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視力模糊、30歲雙眼全盲...他靠「人工電子眼」終於看見兒子

醫療科技

你能想像一個全盲的人重見天日時,內心會有多震撼?

現年34歲的左先生,16歲時發現晚上視力開始變得模糊、認為可能僅是夜盲,到醫院檢查也並未發現有什麼大問題。直到5年前視力急驟下降,到了28歲右眼幾乎全盲,去年開始完全看不見,也失去了工作能力,才發現其實是罹患罕見疾病「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

全盲2年、失去工作10年...「人工電子眼」讓他重見天日

什麼是「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

左先生的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解釋,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是遺傳性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流行率約為1/4,000,台灣病患數約為8,000至10,000人。「病人最初會出現夜盲與視野萎縮的症狀,因為視網膜不能再生,一旦受損就無法恢復,最終多因視力受損嚴重而至全盲,成為重度殘障,生活失能。」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解釋,「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是遺傳性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日後恐導致全盲,台灣病患數近萬人。(攝影/陳稚華)

左先生正是這樣的案例,除了全盲2年、失去工作10年,甚至從未看過剛出生的兒子。「不過還好我算滿樂觀積極的,一直在等待有沒有新的醫療技術能治療我的眼睛。」左先生受訪時表示。

還好上帝也沒讓他等太久,林口長庚醫院從2017年開始以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幫助「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失明病患改善視覺。全球至今共完成約300例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林口長庚從前年3月至今就佔了7例,日前更榮獲美國second sight團隊頒發「人工電子眼亞洲卓越中心」認證,至今全球僅12家醫院獲此卓越中心殊榮。

左先生也於去年7月,接受了電子眼植入手術。功能啟動的那一刻,左先生終於再次見到媽媽、也看到自己2歲大的兒子,當下忍不住喜極而泣。至今5個多月,左先生已可以看到路上的公車,也可自行走斑馬線過馬路,「很感謝媽媽和老婆一直以來的陪伴!」這樣的成果也是左先生手術前完全無法想像的。

左先生去年7月接受電子眼植入手術,功能啟動的那一刻終於再次見到媽媽、也看到自己2歲大的兒子。(圖片來源/長庚醫院提供)

哪些人適合裝「人工電子眼」?

不過,並非每種全盲患者都適用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黃奕修舉例,像小孩子的眼睛因還會長大,裝人工電子眼後可能就會有許多變數。至於哪些人適合裝這樣的人工電子眼?黃奕修表示,第二代單眼巨人電子眼系統(The Argus II System)是現今唯一批准的電子眼系統,衛生單位批准的使用條件包括:

1.至少25歲
2.極嚴重的視網膜失養症
3.有殘餘部份光感。如果沒有殘餘光感者,則視網膜必須仍對電刺激有反應能力
4.之前曾有可用視力的經驗

黃奕修表示,在電子眼技術發展之前,像「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這樣的罕見疾病無法治療,連延緩惡化都沒辦法。他解釋,人工電子眼是取代視網膜感光功能之高端電子儀器,其原理是將矩陣排列的刺激電極植入眼球內部,貼附於視網膜黃斑部,與視網膜傳遞神經纖維相接觸。

而患者鏡框上的攝影機取得欲視影像,採用類似悠遊卡式的非接觸訊號傳遞,將影像訊號無線傳送至眼內電子元件,再經由未萎縮之視神經傳導至大腦視覺區。黃奕修也解釋,「所有電量供應來自腰包上的電池,所有眼球內外沒有任何電池機制,符合醫學上的要求。」目前這項手術健保不給付,手術約新台幣600萬元,長庚目前完成的7例皆由長庚慈善機構捐贈。

這套電子眼系統於2016年獲得美國最高科技獎項總統獎,為全球電子眼計畫中極少數得到美國FDA與歐洲EMA同時批准使用於人眼之高端技術,並於2018年得到台灣食藥署批准在台上市。(圖片來源/黃奕修醫師提供)

亞洲僅台、韓能做此手術!醫:盼造福更多眼疾患者

左先生表示,目前看東西還是以大型的柱狀物為主,太小的文字、報章雜誌還沒辦法。而根據長庚眼科電子眼團隊的研究,接受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患者,約96%患者術後可見特別形狀之物體,如正方形、三角形、圓型等;約60%患者可見約10公尺距離之物體,並可朝目標物行走及執行日常動作,如精準走向10公尺遠的門並開門。

「雖然無法達到正常人眼精細視力,但對於日常生活之基本需求,例如吃飯時可見刀叉或行走時躲避燈柱等,已有極大幫助。」黃奕修也強調,左先生的手術成功,是多專科的醫護人員一起合作努力完成的,背後功成包括林口長庚眼科部主任吳為吉、林口長庚視網膜科主治醫師劉珍吟、林口長庚屈光眼科主治醫師侯鈞賀及林口長庚眼整形科主治醫師廖依琳,「還有透過像是伊甸、愛盲基金會的協助,才讓左先生的復健之路更加順利。」

全球至今共完成約300例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林口長庚從前年3月至今就佔了7例,日前榮獲美國second sight團隊頒發「人工電子眼亞洲卓越中心」認證。(圖片來源/長庚醫院提供)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也是黃斑部權威的賴旗俊表示,在亞洲僅有2個國家可以進行這樣的手術,一個是韓國、另一個就是台灣。「我的心願就是希望病人回歸原本的工作崗位和生活,或許有一天左先生可以繼續做中古車買賣,到那天我會非常感動!」並期許未來透過高科技,造福更多有需要的眼疾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