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黑暗 了解視障者眼中的世界


蒙上眼睛,踏進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環境,心情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突然傳來一陣帶著溫暖語調的聲音。「有聽到我的聲音嗎?請跟著我的聲音往前走。」在旅程接近尾聲時,發現帶領這次「黑暗旅程」旅程的嚮導,竟然是一位視障者。

蒙上眼睛的遊客,在黑暗中眼睛雖然看不見,但是卻意外地打開其他感官能力。

他們在商店中用觸覺區分商品種類,在電影院用聽覺辨認是哪部電影,在咖啡廳用自己的舌尖作美食評論,雖然完全看不到旅程的場景,仍然可以在心中勾勒出一幕幕生動的光景。然而,整趟旅程最精彩的一幕,是在旅程接近尾聲時,發現帶領旅程的嚮導原來是平常最熟悉黑暗的視障者。

「那次的黑暗體驗令人印象深刻。黑暗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讓我更加了解視障者所處在的環境,原來他們生活上有這麼多困難和不方便的地方。但是更令我訝異的是這些黑暗中的嚮導能在黑暗中來去自主,還俱有豐富生動的聲音表達和說故事能力,這讓我重新認識他們。」香港黑暗中對話創辦人張瑞霖先生,回憶起第一次參加體驗的經歷,一副還記憶猶新的模樣。

從企業家到社會企業家

香港創辦人張瑞霖先生原本是香港成功的企業家,但是在一場大病之後投入公益領域。在偶然一次機緣下,他透過謝家駒博士接觸到社會企業的概念,了解「黑暗中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運用創新的商業力量,提供視障者一個傳遞價值的平台。

「黑暗中對話」起源於德國,由德國對話社會企業創辦人海寧克博士(Dr. Andreas Heincke)於1988年創立,全球有超過40個國家、700多萬人體驗過相關活動。

「我和謝家駒博士在2008年飛往德國暸解黑暗中對話的經營模式。一開始我聽創辦人海寧克博士講社會企業能夠賺錢又做好事,直覺那是騙人的。之後又聽聞他因為創立對話社會企業而申請破產兩次, 就更加懷疑黑暗中對話的商業獲利模式,不斷質疑社會企業獲利的可能性。」張瑞霖先生提及他最初的質疑。

他接著說:「最後海寧克博士雙手一攤,坦誠表示如果要賺錢就不要做社會企業,因為他不是因為賺錢而做對話社會企業的。當下我才領悟到,社會企業本質上與一般企業的差異性。」

張瑞霖先生是位具有創業家精神的企業家,認為創業是一種人生態度,必須不斷面對問題並且解決問題。雖然知道社會企業經營不易,但是他本身就喜歡開創新事業,也認為香港需要這樣創新的商業模式來幫助視障者,所以決定引進黑暗中對話到香港。

給視障者不一樣的舞台

「一般人對於視障者普遍存在弱勢的刻板印象,我們要扭轉這個現象,讓視障者成為幫助別人的角色。過去我們因為和視障人士接觸的機會不多,所以容易受限他們是弱勢的刻板印象。但是透過黑暗中對話這一個不一樣的舞台,我們賦予視障者嶄新的角色,他們不僅可以做按摩工作、接線生、歌手,還可以是黑暗旅程的嚮導,也可以是協助學員探索自我的導師。」張瑞霖先生直接點出視障者可以擁有的新角色。

黑暗中對話一開始的產品服務主打行政人員管理工作坊,客戶目標瞄準企業高階管理人員。工作坊內容分為兩階段,由視障培訓師帶領兩小時的黑房活動,之後由一般明眼人分享師引導學員進行一小時的光房討論。

「許多高階主管在過程中發現要在黑暗中完成任務,必須卸下心防,彼此建立信任,充分運用溝通和領導技巧。但是他們往往不知道,在黑暗中指派任務的主持人,其實是我們的視障培訓師。所以每當黑房活動結束之後,視障培訓師在光房登場,都造成學員驚呼聲不斷。他們訝異的不僅因為主持人是視障者身分,對於視障培訓師鉅細靡遺的觀察分析能力更是讚嘆不絕。」張瑞霖先生分享他對學員的觀察。

