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海外」薪水多五成、當主管 多媒體所碩士仍忍不住回台

職場話題

不少上班族對年後轉職潮抱有期待,但事情總有一體兩面,對企業來說,那將是不容小覷的「員工離職潮」。根據人力銀行最新調查,高達九成三的企業年後都有徵才計畫,其中的六成三便是為了「填補員工離職後的空缺」;相較於過往,今年來自海外的搶人拉力不小,超過八成四的上班族都開始考慮外派相關職缺,不過,專家也提醒,想爭取相關職缺,除了外語能力,也應該考量抗壓性、責任感等人格特質才是。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高達93.9%的企業透露,在豬年農曆年後都有徵才計畫,其中63.2%的用意是「單純填補員工離職後的空缺」,其餘30.7%才屬於擴編。在人才需求方面,考量薪資成本後,以年資1到3年最搶手,其次是3到5年,最後才是1年以下的族群;職缺類型上,主要依序為:「內勤基層員工」、「外勤業務人員」、「儲備幹部」,以及「門市銷售、外場人員」、「生產線作業員」等等。

至於跳槽族最關心的「薪資條件」,對年後預計徵才的企業來說,平均開出的月薪條件為3萬3980元,較去年一口氣增加了6.6%之多,是2009年金融海嘯谷底翻漲以來的新高。

對此,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分析,今年企業給薪走揚,主要受惠於基本工資連三個年度增加,「22K魔咒」已消失走入歷史,且近期修法已通過部分職缺,以及上市櫃公司員工薪酬強制揭露,皆產生競品比價效果,「如果企業擔心缺工、搶不到人才,那加上薪資透明化的結果,自然會讓『年後職缺』開出的薪酬、獎金、福利等等條件,有機會跟著水漲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實生活考量下,今年不少上班族都敞開心胸,調查指出,高達八成五的受訪者透露「考慮」前往海外工作,比例創下近四年新高,且平均希望自己能領到2.15倍的薪資;至於工作地點,前十大熱門地區分別是:美國、日本、東協地區、澳洲或紐西蘭、香港或澳門,以及中國、歐洲、加拿大、南韓、印度。

在企業方面,今年近三成都坦言可能釋出「海外外派」或「國外業務」職缺,其中,又以工作地點在亞洲的職缺最多,其次是美洲,接著是歐洲;若按照去年外派員工的薪資水準,包含津貼、加給在內,平均薪資將比國內員工高出43.7%,但高達八成二的企業也會為此設下語言能力門檻。

楊宗斌認為,在內有新南向政策、外有貿易戰效應的狀況下,預估有不少企業打算在豬年計劃前進像是東協、北美等海外布局設點,這使得外派職缺確實增加有望,不過,想要前進海外工作,事前還是得先三思,「因為除了外語能力外,想要應徵外派這類職務,求職者恐怕還要具備獨立作業能力,以及具備高抗壓性、責任感等人格特質才行。」

出走海外薪水多五成、當主管,碩士生仍選擇回台

從國內走向海外的經驗,36歲的林先生還歷歷在目,他說,外派前,自己在國內已有3年軟體工程師的經驗,主要負責開發線上遊戲及APP,月薪也從3萬元慢慢成長到4萬元,雖然業界前輩一再提醒「既然走進資訊業,就要有心裡準備,隨時會被call處理線上問題。」但每天加班到9點、10點,且經常在深夜接到客戶來電,被要求立即處理系統問題等狀況,還是出乎他意料之外。

「那時候光開會、趕進度,忙到每天睡3小時成為常態,甚至曾經24小時沒闔眼過,所以我產生了嚴重倦怠,高壓也造成精神緊繃,後來才會選擇辭職到海外打工度假,想重新思考人生定位。」他回憶。

經過一番思索,林先生認為,自己雖然念到多媒體所碩士畢業,但月薪及發展都不如預期,相較之下,如果能經歷外派工作的磨練,履歷將更漂亮些,未來自然也較有機會爭取管理階級的職務;基於培養跨國競爭力的考量,他開始尋找海外工作機會,後來也順利應徵上一家鞋廠外派越南的職務,月薪一口氣來到6萬3千元。

不過,到了當地,由於宿舍就在工廠隔壁,他認為「以廠為家、週休一日」的生活無法獲得充份休息,且無法適應當地環境,因此短短7個月,又毅然跳槽到對岸一家網路公司,重回自己熟悉的科技業。

談起最後一份外派工作,他說,那是上海一家科技公司,自己也當上了研發主管,不過,平時除了負責指導組員與設計網站系統之外,還要負責業務開發與客戶服務,每日工時12小時起跳,才上工半年就累積了30天的補休,這讓他直呼「應徵職務與工作內容不符」,覺得一切與當初規劃赴海外工作的想像落差太大,於是待了5個月就下定決心回台。

林先生反省,自己過去一心嚮往到海外工作,卻沒有深思熟慮是否能融入當地就業環境,以及可能面臨的困難點,實屬不智,因此,他接下來規劃到歐美地區補強外語,打算攻讀第二個碩士,並在當地尋找就業機會,藉由充實自我專業來穩定就業,不想再當個職場跳跳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