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下降、飛蚊症...眼科權威:出現「4現象」小心視網膜病變前兆

醫療保健

眼睛是靈魂之窗,但隨著3C產品的出現,現代人不論任何時刻都離不開手機,長期用眼過度更容易導致眼睛疾病。研究顯示,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

要如何避免視網膜病變?有哪些前兆要注意?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視網膜黃斑部權威的賴旗俊,接受《信傳媒》訪問時一一解釋......

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原因有哪些?

賴旗俊表示,大部分引起視網膜病變主要有3個因素,第一是遺傳性,第二是環境因素,第三是老化,「環境因素造成的跟系統性疾病有關,譬如糖尿病較易引起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

據統計,罹患糖尿病5年以上的患者,容易發生輕度眼底病變,罹患糖尿病達15年以上時,約有 80%的糖尿病患者都會有程度不一的視網膜病變,尤其是血糖、血壓控制不良、或有腎病變的患者,罹患視網膜病變 的機率較高,其病情也較為嚴重。賴旗俊提到,遺傳的部分雖然無法改變,但目前基因篩檢越來越盛行,導致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也有慢慢下降。

視網膜黃斑部權威賴旗俊表示,3C產品出現,民眾早晚都在看,易造成視網膜病變,比如青光眼。(攝影/陳稚華)

至於環境的部分,賴旗俊在診間最常遇到的就是近視問題,「因為3C產品出現,早也看、晚也看,就可能會造成視網膜病變,比如青光眼。」而老化的部分也是無法避免的,可能會有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等問題出現。

高遺傳性眼睛疾病的患者,要做哪些檢查?

針對高遺傳性眼睛疾病的患者,建議要做哪些檢查?

賴旗俊表示針對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方式,有些很難評估,「像『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一種眼睛的罕見疾病)也分成很多不同的型態,有些人可能年輕時就發病,有些人可能只是在眼睛週邊處有病變,還是要看疾病的種類跟情形。」

不過他表示,如果父母或祖父母有視力不好的問題,可能就要有一點警覺性,建議到醫院做眼底檢查,去確認是散發性還是遺傳性的疾病。「目前遺傳篩檢的技術也很進步,如果發展個幾十年、技術也成熟,未來也許能從預防到治療都解決。但目前如果家族有遺傳性疾病,最好就要到醫院檢查一下。」

眼科權威:出現「4現象」小心視網膜病變前兆

許多人也好奇,視網膜病變會出現哪些前兆?

賴旗俊指出,視網膜出現病變會有很多發病的初期症狀,「如果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視物扭曲或是飛蚊症等,都是視網膜病變的警示。」他也表示,若民眾有家族史、近視、職業必須注視強光或高熱物體等,更要注意眼睛的保養。

至於要如何預防視網膜病變?

賴旗俊認為固定的眼科就診檢查是標準做法,「油炸高脂食物還是盡量要避免、對眼睛並無益處,黃色、綠色、橘色蔬菜含有葉黃素成份,是黃斑部的色素成份基礎,要適度的補充,但仍須常常自我檢查,有症狀就儘快就醫。」

糖尿病友注意!每年要做1次眼底檢查

國健署也呼籲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接受1次眼底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控制好血糖,遠離眼睛病變等併發症的發生:

1.第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發病5年內應接受第一次詳細眼部檢查。

2.第2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出糖尿病以後,應儘速接受第一次詳細眼部檢查。

3.經上述檢查無視網膜病變者:應每年作1次眼底檢查。

4.懷孕的糖尿病患者:由懷孕起,應至少每3個月檢查1次,追蹤到產後1年。

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接受1次眼底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控制好血糖,遠離眼睛病變等併發症的發生。(圖片來源/buri@photoAC)

賴旗俊也提醒民眾,篩檢地點應選擇具眼底篩檢或眼底彩色攝影設備之醫療院所。他笑說,「把身體養好眼睛就不會出問題啦!」

醫師小檔案_賴旗俊

現任:林口長庚醫院 副院長、林口長庚醫院 眼科部教授
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眼科研究醫師、林口長庚醫院 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亞洲太平洋玻璃體視網膜醫學會理事、台灣視網膜醫學會 理事
專長:視網膜黃斑部手術、白內障手術、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