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上毒癮的中國共產黨政府 才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真障礙

兩岸議題

一月二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先生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談話,再次重申對台工作的堅持統一立場與不放棄武力。

而相較於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的原文與初衷,習先生的這這篇談話除了延續自1979年「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合法的政府」的「一中堅持」之外,卻還是無法跳出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本文中所埋下的一個重大矛盾:亦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合法的政府」的前提下,卻又贊同台灣當局的「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反對台灣獨立,是我們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

中國要「認親」,還是要「娶親」?

換言之,自1979年至今,中國當局一直無法解決的內部矛盾,是對於台灣問題,究竟是要「認親」,還是要「娶親」?

對國民黨專政時期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政權,認親是無庸置疑的。從客觀的角度而言,對1949隨敗亡的國民黨政權來台的數百萬軍民,中國無論如何是血濃於水的故鄉,這絕對是應該予以尊重的人之常情。

而從認親的角度出發,只要大家認祖歸宗,你願意尊我是嫡系大房,在權力結構上臣服之後,沒有什麼不能坐下來好好談的,這是中國幾千年父權思維與宮廷權力鬥爭傳統下的固有邏輯,剩下的只是權力分配的主從支配問題。

對北京政權而言,麻煩的是1949之前就在台灣的住民。儘管對大部分的台灣住民而言,漢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主軸,但是這個漢文化的傳承,和大部分海外的華人文化一樣,並不等同於政治上的認同與回歸,甚至與在任何國家的華人移民文化一般,在當地與各種文化逐漸融合形塑成在地的文化特色之一。

兩者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

如果要以政治上的統一為目的來面對台灣住民,其實可以類比成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要面對的是「娶親」,而不是「認親」,這需要的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思維,甚至是完全不一樣的手段。更不用提中國共產黨自1945之前以支持帝國主義下民族自決為號召的認同台灣人民自決獨立運動,硬是在1949之後凹成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娶親」的思維,事先承認彼此的主體與對等存在,在逐漸從各方面的交流當中去化解彼此的隔閡與誤解,進而拉近彼此的生活習慣與價值差距,假以時日如果雙方的人民願意在一個國家的架構下共同生活,不管是是實質的一個國家,稍微鬆散的聯邦或邦聯,或是更鬆散的國協體制,不同程度的統一自然會水到渠成。

這個「認親」與「娶親」間的結構性矛盾,在北京政權過去的幾十年的對台政策當中,反覆拉扯著中國的內部衝突。

在毛澤東與鄧小平時期,北京政權對於統一仍舊是在國共兩黨的協商框架內,基本上是國共內戰的思維延續。台灣主體意識只是干擾國共和談的雜音,以及美帝企圖染指台灣的藉口而已。

但在蔣經國末期以至李登輝時期,台灣主體意識的復興恰逢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儘管1996的民選總統讓北京政府必須以台海飛彈危機回應對台灣主體意識興起的疑慮,但是隨之而來的兩岸民間經貿往來,卻是建立在超越政治統戰的市場經濟誘因之上。也正因為如此,讓李登輝的「戒急用忍」註定會失效,台灣與中國的往來到達了史所未見的熱絡程度。

台灣與中國「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但是讓中國政治人物,特別是鄧小平時代之後的政治領導人意外的是,兩岸的開放交流,儘管讓視中國為故鄉的在台華人得以重新建立與中國的實質連結,而且經貿上的往來與產業鏈的結合也讓兩岸的實質關係更難以割捨,但這些竟然都未必轉化成政治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真心認同。「認親」的一部分人歸鄉了,但是「娶親」的對象卻不為所動,甚至在交往與了解之後漸行漸遠,決定我們還是當朋友。

如果平心待之,北京領導人可以明白對台灣住民而言,政治上的統一原本就是勉強不來的事。但兩岸人民的密切往來,與兩地產業鏈經濟體的形成,甚至兩岸生活圈的建立,早就已經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不論台灣的政黨輪替,彼此的民間實質關係,遠遠超過台灣或中國與各自盟國的密切程度。在這個現況下,如果北京當局願意回歸鄧小平當年刻意主張「台灣問題沒有時間表」的人生智慧,將台灣問題留待歷史解決,並且尊重每一個世代台灣人民的自由意志,這對兩岸長久的和平共榮反而是留下一線曙光的。

中國陷入「不統一,就台獨」的角落

但是自江澤民上任之後,中國領導人未能真正深度理解鄧小平對台灣問題沒有把話說死的苦心,反倒是動輒將「統一進程」作為中國領導人操弄內部權力結構與外部國際關係的工具。

短時間之內對中國內部,特別是當權力結構與社會壓力動盪之時,確實是可以反覆發揮一定的效益。但是這個政治上的統一議題就像中國權力結構下的毒品,只會讓歷任的中國領導人在這個議題上越陷越深,越來越讓自己沒有迴旋的空間,越來越把自己逼死到「不統一,就台獨」的角落。

今天的北京領導人,面對「娶親」的議題,像極了在交往時期就到處放話說這是我馬子你們誰都不准動,然後天天帶刀帶槍在人家門口站崗威脅女方的血氣方剛富家闊少。輸不起的是自己的面子,恐懼的是不知道如何對自己的家庭及社群交代,卻完全沒有反省自己的能力,沒有改變自己的動機,沒有尊重對方的體諒,更沒有願意等待的耐心。

這些沒有,是中國需要照照鏡子想想自己的深切問題,而不是財大氣粗有錢有勢就覺得世界該繞著自己轉的土豪思維。

別再把台灣問題當成權力的毒品

今天的中國,如果可以如歐盟般理性文明,可以如歐盟與任何一個成員國,不論是分是合,在彼此尊重的自然氛圍下尊重彼此人民的選擇,而非政黨與政治人物之間的競合算計。

正如中國人總愛掛在嘴上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原本就可以是歷史洪流下的常態,沒有誰非和誰在一個屋簷下長長久久,也沒有誰非不能和誰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的。這建立在共同價值上的交流,才是整個文化可能凝聚的根本動力,才是政治關係步上合而為一的長久之道,才是真的站在華夏文明的立場,為億萬人民的和平幸福奠基的百年大業。

但這些在今天的中國都不可能。特別是在沒有親情不懂愛情下成長的文革世代全面掌權的今日中國,這更是根本性格與價值觀上的重大差異。台灣議題,已經是北京共產黨政權賴以鞏固一黨專政權力架構不可或缺的基石。

只要共產黨政權繼續深陷在台灣議題的毒品效應之下,統一的路只會越走越窄,中國領導人的內外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最終只會在自我崩毀與非理性行為當中擇一而終,這絕非中國共產黨政權與中國人民的長期利益。

所以,別再把台灣問題當成權力的毒品。不論是「九二共識」還是「一國兩制」,你以為騙得了台灣人民,其實卻是不斷不斷的騙自己。勇敢的戒毒,然後彼此尊重的耐心等待,才是真心交往的開始。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