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核後德國2038也將全面淘汰燃煤發電 台灣還在以核養綠?

能源議題

當台灣還為了「2025非核家園」以及「以核養綠」爭論不休,已經明確走在廢核之路的德國已經更第一步喊出「淘汰」燃煤發電。

德國將在2038年淘汰燃煤發電,以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該計劃是德國轉向可再生能源戰略的核心,未來若電價因此調漲,企業和消費者每年將獲得20億歐元補助款。

2038年關閉所有的燃煤發電廠

政府任命的委員會1月26日宣布,德國預計最遲在2038年關閉所有的燃煤發電廠,並向受該計劃影響的地區提供至少400億歐元(457億美元,1.4兆台幣)的補助。

該委員會的計劃是德國轉向可再生能源戰略的核心,可再生能源佔去年能源結構的40%以上,首次擊敗煤炭的占比。德國大約25%的電力來自褐煤,它價格便宜,並在國內開採,佔德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0%左右。如果德國認真考慮將其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前的一半,那麼褐煤必須退場。

因此,政府任命的一個委員會負責規劃退出煤炭的問題,並設定一個終止的好時機。政府已任命31人組成該委員會,成員包括工會成員、雇主、科學家、環保主義者和居住在開採煤炭地區的居民。

經過許多次的辯論和討論後,今年1月26日燃煤退場委員會的建議在經過20多個小時的最後一輪會談後定稿,將成為政府推動燃煤退場相關法律的指導方針。

政府同意對煤礦開採地區補貼400億歐元

該機構同意至少應向受影響的煤礦開採地區提供至少400億歐元(457億美元或1.4兆台幣)的補貼,但這金額低於他們要求的600億歐元補貼。

「這項計劃將有可能實現德國政府制定的氣候變遷目標,但如果德國政府實施我們的建議,它也將實現負擔得起且安全的能源供應,」環境科學教授Barbara Praetorius說,他目前擔任該委員會四位領導人之一。

Praetorius表示,「絕大多數民眾都支持煤炭退出......然而,對於這些煤炭開採地區來說,退出計畫必須是可靠的,負擔得起的和可接受的。」

《路透社》報導,根據該報告規劃的第一步,包括RWE、Uniper、EnBW和Vattenfall在內的電力公司最晚須在2022年關閉12.7京瓦(GW)的燃煤發電廠,相當於24個大型發電站的發電量。

根據研擬的計劃,到2030年德國的燃煤發電量將減少一半以上,來到17京瓦(gigawatts,GW)。「該委員會建議在相互同意的基礎上,和電力公司就停工問題達成共識,其中,包括針對確切的賠償金額達成一致意見。」該報告指出。

補償款適用對象

報告稱,補償款應適用於運營中的電廠以及尚未投入使用或仍在建設中的電廠,包括Uniper的Datteln 4電廠;Uniper正在德國興建一座燃氣發電廠,來因應燃煤將退場的變化。

確定補償的方法可能包括發電容量招標,或使工廠處於備用狀態,這很像過去對電力公司支付的現有儲備款(ERP),每GW金額高達6億歐元。

即便燃煤退場計畫一旦實施,德國最大的電力生產商RWE會受到較大衝擊,但是,燃煤退場委員會依然表示,對漢巴赫(Hambach)森林進行保育工作,是大家的願望,這段話剛好點名RWE的主要褐煤來源,在法院下達強制命令後,漢巴赫已停止煤炭開採的業務。

該委員會的提案如果得以實施,將是德國政府在10年內第二度干預能源市場的重大舉措,此前第一次干預做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在2022年關閉所有核電站,這是在日本2011年爆發福島核災之後,德國採取逐步脫離核能的決定。

雖然預定2038年退出燃煤時間,和外界預期大致相符,但是,報告稱有可能提前在2035年完成淘汰,並將在2032年決定這是否可行。

德國燃煤退出機制,將為歐洲樹立榜樣

報告稱,因逐步淘汰燃煤而須支付更多電費的公司和消費者的補償金應該是每年20億歐元,但是,最後具體數額將在2023年決定。

前產煤大邦薩克森(Saxony)的保守派前總理蒂利希(Stanislaw Tillich)表示,燃煤退場機制協議將為歐洲其他地區樹立榜樣,確保他們能夠在逐步淘汰煤炭的同時,也能開發新的產業和就業機會。

下一步將是德國聯邦政府和16個邦要洽商如何分擔退出燃煤生產的成本。蒂利希說, 不僅僅是那些現在生產煤炭生產邦,所有地方邦政府都必須分擔轉向清潔能源的可觀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