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口紅效應」換成「內褲理論」中國遼寧男性內褲賣得越好 代表經濟...

中國經濟

男性的內褲跟女性的口紅,某種程度都能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冷熱情況嗎?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去年底援引東北遼寧省男性底褲近3年熱銷,反映經濟回暖,這篇奇文被中外媒體跟網友嘲笑。

無論從哪方面看,東北和中國經濟都看不到「暖」,只看到「冷」:全國倒閉民企超過500萬、超過千萬工人失業,失業率超過22%,導致住房滯銷,2018年前11月乘用車銷售狂跌約3成、全年手機銷售量衰退15.6%。

簡言之,中國現在經濟之慘,很像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當時美國百業蕭條,奢侈品滯銷,但口紅銷量逆勢大幅上揚,因為民眾窮困、手頭超緊,昂貴的化妝品、汽車、房子等高單價商品自然先被砍掉,一抹簡單得體的口紅擦上亮彩唇色,照樣能讓女人嬌豔欲滴。

因此,經濟越不景氣,口紅越發受歡迎,這就是著名的「口紅效應」。依此類推,男性內褲賣得越好,代表經濟越差,也由此衍生出《內褲理論》。

中國經濟正在明顯放緩,官媒被勒令「給豬抹口紅」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最近一篇報導錯誤解釋《內褲理論》,貽笑大方,引起各方議論。

《環球時報》去年12月26日報導稱,近三年,遼寧省男子內褲銷售量不斷增加,2017年增長42%,2018年增長32%,從而得出遼寧經濟呈現回暖趨勢的結論。

這篇歪解「內褲指數」的奇文在社交媒體上轉傳,引來網友一片噓聲,很多網友表示難以置信,彷彿在看「洋蔥新聞」。「環時堂堂大總編輯胡錫進整天最關注的就是內褲,除了內褲,對其他專業完全是一竅不通。」

「內褲指數」更是引來《紐約時報》、英國《BBC》、台媒吐槽:「中國經濟正在明顯放緩,官媒被勒令給豬抹口紅。」

口紅、男性內褲賣得越好,整體經濟越差

實際上,《環時》剛好說反了,男性內褲賣得越好,恰好證明經濟越差,在所有的小眾指數中,「內褲指數」和「口紅指數」或許是最廣為流傳的兩個。

按照這些理論,當你前往零售百貨店,發現內褲或口紅的銷售炙手可熱,那麼你可能需要趕緊存錢,因為這被視為是經濟衰退的信號。

官媒如此扭曲內褲理論,不是笨、就是故意裝傻。按照《紐約時報》報導說,《環時》故意突出這樣的非正統經濟指標,是想將公眾的注意力導向這類指數,而不是讓人沮喪的消費、房地產、汽車、工業利潤等方面數據。

人民日報:東北經濟萎靡,打臉《環時》

也就是說,官媒不想民眾注意很差的經濟數據,但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去年底一篇報導還是說出實情: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的東北三省近年經濟萎靡,且東北民營企業家社會地位不高,缺乏創新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民企,因此,民營經濟500強榜單中,東北只有10家左右。

《看中國》12月發布的報導更以遠超想像、慘烈至極來形容東北經濟的坍塌,「從喬四爺發跡,到趙本山沒落,30年間,東北從老大哥變成了老大難。」

1978年中國前十大城市的GDP,東北包攬4個,長春強的「令人髮指」,居然高居第5,堪稱一線城市!哈爾濱、瀋陽分別名列第6和第7。

東北第8大城市淪為4線城市

到2016年,東北風光不再,全面慘敗,不僅沒有一座城市進入全國前10,最高的大連也只排名第17,瀋陽與哈爾濱分別掉到19和27名,也許過幾年前20都沒有東北的身影了。

鞍山從第14下滑到第71,堪稱最慘烈的崩盤!吉林市也從中國二線城市,沉淪成四線城市,東北第8大城市居然連全國前100都進不去。

東北經濟衰退,迫使大量年輕人、菁英份子離開

東北是如何從30年前的繁榮走向今日衰敗?除了《人民日報》點出的理由外,東北平均年齡43歲,比全國38歲高出5歲,顯示養老負擔沉重的問題。

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東北經濟衰退,迫使大量年輕人、菁英份子離開東北,不再回來,

東北地區外流人口特點,和其他人口淨流出地區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四川、河南等傳統人口流出大省,外流人口以農民工為主,但在東北地區的外流人口中,高學歷、高技能的醫師、教師、企業、經理等人才佔相當高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