄夫人藍毓文、佳格食品董事長曹德風以及全聯高階主管全部一同共襄盛舉,場面顯德溫馨熱鬧。

零售「門外漢」接手全聯社

從1998年接手全聯至今,20年的時間,本土起家的全聯如今已是全台最大連鎖超市霸主,不僅店數從當初的66家逼近到接近1000家,今年整體營收更可望能逼近1200億歷史新高,當初從地產起家的林敏雄也成功「跨業」成為台灣「連鎖超市」大亨。

20年的時間,曾經是零售門外漢的林敏雄是如何做到?

全聯福利中心的前身是全聯社,更早之前則是軍公教福利中心,民國70、80年代只要具有公務員身分就能領到一張軍公教購物證,進場採買,因為不必繳稅、有政府補助,因此商品售價是市面上的7~8折。

因為「便宜」,全聯社在全盛時期平均一間店每月可達到3000萬元的業績,但後來隨著便利商店大舉興起、外商來台投資百貨以及量販店陸續加入戰場,平均單店每月營收滑落到一千萬元以下,讓當時的全聯社理事主席張啟仲決定轉讓經營權。

1998年那年,林敏雄接手全聯社,雖然他早在房地產界打出一片天,成為白手起家的實力派企業家,但在零售業領域,他毫無經驗,說是「門外漢」一點也不為過。

價格是不容挑戰的天條…公司內設「查價部隊」

林敏雄說,「我剛開始接的時候,店面有的在三樓、有的在四樓,沒有電梯要自己爬上去,甚至有的店一、二十年沒有油漆裝潢過,雖然黑黑臭臭,但生意還不錯,歸咎結論就是因為『價格便宜』。」

事實上,林敏雄相當重視經營團隊討論,能接受來自不同意見的交流,但身為全聯人都知道,林敏雄唯一不能挑戰的天條就是「價格」,堅持淨利只抓2%,售價要比別人便宜20%。

甚至公司內部還有一支「查價部隊」,只要看到別人的產品更低價,全聯就會立即跟進,做到真正的「實在真便宜」。

只不過,結束全聯社的模式後,全聯福利中心必須開發票、繳5%的營業稅,如何壓低售價?

獨特的「寄銷模式」

其實全聯有一套「寄銷模式」,一般來說,供應商將商品進入賣場時通常要先支付一筆「上架費」,而全聯的「寄銷模式」則是將這筆上架費直接作為商品的優惠價格,也因為是「寄銷」,全聯不必像一般的量販通路必須「進貨結帳」,而是「銷貨結帳」,一來有充足的周轉金可運用,二來也不必擔心庫存壓力。

只是,林敏雄苦笑,全聯一直開到250家才損益兩平,第300家店才開始賺錢,一路咬給牙關「真的是不簡單」,但心想「做任何一個生意,如果沒有更便宜的東西讓人家買,客人為什麼要來?所以當時我們就決定,有本事就把量做大、管理費降低,絕對不要動前面售價的腦筋。」

這幾年,走進全聯的顧客可能逐漸發現,這個賣場似乎跟以前有點不同,通道上可見服務人員擺著小攤,一邊料理食材、一邊招呼客人,透過試吃、適用的方式,不但打開買氣,也營造出傳統市場的濃濃人情味。

創造有溫度的門市

2017年起,全聯更砸下重金,邀請日本知名超市設計師西川隆合作,著重內部裝潢及照明設計,推出「新型店」;今年更瞄準都會區展出小型店,強打生鮮、烘焙或是熟食料理,提供小家庭或單身族有更多商品選擇。

一旁的全聯福利執行長謝健南則直說,轉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年輕人走進來了」,過去全聯店,年輕顧客比較少,因此全聯除了改變廣告形象之外,從產品包裝上特別是生鮮食品,也盡量符合小家庭、年輕人的需求。

林敏雄則透露,以前裝潢一家店大約要花600萬,現在則是要花費2000萬左右,但他仍是強調,「我們絕對沒有為了讓店比較漂亮、明亮,售價就多加一毛錢…除非是廠商的成本提高,否則20年來,我從來沒有主動叫商品部的同仁,提高前面的售價。」

回顧林敏雄接手之際,當時全聯只有66家門市、年營收為127億元,走過7300多個日子逐漸壯大之後,如今總店數已逼近1千家,2017年營收達到1088億元,超越頂好、家樂福,坐穩台灣最大超市量販店通路的寶座。

「其實全聯這20年來,走得不能算說不辛苦,但是我們都克服了,最重要就是說,員工向心跟支持,讓全聯從小小的慢慢的茁壯,到現在已經成人了,我對我們員工只有兩個字就是感謝…希望未來20年,我們一起打拼。」最後,林敏雄把這20年努力的成果,歸功給旗下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