許多高階主管在參加工作坊之後,都回饋表示工作坊協助他們自己看見平常沒有看到的盲點,還能提升溝通、團隊建立、領導、同理心等軟實力。

他說明一開始的經營策略:「我們初期在一週內舉行22場工作坊,讓參加的500位高階主管成為最佳的背書者,促成許多公司將工作坊列為年度訓練之一。雖然工作坊收費訂價對於香港當地企業而言,屬於中高價位的教育訓練。但是香港黑暗中對話將課程包裝為體驗式教育訓練,並且與知名企業顧問講師合作,讓他們成為黑暗體驗後的『光房分享師』,同時提升課程的專業形象和市場競爭性。」

張瑞霖先生運用過去的經商經驗和事業人脈,建立香港黑暗中對話的收入來源基礎。他也了解到社會企業必須善用社會資源來幫助事業成長。成立初期, 即獲得香港視障者團體的支持,著名視障者代表莊陳有先生,亦曾多次公開為黑暗中對話站台和背書。

黑暗元素的多元運用

藉由工作坊站穩了第一步之後,接著就是著手建立黑暗體驗館。

「我們知道體驗館需要龐大的財務成本支撐,但是體驗館提供更多視障者穩定的工作機會,以及讓一般大眾團體都能夠參與黑暗體驗,相對來說可以發揮更多社會影響力。」張瑞霖先生說道。

香港黑暗中對話投資450萬港幣,改建美孚一間商場內部成為體驗館。每月的人事和營運成本帶給團隊不小的壓力,也讓黑暗中對話經營團隊重新思索策略。

「光是靠香港的遊客無法支撐體驗館的營運,但是別忘記每年來港遊玩的3000萬名遊客。如果我們讓體驗館成為外國旅客的觀光行程,就能夠確保體驗館有穩定的客戶來源。」這樣的新思維推動黑暗中對話和旅行業者合作拓展業務,成功提升體驗館的使用率至百分之60。

目前黑暗中對話體驗館佔據旅遊網站TripAdvisor旅客最佳推薦的前3名,更被香港旅遊發展局列入為香港具特色的熱門景點之一。體驗館親民的門票價格加上訴求特殊體驗的行銷方式,使得體驗館成為遊客在香港迪士尼樂園以外的好選擇。

黑暗中對話團隊是個富有實驗精神的團隊,運用創新手法把黑暗元素融入在不一樣的活動當中。

「我們嘗試過很多不一樣的活動,例如『暗中夜宴』讓參加者品嚐佳餚的美味;『暗中約會』讓異性之間能夠用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彼此;『暗中生日』會讓壽星有個特別難忘的生日派對。這些活動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是我們能在摸索中發掘市場需求。而我們最成功構想的活動,就是『暗中作樂』聲演會。」

暗中作樂聲演會是領先全球黑暗中對話的獨創項目,與香港知名歌手黃耀明、容祖兒等人合作,讓參加者在全黑的環境中聆聽歌手的演唱。視障者在演唱會中扮演重要的管理角色,不僅帶領聽眾進場入座,還擔任現場製造氣味、聲音等舞台環境效果的場控,同時他們也參與演唱會的籌備企劃和舞台演出,讓演唱會更具有特殊的感官效果。2013年暗中作樂聲演會邀請台灣視障歌手蕭煌奇,更添加演唱會的話題性。

做生意更要做公益

香港黑暗中對話有別於其他社會企業倚賴政府補助或基金會贊助,強調透過自給自足的方式運作,公司在創立後兩年開始損益兩平,在2012年淨收益190萬港幣。

「在籌備黑暗中對話的初期,我們有考慮要成立為公司還是基金會。但是為了要挑戰資本不能做公益的老觀念,還是集資使用公司的型態成立。最後我們發現公司型態不但經營上有效率,認同理念的股東董事也成為事業成長的最大支持者。」張瑞霖先生進一步舉例說,

股東之一的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ocial Venture Hong Kong)正是暗中作樂聲演會幕後的重要推手,也幫助提升黑暗中對話的知名度。

