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其實更胖?無糖汽水背後的真相...

書摘

作者簡介

弗列敦‧拜門蓋勒醫學博士(Fereydoon Batmanghelidj, M.D.)

弗列敦‧拜門蓋勒醫學博士於一九三一在伊朗出生,是國際知名研究員與作家,同時提倡水的自然療癒能力。因為發現盤尼西林而共同獲頒諾貝爾獎的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Sir Alexander Fleming)正是他的指導教授。

他於一九九二年完成《多喝水的療癒聖經》,於書中闡述口乾舌燥並非脫水問題的可靠指標。身體會透過產生疼痛來發出水分短缺的訊號,而脫水確實會帶來疼痛與許多退化性疾病,包括氣喘、關節炎、高血壓、心絞痛、成年型糖尿病、狼瘡、多發性硬化症。拜門蓋勒醫師將這份訊息傳達給全世界,「你並沒有生病,你只是渴了。別用藥物解身體的渴。」,如今,這本開創性著作──《多喝水的療癒聖經》,已經翻譯成二十種語言,並且持續啟發著世界各地的讀者。

大眾廣泛認為這些再製飲料可以取代身體的水分需求,就因為飲料中含有水分,所以能夠滿足身體所需。這番認知是錯的,增加含有咖啡因的汽水攝取量,是醞釀出社會中許多健康問題的溫床。誤把所有液體與人體所需求的水分畫上等號,正是人體許多疾病──包括體重過重在內──的主要原因。

要了解這項論述,我們需要認識解剖學的某些基本原則,以及調節進食與飲水的大腦生理機能。由脂肪堆積造成的體態變形,是人體衰退的第一步,而且就我認為,這是由攝取液體的錯誤選擇所導致,而某些飲料所帶來的傷害特別嚴重。

給孩子喝毒品──咖啡因

身為多數汽水主要成分之一的咖啡因是一種藥物,由於會對大腦產生直接反應,所以咖啡因具有成癮性,也會對腎臟產生影響,導致尿液生成量增加。

咖啡因具有利尿效果,在生理學上屬於脫水劑,這是我們每天被迫喝下好幾罐汽水卻又無法滿足的主要原因。水分停留在體內的時間不夠長,同時,許多人分辨不出乾渴的感覺,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從汽水中攝取到足夠的「水」,認為自己應該是肚子餓,所以吃下超過身體所需的食物量。因此,由含咖啡因汽水所導致的脫水,在我們分不清乾渴與飢餓感覺的情況下,同時也引起了過量進食,造成體重逐漸上升。

咖啡因具有提神特性,即便在我們疲累時也能刺激大腦與身體。咖啡因似乎會降低三磷酸腺苷儲存槽的控制門檻,使體內原本保持一定儲存量的三磷酸腺苷,受到原本不會使用三磷酸腺苷的機能所消耗殆盡。

無糖卻更胖──代糖危機

當我們喝下肚的汽水含有糖分時,至少能滿足大腦一部分的糖分需求。假如咖啡因釋放三磷酸腺苷能量來促進人體表現,即使大腦最後認定三磷酸腺苷的存量已入不敷出,汽水中所伴隨的糖分至少能補充一部分的存量。

在一九八○年代早期,飲料產業引進了稱為阿斯巴甜的人工甘味劑。阿斯巴甜的甜味是糖的一百八十倍,而且不含任何卡路里,受到聯邦藥物管理局認可為糖分的安全替代品,目前具有廣泛用途。

阿斯巴甜在腸道中轉換成兩種神經傳導物胺基酸──天冬胺酸與苯丙胺酸,以及甲醇/甲醛。據稱肝臟能使甲醇轉變為無毒,我個人認為這項主張只是用來掃除反對聲浪,藉此使具有已知有毒副產物的再製「食品」得以商業化。

咖啡因把三磷酸腺苷轉化成單磷酸腺苷(AMP)──好比能量消耗後的「餘灰」,而天冬胺酸則把三磷酸鳥苷轉化成單磷酸鳥苷(GMP)。單磷酸腺苷與單磷酸鳥苷都是消耗過的燃料,會引起乾渴與飢餓感,藉此補充腦細胞中所耗損的燃料。因此,無糖汽水會導致大腦細胞中儲存的能量受到濫用。

消耗過的燃料(AMP)會引起飢餓,這是公認的科學事實。咖啡因會導致成癮,頻繁攝取咖啡因的人可能會有「汽水成癮」。因此,含咖啡因的無糖汽水在久坐人士體內必定會造成體重增加,因為大腦被迫消耗儲存的能量,無糖汽水因而間接激發了更高的食欲和食物攝取量。

千萬別忘了,食物的能量價值只有一部分會供大腦所用,而吃下肚的其他能量若沒有肌肉活動來加以消耗,就會以脂肪的型態儲存起來。體重增加是攝取無糖汽水所導致的諸多結果之一。

欺騙大腦的頭期反應

大腦對於甜味的反應是種能夠加以建立且更為重要的反射作用,專業術語為「頭期反應」。透過生命中的體驗,嚐到甜味代表有新能量進入身體,因而建立一種有條件的反射作用。當甜味刺激舌頭,大腦會驅使肝臟準備接受新的外來能量─糖分,肝臟因而停止從體內儲存的蛋白質與澱粉製造糖分,而開始儲存血液中循環的代謝燃料。

