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勢不可擋 演繹人生職場轉型未來式與現在式

台灣銀行家雜誌

壽命長、生育少,已成為全球各國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在科技進步的現今,AI與機器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發展速度,改變全球的運轉模式。如何讓人們在就職與退休期間都充實,更是在知識爆炸年代,必須面對的課題。

人類的平均壽命一直在延長,1900年出生的嬰兒,絕大部分活不過50歲;2015年時,美國平均壽命已達到80歲,而日本更是領先全球,平均壽命已到了85.3歲,瑞士、義大利、新加坡都與日本相去不遠,台灣的平均壽命也達到80.4歲,長壽趨勢已不可擋。過去的這一個世紀,隨著科學的進展,經濟的成長和醫療的發達,大部分已開發國家平均壽命每10年會增長2.5年。現在的日本女性活到90多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而台灣平均壽命接近百歲,也會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生育率降,銀髮族激增成趨勢

然而,長壽只是全球老化故事的一半,故事的另一半,是全球的生育率在20世紀後半段急遽下降,千禧年過後就更加嚴重,現在除了非洲以外,幾乎每個國家的生育率都接近或低於人口替代率。而多數高收入國家平均每位女性只生2.1個孩子(必須要比2多,是因為不是每個出生的嬰兒都得以存活),日本女性平均生育率只有1.46,而2017年台灣平均生育率才1.13,排名世界倒數第三。

2015年全世界有6億多人口已是65歲以上,估計到了2030年65歲以上人口數將增長成10億,到2050年將達16億,2050年時全球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從現在總人口的8 . 5%成長為16.7%,幾乎翻倍!像日本這樣的老齡化國家,1/4的人口已達到65歲以上,德國、義大利、瑞典等歐洲國家也已跨過20%的門檻,美國之所以能夠維持在15%,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移民,但是2030年美國也將加入這「20%俱樂部」,估計2030年日本將會有1/3的人口都是65歲以上,預計到2050年,美國、德國、義大利的人口將為負成長,屆時可能滿街多是銀髮,這是世界上從未見過的奇異景象。

人口老化的增長快速,逼迫著世界各國政府思考因應對策,值得擔憂的是,國家都可能面臨退休金政府基金倒閉的風險,就算不倒閉,政府的退休基金給付的能力顯然只會更弱、不會轉強。因為以往各國大都是60歲左右領退休金,而近十多年來,迫於退休基金的給付能力衰退,許多國家只好將退休年齡一延再延。美國的退休金給付從以前的59.5歲逐漸延後至67歲;而英國於2019年把退休年齡從65歲改成66歲,並計劃在2026年延到67歲。日本政府在2018年2月修法,把法定公務員退休年齡從60歲改到了65歲,並批准未來退休年齡提出延遲至70歲後的計劃。台灣也一樣,退休金給付年齡一直往後延。

規劃老年,催生新產業問世

大家可試著想一下,在我們父輩的年代,當人們平均壽命只有60多或者70幾歲的時候,老人們60歲退休以後還能享受退休生活、含飴弄孫,似乎就稱得上是充實而美滿的人生。可是現在青壯年人口可能將活到90歲、甚至是100歲,如果維持在60歲時退休,後面還有30年、甚至於40年的生命,幾乎等同於退休前所有的就業年數,很多人將面臨退休金不夠所產生的經濟壓力和無聊的退休生活壓力,所以現在是要深思百歲人生要如何規劃的時候了。

世界各國對此問題,都陸續成立專職的研究單位來深入探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1997年成立了全球第一個年齡實驗室;日本政府也委託三菱綜合研究所,提早研究人口老化對日本的衝擊,研究後並提出有可行性的解決政策方案,而三菱綜合研究所總裁小宮山宏,就特別提出一個「白金社會」的概念。他提到,過往大家稱高齡社會為「銀髮社會」,但他希望日本能走向「白金社會」,白金(Pt)在元素表上若是跟銀(Ag)相比,是不會生鏽,且永遠都很閃亮,比金(Au)還要堅硬,還是促進化學反應的最佳催化劑,因此,白金社會就是健康的銀髮社會,讓銀髮族能持續發光閃亮,而且這群人是創造新產業的催化劑。

