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保單戰開打》宣告利率衝上4% 但你適合買嗎?

投資理財

壽險業匯損衝擊拉警報,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壽險業2018年全年匯兌成本高達新台幣2309億元,已創下歷年來新高,歸咎其原因,在於台美利差持續拉大,導致避險成本狂增,這也讓壽險業者「怕了」,於是掀起一波台躉利變險停售潮,紛紛轉賣美元利變壽險,成為今年上半年最主要的戰場。

今年上半年美元保單開打,宣告利率衝上4%

時間回顧到去年7月,全球人壽率先推出躉繳美元利變增額壽險,宣告利率衝上4%,不過當時各家業者仍處於觀望,直到去年底最後一個上班日,壽險龍頭國泰人壽也推出躉繳美元利變壽險,喊出宣告利率4%,引起市場騷動。

隨後包括中壽、台壽、新光及全球人壽的美躉利變保單,也陸續跟進到4%,但這還沒停止,全球人壽與兆豐銀行所合作的躉繳美元利變壽險,更拉高到4.03%,意味著,這場美元利變險大戰已悄悄在年後正式開打。

公勝保經安和事業部行銷總監宋慈娟指出,從過去經驗來看,宣告利率約有95%的達成率,這次各家壽險公司喊出宣告利率4%,可以說是從利變型保單有宣告利率以來,從未有過的新高利率。

目前台幣分期保單宣告利率約落在2.2~2.5%、美元分期保單約落在3.5%;另外若是躉繳,台幣躉繳的宣告利率過去約落在2.9%,今年美元躉繳利率則衝到4.03%。

盼緩解匯損問題,業者像熱鍋上的螞蟻…

「美元保單絕對是今年上半年一個很大的主軸。」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說。只是,保險公司為什麼要加大力道賣美元保單?原因就在於,台美利差持續拉大,但目前國內壽險業的保費收入多為新台幣,而海外投資的部位多是以美元計價,若銷售美元保單對於壽險業者來說,可不必再支出一筆「換匯」的避險成本。

郝充仁直言,「業者現在就像熱鍋上的螞蟻。」由於壽險業者的海外投資部位約達16兆,整體已占總資產約6成左右,部位相當龐大,而16兆當中有4兆來自於美元計價的保單,也就是說,4兆的金額不需要支付避險成本,但當務之急是需要避險的12兆部位。

郝充仁解釋,若從保險公司資產負債表的角度出發,屬於「資產」的海外投資部位達16兆,來自於美元計價保單約4兆則屬於「負債」,而壽險業者目前的做法就是想辦法提高「負債」的美元部位,增加銷售美元保單;反觀「資產」部位則是想辦法換回台幣,可能的作法不外乎就是,減少海外投資、增加國內投資,進而降低避險部位。

「他們(壽險業)希望避險成本能稍微回檔,但我認為這是一個長期的狀態。」郝充仁補充。由於美國聯準會(Fed)正處於結束量化寬鬆(QE),收回過去為挹注經濟所印的數兆美元鈔票,也就是把利率往上拉,進行縮表,但變成是台幣不動,美元在漲,台美利差仍持續擴大的情況下,所以壽險業者只能繼續苦撐,使出洪荒之力來解決現階段的問題,「就是火燒到屁股,才只好忍痛給。」

專家提醒:注意美元保單的最低「保本年限」

反觀,若從保戶的角度出發,宣告利率攀高自然較具吸引力,專家認為,較適合有美元需求或是沒有立即現金需求的消費者。宋慈娟也指出,利變型壽險可透過「增值回饋分享金」,等繳費期滿就能提領,保戶可靈活運用。

但她提醒,由於每一張美元保單所訂定的最低「保本年限」不一,因此新購消費者應該確認清楚保本年期是何時,若在保本年期未到就提領,可能傷及本金;另外,從過去來看,雖然宣告利率約有95%的達成率,但宣告利率仍為「浮動」,並非保證利率。

最後,若民眾要購買美元保單,也得好好思考是否能承受匯率風險,宋慈娟指出,美元匯率波動這十年來大約落在上下10%,建議用分期繳及多元的長期配置,避開匯率風險,可別因賺了利差,賠了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