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便當阿嬤的感召》為何即使賠錢...這個醫師也要每月趕去澎湖看診?

醫療

他,明明是個骨科醫師,卻自學顯微手術,鑽研臂神經叢手術、脊椎重建手術。他,放棄晉升長庚醫院副院長的機會,跑到偏遠的義大醫院重新開始。他是被世界手外科學會推舉的臂神經叢手術世界領袖──高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歷經馬偕醫院、林口長庚,2004年被林義守邀請到義大醫院,為了不再有人因醫療資源匱乏而逝世,他投入大量人力和經費到澎湖義診......

杜元坤是台南人,卻對澎湖有著極深情感,故事要從「10元便當阿嬤」莊朱玉女說起。

出身澎湖縣吉貝的莊朱玉女,16歲嫁到高雄,便和丈夫經營工程事業小有成就。因為發現不少澎湖同鄉在高雄港當工人,食宿常無著落,她不但提供家中倉庫給他們住,還供應10元吃到飽的自助餐,讓這些碼頭工人吃個粗飽,有體力做活。

2005年,阿嬤因為膝蓋問題,來義大醫院找杜元坤開刀,手術後沒幾天,阿嬤就急著出院,說要回去照顧生意。杜元坤好奇:「是做什麼生意,必須這麼急著回去?」深入了解後,得知阿嬤的德風善行。

透過阿嬤的轉述,杜元坤才知道,他有不少病人來自澎湖,為了看診就必須前一天到高雄,看完病的時間通常也晚了,還得在高雄再待一晚。也就是說,這些澎湖病人來看一次病,就得花上3天2夜時間。

杜元坤心想:「既然澎湖病人來高雄看病這麼辛苦,不如我飛過去。」於是,他便開始不定期與醫院同仁去馬公、吉貝、望安等地義診,並持續了一段時間。

只是近5、6年來,杜元坤三不五時聽到病人言談中,會出現「趕飛機」三個字,追問之下,得知這些來自澎湖的病人,急著看完診趕搭晚間最後一班飛機回家。

看到病人為了趕飛機心急如焚,還有些行動不便的病人,每一趟往返都是大費周章,杜元坤認為,一定要想個辦法,解決澎湖鄉親的看診問題。於是,自2016年5月起,義大醫院便與澎湖縣政府簽署策略聯盟,進行每個月的駐點服務。

一個患者之死的啟示

杜元坤從原本每個月到澎湖駐點義診,到後來承接澎湖IDS計畫,與一位住在七美島的病人有關。

這位病人曾到台灣找杜元坤開過脊椎手術,術後狀況良好,約定每3個月回診。然而,到了對方回診時間,出現的卻是病人女兒。原來,這位病人已經過世。

杜元坤大吃一驚,了解後才知道,病人因為心肌梗塞,需要IDS駐點醫師協助轉診時,卻找不到醫師,病人最後在家裡往生。病人的女兒拿著回診單對杜元坤說:「母親生前有交待,一定要她親自謝謝杜院長。」杜元坤感動之餘,也難免遺憾。

為了讓類似悲劇不再發生,杜元坤隨即指示義大醫院組成「澎湖IDS計畫工作小組」,經過全面的評估和規畫,在激烈的競爭中得標。自2017年1月1日開始運作,由義大醫院、義大癌治療醫院、義大大昌醫院、白沙鄉衛生所、馬公市第一衛生所、望安鄉衛生所,以及七美鄉衛生所等,共同提供居民醫療照護服務,建立完善轉診後送的醫療服務體系。

義大醫院所執行的澎湖IDS計畫,有幾大特色:首先,派駐各離島的醫師都是精挑細選,其中不乏主任、部長、院長等級,除了為在地鄉親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也提升這些醫界精英的服務熱忱。其次,澎湖人飲食偏甜、偏鹹,也缺乏口腔清潔的觀念,因此,義大團隊特別重視落實衛教,從生活習慣的導正,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杜元坤在澎湖捐贈的健康照護車。(圖片來源/讀書共和國出版提供)

另外,採取「在地人駐點」的方式,讓原本就來自澎湖離島的醫護同仁,直接返鄉駐點,如此一來,同仁服務的意願更高,也更接地氣。

轉診服務部分最讓杜元坤引以為傲,不論是離島轉診到馬公市,或是從澎湖轉診到義大醫院,一路都有醫護人員陪同,即使病人在義大醫院接受治療,也有專人提供協助。

獲頒澎湖榮譽縣民證

IDS計畫4年為一期,義大醫院接手澎湖離島地區後約2年,醫師到診率提升至90%(過去約60至70%),護理人員到診率為100%,不論是病人滿意度或轉診速度,都明顯提升。

澎湖縣政府感謝杜元坤的付出,除了邀請他擔任縣政顧問,還在2017年10月15日,頒給他「榮譽縣民」證。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義大醫院承接澎湖IDS計畫,其實賺不到什麼錢,」杜元坤坦言,經營醫院除了考慮獲利,也要懂得積福,才能久遠。而他全心投入IDS計畫,也有教育的意義,讓年輕世代的醫護人員了解,健保制度雖然不盡完善,對於照顧偏鄉的民眾,還是發揮很大的功能。

對於離島醫療服務,杜元坤想得很多,也想得很遠,他除了評估義大醫院在澎湖興建分院的可能性,未來也想將服務的版圖拓展到金門、馬祖、蘭嶼等地,幫助更多偏遠地區的鄉親。

本文摘自《世上最快樂的工作:神經顯微重建手術權威杜元坤的行醫哲學》一書,原文作者為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