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格格發財筆記》去年10月單月慘賠逾千億 勞動基金不告訴你的真相...

資本市場

「勞動基金單月慘賠逾千億元」,斗大又聳動的標題,將新聞炒得火熱,勞動部趕在農曆年假之前,連發二則澄清稿,說明基金追求長期穩健投資、勞保基金從未虧損千億元等等。沒想到,1月31日勞動基金運用局就公布,新制勞退基金去年損423.8億元,平均每位勞工損失3685元。

去年10月把整年的獲利都吃掉...

實情到底如何?讓我們先看看官方說法。來到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網站,進入「新聞稿」一欄,最後發稿是去年12月21日,標題看來一片祥和,例如勞動基金擴大多元化收益、全球市場震盪但基金長期績效穩健;勞動基金前8月獲利1278億元;前7月獲利1170億元;2017年全年收益2552億元,收益率7.59%,勞動基金榮獲最佳投資機構大獎等等。

筆者以外人的眼光看,勞動基金新聞稿根本是報喜不報憂,賺錢就發新聞稿,一碰到去年10月股災,股價下跌、績效不好時,就不發布績效的新聞稿了。等到媒體從整體統計數字發現,基金到10月底竟已把前面賺的一千多億吐回去,整體轉為虧損174億元,寫出單月虧損1227億元的報導,勞動部又趕著發布澄清稿,光是這種賺錢時主動報喜、賠錢時被動澄清的態度就不負責。

其次,勞動部的澄清稿也暗藏玄機,其嚴正聲明指出:2018年10月MSCI全球股票下跌7.49%,台股更下跌10.94%,MSCI亞太股票跌10.26%,勞動基金受市場波動影響單月損失約3.20%,這種說法也很不負責。

圖片來源/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網站螢幕截圖。

蘋果比橘子,恐誤導民眾

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國勞動基金達3.96兆元,這種退休基金當然不可能全部放在股票,股票本來就是高風險、高報酬的標的,把整個基金績效拿來和股票指數跌幅比,看起來跌幅遠小於股票,好像操作很厲害,其實,完全是拿蘋果和橘子比,牛頭不對馬嘴。

勞動基金3.96兆元,大約有三成是放在國內存款、公債及公司債等固定收益,收益雖然不高,但價格波動很小,也沒有匯兌損益的問題;另外二成是投資台股和相關基金,這部分才是受到台股指數的連動;最後,有將近五成是投資到海外的債券、股市,國外債券受到利率、匯率波動的影響,股票也受全球影響,勞動基金12月大賠,也是受到國際股市、尤其是美股修正的衝擊。

結論是,勞動基金最新公布去年全年虧損726.6億元,虧損占總資產約1.83%,大輸2017年基金收益率7.59%。其中,部位最大勞退新制虧損423.8億元,是開辦以來損失最大的一年。平心而論,去年金融市場波動大,績效如何是一回事,但勞動部發言報喜不報憂、用表現最差的股價跌幅做為整個勞動基金的績效指標(Benchmark),統統都是誤導民眾的發言。

勞動部報喜不報憂,民眾霧裡看花……

除了發言誤導、粉飾太平以外,基金操作除了表面績效,更重要的是過程,是否存在道德風險。基金不管是在勞動部內或委外代操,操盤人的心態很重要,是全力衝刺帳面獲利?還是兼顧風險考量?最可怕的是,操盤人公器私用,將個人或公司利益擺在基金利益之上,自己先買,再用基金拉抬;自己先賣,基金才出貨。

就像南山人壽去年也爆發台股操盤人在盤中用手機的LINE軟體,叫進叫出股票,公器私用,損害保戶權益;勞動基金也類似壽險基金的管理,不管內部或委外操作,都是數十人團隊操作百億到千億元的部位,這些操盤單位不像投信,會定期公布持股內容,外人根本無從知道操作的過程。而勞動基金的新聞發布,總是報喜不報憂,績效更是霧裡看花。

去年被動元件報價大漲後大跌,權值股國巨更是從七月高點1310元,崩跌到年底的319元。市場有許多傳言,勞動基金先是因為國巨大賺錢,接著進進出出操作,最後還是受傷認賠,是績效波動的關鍵,面對這麼大的利益波動,內部人及委外代操單位是否憑著專業進出,內部的管控機制如何,尤其是付給委外單位多少酬勞,是否與績效密切連動,讓操盤人為了追求績效,干冒高風險等等,才是勞動基金管理部門最該澄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