人類歷史經過幾次工業革命,從蒸汽機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時代的第一次革命,到電力和石油的大規模使用,讓重工業得以迅速發展的自動化革命為第二次工業革命,造就了當時英國、德國直到美國在這期間的世界領先地位。二次大戰後,電腦和電子資料的普及產生的社會運作模式改變,航天技術的革命、原子能的出現和生物科技的革命性變化,奠定了美國將近百年的世界龍頭地位。現在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網路、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機器人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發展速度,在改變著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在這個社會裡必須思考的,可能除了需要做什麼才能引領風騷,更是必須做什麼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科技引領生活與工作型態變革

可以猜想未來眾多職業會被機器或者AI人工智慧取代而消失,然而更多的新興產業也一定會出現。西元前3千年,在美索不達米亞流域,人類已開始使用「實體貨幣」,中國北宋前期也開始使用「交子」,最早的紙幣,實體貨幣為交易方式已延續了數千年的傳統。然而,現在電子貨幣已深入大街小巷,連中國乞丐都立牌子印上QRcode,用電子支付轉帳,未來新一代的孩童會不會根本不認識紙鈔?而大數據和量子電腦的出現,使得擁有人工智慧的電腦可根據歷史數據以及全球即時市場訊息,設計出可以為每位顧客量身訂製的產品,滿足每個人日常的存款、貸款、消費記錄、保險、投資理財、稅務規劃等所有金融需求,而擁有這樣人機協作的專家級理財顧問,不再是百萬富翁的專屬權利。

在2015年,即預測人工智慧將在2027年圍棋賽中超過人類,Google DeepMi nd研發的Alpha Go卻在2016年底完勝人類,把預言提前了10年!也有預測說,大約在2050年,人工智慧就能全面超越人腦,絕大部分簡單重複的工作,特別是體力勞動和缺乏創意的文書及行政管理類工作,都將被機器所取代,而在這樣的年代中,人們似乎已經無法分辨退休和在職的差別,因為體力、年齡和工作都將重新定義,因此政府、企業跟人民都該想想「倘若百歲社會已經勢不可擋,那該如何讓百歲人生快樂富足且充實」。

持續精進,順利完成職場轉型

雖然無人可預測究竟未來社會真正會如何,但是在今後職業結構變化的30年當中,社會一定會需要更多的科技類人才,更多具備優良社交、溝通能力以及高級認知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持續的改進教育體系和更新教育內容,以確保我們的下一代能成為時代的寵兒。而現在在職場的所有人員也需要大量的在職訓練,才能順利完成職業轉型,跟得上時代的變遷,才不至於在退休之後變成一個與時代脫節的人而抑鬱以終。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當中,教育好像20幾歲以前的事情,讀完大學,最多就是研究所,一生的教育就此結束。一旦進入職場,只要稍稍學些零星特定的技能,就能在一個行業中貢獻一生。可是現在發達國家當中,人們平均3、4年就會更換一次工作,更有很多人轉換職業跑道。再加上這些所謂人工智慧年代的衝擊,如何把教育變成一個全民的權利乃至生活方式,是整個社會,包括台灣,不得不思考的了。

現在美國和歐洲眾多的精英高級教育機構和跨國企業創辦的開放平台和線上教育,只是這個思考群體裡給出的一個答案。歐美以及日本社會在過去10年之間,大力提倡退休人員再就業,從政府開始提供全民回校進修、學習的機會。公司也積極改善工作環境,提供靈活工作時間,舒適工作環境,改變傳統人事遊戲規則,讓退休再就業人員從心理和生理上都喜歡重返職場。這些也是整個社會考量的一部份。

子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世界造成知識幾近爆炸的年代,唯有持續學習,而且是快而廣泛的學習,才是今天看得到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