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要加油了!這個數字北市全台倒數 桃園鄭文燦拿第一

地方政治

少子化在台灣已成趨勢,近幾年狀況更是不見起色,2015年的21萬3598人一路下滑,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18年新生兒人數更僅剩下18萬1601人,創下近8年以來最低人數。

另外,全台結婚對數也從2015年15萬4346人,下降至13萬5404人,可見台灣也日本、南韓一樣,「不婚不生」的情況日趨嚴重,也顯示出政府部門雖然推出托育補助政策,希望藉此提高生育率,但成效似乎有限,仍然不能抵擋高房價、低薪對年輕人所造成的壓力。

不過在出生率一片低迷當中,桃園市人口卻是異軍突起。根據內政部戶政司公布的「2018台灣縣市人口增減排名」,從資料中可見,全台共有8縣市人口增加,其中桃園市人口較2017年增加32855人,榮登全台之冠。另外,則有14個縣市呈現人口減少,其中又以台北市人口較2017年減少14685人最多,成為全台去年人口減少最多的城市。

高結婚對數不一定有高出生率

桃園不管是出生率或是人口數都呈現正成長,但全台灣出生率卻創下8年來新低。內政部官員分析,出生人數與結婚對數息息相關,結婚少連帶影響新生兒人數下滑,民眾教育程度提高、找不到合適對象、年輕人薪資條件低、房價過高等問題,都是造成晚婚、不婚或少子化的因素。

仔細觀察,台灣近20年的結婚對數變化,隨著年曆有著明顯的變化,舉例來說,2000年為千禧年,結婚對數高達18萬1642對,是台灣近20年結婚的最高峰;2009年因為適逢孤鸞年,結婚對數跌至11萬7099對,為台灣近20年年最低,之後2010年(民國99年)因諧音「久久」,且景氣復甦與失業率下降,結婚人數明顯爬升,來到13萬8819對,而下一年,2011年,適逢民國百年,象徵「百年好合」,結婚對數再呈增加之勢,成長到16萬5327對。

然而,結婚對數的大幅變動對於出生率又會造成甚麼影響呢?千禧年時,當年新生兒出生人數有30萬5312人,雖然有不錯的表現,但相對於20年來的最高峰,1997年的32萬6002人,仍有一段距離。而在2010年,新生兒出生人數卻僅有16萬6886人,成為近20年最低。因此,結婚對數與出生率也未必呈現正相關。

桃園市生育率持續回升中...

從各縣市來看,去年粗出生率前三名為連江縣18.9‰最高,其次為桃園市10.2‰,第三名則由彰化縣及新竹市並居約9.2‰,而倒數三名則為屏東縣5.1‰、嘉義縣5.2 ‰,與基隆市5.5 ‰,而這樣的數字也顯示出目前各縣市推出的生育補助,對於提升出生率的幫助並不大。

桃園市一直以來都是出生率表現的前段班,去年再加上中央補助,0-2歲的育兒津貼隨著父母選擇不一樣的托兒所有不3000元到8000元不等的補助,而出生率也有小幅的上升0.8‰,但台北市府育兒津貼為3000元到6000元不等,出生率依舊不見起色,反而還掉了0.75‰。

另外比較前3名與倒數3名的7個縣市,以桃園市的福利最佳;連江縣、彰化縣,與屏東縣雖然補助都僅有中央補助2500元,但3縣市的出生率卻有明顯落差,而基隆市的托育補助為3000元到6000元不等,但卻淪為全台出生率最低,可見補助政策,對於民眾而言更像是生活中的小確幸,在大環境不利於養育下一代時,對於提升生育率的效果相當有限,因此政府更應該營造成家、生育的友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