正如麥可‧塔道夫(Michael B. Tardoff)、馬克‧弗萊門(Mark I. Friedman)與其他科學家所證實,頭期反應會改變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以利於儲存養分,而在能夠用來轉換的燃料減少時,就會引發食欲。假如激發這種反應的物質確實是糖分,肝臟就會接著調節進入身體的糖分,但如果甜味後頭並沒有隨之而來的可用養分,就會產生想要進食的衝動。進食的訊號與欲望是由肝臟所產生,不帶有卡路里的甜味愈刺激味蕾,進食的欲望就會愈強烈。

頭期反應對於甜味的影響,可以透過對動物模型使用糖精來清楚呈現;有些科學家利用阿斯巴甜引起類似人類的暴食欲望。布蘭德爾(Blundel)與希爾(Hill)證實,不含養分的甘味劑──尤其是阿斯巴甜,會促進食欲並增加短期食物攝取量。兩人的報告明白地指出:「與攝取葡萄糖的對照組相比,攝取阿斯巴甜的自願受試者仍然保有飢餓感,而殘存的飢餓感導致食物攝取量增加。」

塔道夫與弗萊門指出,攝取人工甘味劑後,想吃下更多食物的欲望可以持續到飲用甜味飲料的九十分鐘之後──即便所有血液檢測都呈現正常數值。他們也表示,當血液中足以引起胰島素(胰島素濃度高是引起飢餓的原因)分泌的血糖濃度恢復正常後,受測動物仍然比對照組攝取更多食物。這代表當甜味味蕾受到刺激,卻等不到糖分進入體內時,大腦會長時間保留進食的衝動。甜味導致大腦命令肝臟儲存糖分供給,而不是從庫存中釋放糖分。

根本而言,當身體對甘味劑的甜味產生反應,卻得不到預期中會伴隨而來的熱量時,便會驅使我們尋找其他熱量來源,帶來進食的欲望。

阿斯巴甜疾病

當咖啡因與阿斯巴甜進入體內,會對於大腦、肝臟、腎臟、胰腺、內分泌腺與其他器官內的細胞生理機能產生刺激效果。阿斯巴甜經過轉換為苯丙胺酸與天冬胺酸,而這兩者對於大腦都會直接造成刺激。由於反覆攝取咖啡因與阿斯巴甜,而且攝取量超過能夠促成生理機能平衡的其他物質,所以這兩者所造成的影響會使大腦迅速建立新的活動模式。

大多數的神經傳導物,都是來自某種胺基酸的次級產物,然而,天冬胺酸是兩種獨特胺基酸的其中之一,而這兩種獨特胺基酸並不需要轉化為次級產物,就能夠對大腦產生作用並造成影響。能劇烈影響身體生理機能的特定神經細胞上,正具有這兩種胺基酸(天冬胺酸與麩胺酸)的接受點(受器)。

利用人工甘味劑錯誤的刺激神經末梢,使身體誤以為獲得能量供給,不只會單純導致體重增加,還有更嚴重的後果:這些化學物質刺激神經系統,並使神經系統所引導的身體生理機能持續擺盪。

只因為能夠刺激味蕾,就在未徹底了解長期體內影響的狀況下使用人工甘味劑,實在是過於短視。對於細胞內微物理學的理解,讓我對於這些胺基酸的頻繁使用感到擔憂,我擔心大腦內神經/腺狀系統受到人工化學甘味劑長期刺激所造成的結果,因為這些系統負責了體內其他重要機能。

研究顯示,某些神經系統上具有大量的天冬胺酸受器,而這些神經系統的產物同時也刺激了生殖器官與乳腺。在沒有懷孕相關因素時持續刺激乳腺,可能與女性的乳癌罹患率攀升脫不了關係──泌乳素荷爾蒙在此作用中可能也扮演重要角色。阿斯巴甜尚未明朗的併發症之一,可能包含促成大腦內的癌症形成──阿斯巴甜在餵食大鼠的實驗中顯示可能引起腦部腫瘤形成。

羅伯特醫師(H. J. Roberts)分析出由阿斯巴甜所導致的幾種健康問題,並稱之為阿斯巴甜疾病。他認為造成道康寧公司(Dow Corning)破產、由矽膠乳房移植物所引起的所有問題,其實都與他在阿斯巴甜毒性資料庫中所研究過一千兩百位案例症狀極度相似,其中多數都是女性(道康寧自七○年代開始生產矽膠移植物,廣泛使用於婦女隆乳手術,但移植物破裂後滲入人體組織導致了許多後遺症。一九九五年,道康寧因面臨成千上萬名使用者的控訴及巨額賠償而宣告破產)。

在《乳房移植物或阿斯巴甜疾病?》一書中,他將包括例如頭痛、暈眩、意識混亂、記憶喪失、阿茲海默症、癲癇、失眠、慢性疲勞、低血糖、關節疼痛、落髮與潮紅等健康問題歸類為可能由阿斯巴甜導致的可重現性疾病(指不同條件下得到相同結果的機會,意即阿斯巴甜在不同個體上都會引起差不多的症狀)。他也撰寫過其他文章與書籍來探討這項主題。

南西‧馬爾寇(Nancy Markle)在廣為流通的文章中表示,就連波斯灣戰爭退伍軍人症候群的健康問題,都歸咎於軍營中提供了無糖汽水緩解沙漠高溫,因而導致的阿斯巴甜毒性。高於華氏八十六度(約攝氏三十度)的高溫會使甘味劑分解並產生神經毒性元素,包括甲醇、甲醛與甲酸,而在沙烏地阿拉伯與科威特的沙漠地帶中,溫度通常都高達華氏一百三十度(約攝氏五十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