社會企業的重要精神是把營業利潤回饋社會,而這部分也是香港黑暗中對話正在進行的任務。

「我們要幫助更多視障者發掘自我潛能,公司底下的基金會就是在執行這個目標。每年演唱會的盈餘都會捐助至基金會底下,公司也會撥出一部分的盈餘給基金會。我們每年贊助視障學生到國外進行體驗交流,學習更多技能和提升個人發展。」

黑暗中對話對於身心障礙者的重視,也引起政府單位合作的意願。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從2010年和黑暗中對話合辦「傷健共融,各展所長」的青少年計畫,在香港各中學校展開對於身心障礙者認識和尊重的推廣教育。

「讓不同才能的人們可以創造社會影響力是我們的經營理念,我們也相信透過提供視障者就業機會,能帶給視障者福利和社會價值。目前香港黑暗中對話的視障工作者有15位全職,二十五位兼職。視障者必須接受一連串的訓練,包括活動引導、敘事表達、聲音表演等訓練,並且通過考核之後才能執行工作。」他說明,有些原本能力不足的視障者,經由訓練之後,成功獲得一份工作。而有些視障者則是在黑暗中對話工作一陣子之後,獲得其他企業的青睞往更好的公司發展,或是受到啟發自行創業。」

黑暗中對話的成功使得經營團隊後續引進無聲對話工作坊到香港。由聽障者擔任主角的工作坊,引導參加者帶著耳機蒙蔽聽力,運用表情和肢體語言進行互動。無聲對話工作坊也成功吸引企業公司包班參加,成為香港黑暗中對話有限公司底下另一個服務產品。

張瑞霖先生道出他的期許:「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成功的社會企業模式,複製到更多地方,造福更多視障者。」

從2011年開始,台灣也在愛盲基金會董事長謝邦俊和一群熱心公益的友人努力之下成立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目前香港黑暗中對話正在中國廣東擴點開辦工作坊。

「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孤單。」是許多參加者體驗後的感想,也同樣適用於平常處在黑暗的視障者。黑暗中對話幫助視障者在人生道路上不孤單,讓他們走出另外一條不一樣的路。

創辦人Q&A

「用創新的商業模式,將視障者的生活感受設計成黑暗體驗的課程,讓他們發掘自我的潛力,也發揮社會影響力。」——黑暗中對話香港創辦人張瑞霖

Q:你鼓勵人們從事社會企業嗎?

A不是每一個人都要創立社會企業,成為社會企業家。每個人在不同工作崗位上都可以有社會企業家的精神。你覺得社會上有哪些問題,就提出想法, 著手去做,你也是可以改變社會的一分子。

Q:你認為創立社會企業的第一步是什麼?

A:了解社會問題是第一步,跟對象人群一起生活, 了解對方需要什麼幫助。如果沒有深刻了解需求, 就不會有非得要解決的使命感。雖然當初我對於視障者沒有深刻認識,但是後來我還是花很多時間來了解他們的問題和需求。

Q:如何找到好的社會創新模式?

A世界上有許多人和你一樣想要解決社會問題,任何一個問題,全球至少有超過十萬人在處理同個問題。你可以透過參與網路社群挖掘點子,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最終可以找出適合的社會創新模式。

Q:成功創辦黑暗中對話的下一步?

A:我關注老人議題,所以創辦另一個叫做尊賢會的社會企業,讓年輕人到府關心獨居老人。我喜歡開創事業,一旦公司發展穩定就交棒給專業經理人, 目前黑暗中對話經營主要都由總經理彭桓基先生在負責。

Q:對於年輕人進入社會企業工作或創業的看法?

A年輕人不要認為自己資歷少就沒有自信,其實年輕人的強項在於有創意。黑暗中對話的工作團隊很年輕,但都能夠獨當一面,無論是和客戶談生意或是企劃執行活動,都可以展現出自信和創新的一面。

Q:從商業轉變到社會企業的改變和收獲是什麼?

A最大的收獲就是變得很快樂,因為我現在做的事情是為大多數人謀幸福,而不是像過去一樣追求利潤最大化。我也因為投入社會企業交到一群好朋友,因為在社會企業領域中的夥伴都很願意開放和分享,大家有志一同努力讓社會變好,容易成為知心好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