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圓爸家暴案》因一點小事情緒失控...是「生病」了嗎?精神科醫師解析

醫療

新北市一名42歲蘆洲林姓男子「肉圓爸」,12 日晚間因兒子買的肉圓沒有加辣,酒後竟暴怒進而對妻兒施暴,惡劣行徑也引發全民公憤,讓家暴議題再度被討論。

近年來暴力事件頻傳,不論是鄭捷隨機殺人事件、恐怖情人、校園分屍案...,到這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肉圓不加辣」家暴案,都讓人不寒而慄。除了氣憤外,也深怕自己哪天處於這樣的風險中。

究竟為什麼近年類似的社會案件越來越多?為什麼家境不錯、親戚口中「乖小孩」的肉圓爸,喝了酒會變這麼恐怖?2位精神科醫師這麼分析......

為何家境不錯的「乖小孩」,喝酒後性情大變?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會發生這樣的案例,有可能是施暴者過去情緒壓力累積所造成的,包括伴侶、親子、與原生家庭關係出問題,或是性格本身的問題。

「不過這個案例看起來,酒精佔的影響佔很大因素。」張家銘解釋,在酒癮患者的腦中,興奮的程度會超越抑制之上,這種不平衡稱為「去抑制」現象。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正生,接受《信傳媒》電專時解釋,喝酒會影響人的心智狀態,使得初期會很興奮,甚至變成跟原本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喝到不省人事,壓抑的性格可能就跑出來了。」

因一點小事而情緒失控,是「生病」了嗎?

至於因一點小事而導致情緒失控,算是某種精神疾病嗎?

陳正生認為,這樣的現象可能還無法歸因於什麼疾病,要看單一個案本身的狀況,但算是一種「症狀」,「單一症狀很難確定就是哪種疾病,但施暴者本身可能屬於反社會人格和控制型人格。」他表示,暴力是具有某種傳遞效應的,像很多父親打小孩,小孩以後可能就會模仿。

張家銘也認為,肉圓爸在性格上可能屬於容易情緒失控、衝動控制困難者,「有些人塞車會不耐煩,也算是這種潛在性格的人。」他表示,在診間常遇到的都是受害者來求助,但加害者並不覺得自己哪裡有問題,若狀況嚴重就需要政府公權力介入。

要如何預防「施暴者」再犯?

張家銘認為,對於施暴者來說,若經診斷後發現其真的是因酒精引起的暴力行為,那就要強制戒酒並接受治療,現行許多衛生局、醫院都有相關戒酒癮課程。

陳正生表示要分2個層面來看,若加害人純粹因暴力、衝動而危害他人,屬於「壞人」就應該用法律來處置;若加害人屬「病人」,就需要經診斷分析他還有哪些狀況需要接受治療。

「如果他只是因為酒精造成的,那就是積極戒酒,如果是本身就有一些人格異常的現象,那要看是屬於『躁』還是『鬱』,治療就會依照先看他是不是有病、有的話是哪種病,再給予治療。」陳正生解釋。

而身邊的親友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日後被暴力事件威脅?

張家銘認為,這幾十年來的社會環境波動越來越大,許多支持系統的力量也相對削弱,使得原本就有潛伏衝動控制困難的人越趨浮現,「必要時還是要尋求社會幫助、撥打113,若是醫療上能介入的,也要積極治療,甚至是心理輔導,才能避免更多悲劇發生。」

肉圓媽聲明全文如下:

首先要謝謝各界的關心以及協助,造成鄰居不便也在此誠心道歉。

但是為了孩子我必須勇敢站出保護他,孩子長期處在暴力之下,在他低年級的時候,孩子甚至對著我哭訴說:為什麼我要生下他,他很想死掉!當媽媽的聽到這樣,真的心如刀割,所以當時有求助學校,也做心理輔導,這幾年陸續還有多次的暴力相向,我花了好多的心力在修復他受傷的心靈。

2016年底,當時家裡裝潢,我們暫住婆家,那時他也一度失控,抓著孩子的領子讓他腳離開地面,當時我制止他,於是他便用拳頭把衣櫥搥破,公婆也都知道這件事。

我事先先跟婆婆溝通,我想好好正視處理我們的婚姻,也請她先不要太急又不了了之,當時婆婆也答應我。於是那晚我和先生談了很久,我說我們可以一起去就醫一起去看心理諮商,我不希望我們之間最後發生不可挽回的遺憾。他說他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但也不可能會去看醫生。

當時我們最後的結論是暫時分開來住,他留在婆家、我和兒子回蘆洲住,但過了幾天他卻跑回家,理由是說我婆婆要他回來幫忙整理,而且依然是不願意就醫。我很害怕,很害怕他越來越嚴重,害怕那天真的會有不可挽回的事發生!

2017年10月,孩子寫功課發呆,於是他使用鐵棍打孩子,力道之大三下立刻就瘀青了,還對孩子說不會痛對不對、雖然爸爸說不會痛,但媽媽我的心真的很痛,為什麼不阻止?原因就像這次肉圓事件,若我出聲阻止,下場就是打的更慘,所以我之前不敢出聲阻止,因為我怕孩子會被打得更慘,只能忍痛進行搜證!

如今我只求帶著我的孩子離開這樣的環境,有個讓我們母子能沒有生命安全之虞,能有個安全的地方安心的生活,讓孩子好好的成長!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遇到家庭暴力問題請撥打24小時專線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