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鎮漢豪賭微風南山 兩挑戰、一個上市夢

產業動態

1月8日,全台百貨業討論熱度最高的「微風南山」舉行開幕記者會,久未公開露臉的微風集團董事長廖鎮漢親自出席,一一細數他與招商團隊努力近3年的成績:文青們引頸期盼的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禮品店、美國設計師精品品牌王大仁(Alexander Wang)、以及LVMH集團旗下高級酒吧CÉ LA VI。

不僅全館超過6成品牌為全台首店,這棟外觀宛如合掌祈禱般的商場,讓微風瞬間躍升為信義商圈第二大百貨經營者,3館合計3萬2千坪,僅次於老大哥新光三越的4萬5千坪。

在廖鎮漢帶領下,微風敢秀更敢衝,面對新零售巨浪襲來、電商風起雲湧,國內百貨業市場大餅,從2014年的6.1%年成長率,驟降至2017年的0.44%;龍頭新光三越關閉新竹與南西兩館;三井、華泰等郊區型Outlet,在地產與壽險集團撐腰下崛起,瓜分實體商場業績,微風卻發動逆襲,相繼在台北市打造南京、松高、信義、南山等四間獨棟百貨,讓它被公認是北部擴張最快的百貨品牌。

挑戰一:起步最晚,租金又最高

另一方面,它通路利益掛帥、「更好的選擇出現就請你走人」的強勢作風也備受討論。例如2018年中,松高就因為遭廠商控訴只給5天撤櫃而鬧上新聞。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回微風南山開幕,從與日本鐵道商場atré合作,一口氣引進大量新品牌,到導入自動洗頭機,雖占盡消費版,百貨同業與廠商們卻普遍抱持觀望態度,從「租金太高,商品結構怪怪的」到「有101和新光三越卡著,招商不容易」等,應有盡有。

展店氣勢銳不可當的微風,這一役為何不被「行內人」看好?

循著業界耳語,我們遍訪台北市多名百貨高階主管,與目前仍在微風各館設櫃的品牌負責人,眾人異口同聲,認為微風最大的挑戰是高租金成本。

一直以來,微風展店都是擔任二房東角色,不持有建物,而是將租來的大樓招商轉租,且幾乎全來自不同地主,例如南山屬於南山人壽,松高屬於富邦,信義則屬於國泰,儘管這在百貨業並非特例,如新光三越A8與A11,也是向富邦承租而來,但「所有店面全是二房東」的百貨集團卻僅有微風,租金成本自然可觀。

尤其,相較於2000年前後陸續進駐信義區的新光三越、統一時代、信義誠品等,微風起步最晚,租金成本也最高。戴德梁行指出,南山商辦租金行情每坪達五千元,超越台北101每坪的4千6百元,成為全台最貴商辦。以此類推,其賣場租金比101更貴!在百貨業平均淨利率約落在1%到2%的今日,微風的營運壓力可想而知。

「這讓微風在招商過程中,一開始就喪失租金優勢,」一名在各大百貨均有設櫃的外商品牌總經理透露,若以同商圈來看,微風租金率(指收的租金百分比)往往要比同業多出2到3個百分點,顯示它成本真的比別人高太多。

挑戰二:超高餐飲占比帶來4風險

第二個挑戰,是高達40%以上的餐飲占比。儘管電商崛起後,美食之於百貨幾乎已成集客萬靈丹,但細數同業們的餐飲占比,新光三越信義4店加總,約落在20%左右,東區Sogo百貨更緊守著10%左右的超低天花板不放,都只有南山的一半不到。

「美食當然能吸客,但比例重成這樣,百貨人會覺得風險太高,」一名從業超過20年的百貨主管坦言。

一來餐飲毛利低,業績完全取決於座位數與翻桌率,成長空間有限;二來投資成本高,目前最紅的店中店,動轍千萬裝潢已是常態,例如2018年5月在微風松高開幕的「美仕特海鮮牛排」,就鉅資打造有DJ的夜店式火鍋,最終因財務問題在9月關閉;三來由於攤提時間長,多半約一簽就是3到5年,日後即便生意冷清,也只能坐等合約走完。除此之外,最大隱憂是台灣消費者喜新厭舊,餐飲名店的蜜月期已從1年、半年一路縮減至3個月,如開在新光三越A11的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旗下餐廳Jamie's Italian,用餐時段幾乎已不須排隊,隨時有空位。

「(微風)南山放話2019年要挑戰70億(編按:台北101的2018年營收估約1百40億),就品牌結構和餐飲毛利來看,我認為有難度,」另一名百貨業主管講得直白。

輕資產好處固然是擴張迅速,也是微風能快速搶占市場主因。但廠商透露,微風南京開幕第一年,就因商圈相近、中價位品牌高度重疊,導致微風廣場自家分店來客數明顯下滑。

而信義區的松高、信義兩店儘管分眾明確,但熟知其租金條件的百貨同業私下透露:「離獲利還有一段距離。」進一步求證時,微風不予回應,僅表示公司向來依商圈特性,設定每一館不同的定位,如松高主打pop fashion(指年輕化的街頭潮流品牌),信義則是high fashion(指頂級設計師精品)等,未來將繼續集合更多業種吸引消費者。

秘密武器:2千坪高檔超市是藍海!

儘管疑慮不少,但聊起微風南山的機會,同業和廠商們的說法也高度一致,認為微風自營、合計2千2百多坪的亞洲最大高檔超市,是決定這一役成敗的秘密武器。

這項推論,對照的是2001年,微風廣場面對Sogo百貨百般防堵,最終由執行常務董事岡一郎發現市場缺口,在東區以精品殺出一條生路的模式。同樣邏輯,在不缺奢華品牌的信義區,目前超市僅Jasons較具規模,遠東旗下的city'super短期內還不會進駐,商圈內高階白領多,「高檔超市是藍海!」一位國內知名珠寶品牌總經理認為。

他分析,超市毛利低但迴轉率高,過去微風本館超市占地雖僅7百坪,但因日系進口食材極具特色,每年可創下6億營收;微風南京也於2018年底跟進,將服飾樓層改為270坪超市。

最年輕百貨掌門的夢,不斷擴經營面積,直取王位

壓力不小但勝算卻難料,廖鎮漢這一役為何非賭不可?業界的推測是:拚上市。

「微風沒有自己的資產,收益要擴大,一定得持續獲得經營面積!」多位進駐多年的品牌負責人不約而同指出,百貨優勢是現金流高,短期週轉上多半沒有問題,微風搶下信義區關鍵地標與市占率,一來有實力談下更多獨家品牌,二來能持續滾大營收,為的是贏得資本市場青睞。

幾年前,廖鎮漢即曾霸氣向本刊表示,信義區百貨密度全球最高,正是他宣示微風產業地位的主戰場:「(信義商圈)雖然這麼競爭,但是你想,在裡面的有誰?這個地方,你可不可以缺席?」他的答案是:「絕對不行!」
印證微風南山這一役所開出的高規格,可以想見,這位身為台灣一線百貨最年輕的掌門人,搶的絕對不只是0.5平方公里信義區內百貨一哥的地位,他發動的,是百貨龍頭之爭的對決戰火。

原文作者為蔡茹涵,本文轉載自《商業周刊》。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商業周刊》,全文連結:https://goo.gl/2FX1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