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孩子嗎?七成兒少都曾接觸霸凌、半數不跟家長說

社會議題

你,真的了解孩子嗎?根據一份最新調查,近七成的兒童、少年都曾接觸過校園霸凌,且將近半數都不會告訴家長,究其根本,主要是對家長、老師的不信任。藝人炎亞綸就分享,自己國中三年都遭到排擠,不只鉛筆盒被倒調味乳,書包、課本,甚至便當都遭人丟進垃圾桶,當時只覺得是活在一座孤島,如今回首,他想送給還在黑暗中的人一句話──為自己勇敢。

根據兒福聯盟一份「2018台灣校園霸凌防制現況調查」,發現近七成(66.4%)兒少都曾接觸過校園霸凌,其中的多數是目睹事件的旁觀者,占比高達六成五(64.7%),而過去兩個月以來,曾被霸凌的人占17.1%,霸凌他人者占9.2%,霸凌他人、也被霸凌者占9%。

對此,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該調查所稱的「霸凌」,主要是指孩子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不只是一次性,而是長時間且重複的惡意欺負,這種舉動對孩子而言,無論是霸凌者、被霸凌者,甚至是旁觀者的角色,在成長過程都將產生相當深遠的負面影響。

針對霸凌事件的關鍵多數──旁觀者,白麗芳分析出三大迷思,首先,研究結果顯示,近八成兒少竟認為「被霸凌者本身有問題或責任」,因此影響了自己挺身而出或介入的意願,但這也突顯了檢討被霸凌者的不友善氛圍確實存在。

其次,多數兒少認為眼前的霸凌事件純屬開開玩笑,只是因為有趣、好玩,並沒有不對,整體而言,平均約每四名兒少當中,就有一個會陷入「霸凌只是好玩」的迷思。

「第三點,同儕壓力大無法挺身而出。34.6%兒少覺得要幫助被霸凌者很困難,因為怕被同學連帶討厭。問題嚴重程度也會影響到幫助的意願,兒少一般認為,明顯的『肢體霸凌』問題較嚴重,比較願意幫助,至於『被認定為問題人物的關係霸凌』,旁人幫助的比例最低。」她說。

家長、老師都不被信任,學生遭霸凌也不肯說

若孩子被霸凌了,你會知道嗎?調查顯示,近半(49.8%)的學生都選擇不告訴家長,主要是怕爸媽擔心,以及怕事情越處理越糟,可見爸媽處理方式仍讓孩子們有諸多擔心;探究此種不信任感,詢問孩子過去若與同學發生衝突時,家長處理的經驗,竟發現27.9%的家長會要求孩子跟對方道歉,32.3%叫孩子不要理對方,有18.5%甚至完全沒處理。

同時,學校師長的霸凌處理也不被孩子信任。根據調查結果,近三分之一(33.1%)的兒少認為學校很少關心霸凌議題,14.4%的兒少認為導師處理班上問題讓人無法信任。

究竟校園霸凌該如何防範、解決呢?白麗芳說,在霸凌事件中占最多數的,其實是旁觀者,設法引發這一大群目睹事件的孩子們的正義感非常重要,「同理心其實是最溫暖的良藥,怎麼設身處地去理解被霸凌者孤立無援的感受,就可以開始學習尊重多元的不一樣,不會覺得嘲笑、欺負,或者霸凌別人只是一件好笑的事情,甚至願意在弱勢者有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當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溫暖而正義的時候,強者欺凌弱勢就不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國中三年遭霸凌,炎亞綸靠自己走出來

炎亞綸認為,霸凌其實存在各種因素,不只外表、個性,包括年齡……甚至是對於性向的不了解,都可能是被人欺負的原因,他說,自己國中三年就像生活在一座孤島,始終感覺孤立無援。

「國中是我比較嚴重的時候,幾乎國中三年都是這樣。那時候因為國小剛從美國念完書回來,生活習慣、在學校的念書習慣都和同學不太一樣,所以就成為班上比較異類的一個人,就被排擠阿,鉛筆盒裡面被倒調味乳啊,書包、課本都在垃圾桶裡發現這樣,種種的……連便當被倒掉,那很心痛耶,因為是媽媽準備的,有時候心裡的難過是很重的。」他回憶。

為自己勇敢很重要

他說,在狀況最糟的時候,自己也曾主動找過學校的輔導老師,「當時沒什麼求助的概念,尤其年紀還那麼小,根本不了解這個體系是怎麼運轉的,當下只是難受,也不知道出口在哪,就感覺那裡有個溫暖的老師,好像要去那邊才對,……所以,我去找老師了,可是老師往往不理解同學之間的階級,到底誰在霸凌誰,誰又是帶頭的,那些都是很難解決的問題,最後通常也得不到有效的幫助。」

「在真的很受不了的時候,我有主動跟爸媽提過,能不能找心理諮商師,想要去問一下,那時候是因為……自己性向的關係,所以家裡有點掙扎,由於有點憂鬱的傾向,有用了半年的藥物治療。……後來是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的。」他說,不少霸凌者事後回想起來,往往不覺得自己正在霸凌別人,所幸時間是良藥,自己後來遇見國中同學,內心已經放下。

對於正處於黑暗中的人,炎亞綸有些建議,「我覺得,為自己勇敢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華人的教育,很容易選擇隱忍,但有時候,適度的反抗是必要的,不要覺得羞愧、丟臉,遇到問題就應該開口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