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觀察》國慶日的爭議 從澳洲價值看台灣價值

澳洲觀察

上個周末(1月26日)是澳洲國慶日(Australia Day),澳洲政府與民眾,一如往常地以各種形式慶祝這一天,參加升旗典禮,到海邊戲水,或者與好友在家烤肉喝啤酒,如同夏日的某一個歡樂周末。地方政府也會在這天舉行入籍儀式,讓符合資格的永久居民,正式成為澳洲公民。根據澳洲國慶日官方網站的定義,何謂澳洲日,

What Australia Day is about

Australia Day is for all Australians, no matter where our personal stories began. Reflect on being Australian, celebrate contemporary Australia and recognise our history.

澳洲日屬於全體澳洲人,無論個人的故事從何開始,這一天,讓我們反思作為澳洲人的意義,慶祝當代澳洲,認同我們的歷史。

為何選擇1月26日

1788年1月26日,船長 Arthur Phillip,率領第一艦隊(First Fleet),從英國航行抵達雪梨灣(Sydney Cove)登陸,豎起米字旗(The Union Jack),宣示英國殖民開始。

19世紀開始,雪梨人開始慶祝這一天,稱為登陸日(First Landing Day)或創建日(Foundation Day),20世紀後,慢慢演變成各州都放假的公眾假期,並且挪到星期一慶祝,形成長周末。一直到1994年,才全國統一在1月26日慶祝澳洲國慶日Australia Day。

不是國慶日,是侵略日

然而,普天同慶並不適用於所有澳洲人,因為,對於六萬五千年前就居住在這塊古老大陸的原住民來說,這一天,族群陷入悲慘命運,他們所認知的澳洲從此不復存在。

英國人來到澳洲,以殖民者的姿態,佔領原本屬於澳洲原住民的土地,優勢武力讓原本眾多的原住民王國開始瓦解,從土地的主人變成被奴役的對象,甚至被屠殺。歐洲人同時也帶來了疾病,橫行與世隔絕的澳洲大陸,導致原住民人口急速下降。

1938年1月26日,當各州州長齊聚雪梨慶祝,原住民領袖也聚集起來,稱這一天為「哀悼日 Day of Mourning」,抗議不人道的對待,並且要求完整的公民權利。

1988年的 Australia Day兩百周年紀念,原住民將這一天改稱為「侵略日」(Invasion Day),許多民眾走上街頭示威抗議,這一天,永遠都是一個悲傷的日子,對原住民而言,非但不值得慶祝,反而讓他們感受得更痛苦。

「侵略日」的抗議活動,規模越來越大,遍及澳洲各大城市,今年總數超過十萬人,參與者不只是原住民,絕大多數是不認同澳洲國慶日定在這天的民眾。

誰的國慶日?

從1788年英國人登陸那天開始,澳洲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從早期的英國與西歐移民,一戰與二戰後的南歐與美洲移民,與近期的亞洲移民,澳洲的面貌其實一直在改變,多元文化(multiculture)與族群和諧(harmony)成為社會主流意識,對於過去歷史的不斷反省,也讓澳洲人認知到,除了原住民,所有人都是移民,只是先來後到而已。

因此,定義何謂澳洲人,在1月26日這一天用何種形式慶祝或紀念,就成了很重要的概念,澳洲公民入籍儀式,正是這天最普遍的慶祝方式,每年平均有一萬六千人在這天宣誓成為澳洲公民,今年我身旁就剛好有兩位同事參與。

兩百多年來,各時期前來的移民,早已落地生根,繁衍後代,無論實質或形式上,已經很難定義出一個絕對的澳洲人意象,端看澳洲人要從甚麼角度來看自己,同樣的概念,也能套用在 Australia Day的意義上。

澳洲價值

如果真的要定義澳洲人,那就從澳洲價值(Australian Values)開始,這是有白紙黑字定義的,當移民要入籍澳洲公民時,必須宣誓遵從的理念(註一)。包括

Fundamental freedoms 基本自由
Respect for the equal worth, dignity and freedom of the individual 尊重個人的平等价值、尊嚴和自由
Freedom of speech 言論自由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secular government 宗教與世俗政府的自由
Freedom of association 結社自由
Support for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支持議會民主與法治
Equality under the law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Equality of men and women 男女平等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a spirit of egalitarianism 機會平等與平等主義精神Peacefulness 和平
Shared values 共同的價值觀

其實,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可以用來定義澳洲價值,那就是 「mateship」 同伴之誼與 「fair go」 機會均等。

Mate是澳洲人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以是朋友家人,也可以是陌生人,mateship就是主動自願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

今年的年度澳洲人(Australian of the Year),參與泰國洞穴少年救援行動的潛水醫生 Dr Richard Harris 與Dr Craig Challen就是代表人物。

Fairgo 機會均等,可以從澳洲廣納移民,隨處可得的成功故事看出來,這是一個有機會、有希望的社會。

絕大多數澳洲人都同意1月26日Australia Day有其重要意義,不過是否要定在這一天,民主社會,必然有討論的空間。

最近的民調也顯示七成民眾希望維持在這天,但這也表示有近三成民眾有不同看法。澳洲是一直在反省自己與正視歷史的國家,包括政府與民眾都是,2008年首相陸克文代表澳洲政府,為當年強制拆散原住民家庭與同化原住民政策,向原住民族群正式道歉,雖然道歉完全無法彌補當年的遺憾,但是承擔前人的錯誤,社會才有進步的可能,和解才有真正實現的一天。

台灣社會的共識在哪?

台灣社會在類似的議題上,其實也面對跟澳洲類似的處境。

雙十國慶在過去十數年藍綠惡鬥下,相互杯葛,明顯成為政治角力的戰場,對民眾而言,在乎有沒有放連假,重要程度早超越這一天為什麼放假的意涵。當然,國慶日該定在哪一天,也不再是個禁忌話題,改不改日子不是重點,重點是社會的共識在哪裡,凝聚多數人向心力的關鍵在哪裡,短時間內,我們看不到答案。

過去數百年來,台灣經歷過的多個政權,對原住民的迫害,嚴重程度不亞於澳洲原住民的慘況,雖然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政府與民間努力作為下,正名與回復尊嚴不斷地進行,也有了成果,但是整個社會結構下的相對弱勢,台灣原住民也無法回到當年他們祖先生活的美麗寶島,蔡總統上任後的正式道歉,能對原住民地位與生活有多少改變與改善,都是一條未來模糊的漫漫長路,無法保證有多少期待。

台灣價值不該淪為選舉時喊價籌碼

對比澳洲白紙黑字寫下的澳洲價值,台灣價值似乎只是選舉口號與政治人物喊價的籌碼。台灣也是移民社會,新住民比例越來越高,我們的移民法規依舊充滿落伍思維與許多的不友善。

不可否認,澳洲以廣納移民,甚至逐漸改變國家面貌,卻依舊保持多元文化與和諧包容的社會價值,幫助國家往進步的方向走,這一點,絕對是台灣必須學習,也是未來發展,甚至國家安全的解方之一。

或許,政府應該思考,摒棄成見,定下清楚的台灣價值,不僅讓即將融入台灣的新住民有認同的方向,民眾也有自認值得驕傲的優點。澳洲的 mateship跟台灣的人情味與急難救助的熱情,都是人性光明面的表現。Fair go營造出來的澳洲夢,跟台灣的愛拚才會贏,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澳洲社會做得到的,台灣一樣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