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航罷工看:醫護也很血汗...卻無法說罷工就罷工

醫療政策

「過年假期的9九天中我們只放4天,若是在急診或加護病房單位還得輪值12小時的班。說是12小時,但實際加上提前去病房點班、點藥、看病人,和下班後交班、補紀錄、查data,甚至病人急救時留下來繼續幫忙......這些時間加起來根本不只12小時。

工作的過程中,強大的護病比讓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根本無法坐下來好好吃頓飯或上廁所,而醫師值班1至2天(也就是24小時的工作時數),常常過年遇到急診病患多到數不清時,24小時裡根本沒時間休息。

當別人在團圓圍爐吃年飯的時候,我們正在為了醫院的病人與生命拔河,我們不是不願意放假,而是如果我們放假了,那些病人該怎麼辦?還有誰會願意捨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為了照顧那些跟你非親非故的病人而堅守崗位?醫護人員的使命是救人,我們沒有太多的怨言,只希望能給我們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一位加護病房護理師的告白。

華航機師罷工事件延燒近一週,除了空服員希望爭取最大利益,這場台灣首次機師罷工事件,最主要就是希望「疲勞航班」爭議能獲得改善和解決。

不過,除了空服員過勞外,其實也有許多行業的勞工長時間處於過勞狀態,醫護人員更是其中相當辛苦、卻又因職業型態無法輕易罷工的一個族群。

為何醫護人員不能輕易罷工?

醫改會發言人朱顯光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先別管醫護能不能罷工,「目前連最基本的全體受雇醫師納《勞基法》的保障都沒有,這應該是首先要解決的!」他提到,若無意外,醫師納《勞基法》應會在今年9月正式上路,但僅限於私立醫院受雇醫師,公立醫院主治、住院醫師並沒有包括在裡面,「這跟當初蔡英文總統說的『全體』醫師納入說法有出入!」

朱顯光指出,這幾年在台灣推動醫療改革,每每開會攻防的場域上,出席代表常是醫院經營管理者居多,代表病友團體或基層醫護勞動團體往往沒有發言或參與權。「每當我們提出要求增列病友團體或工會(注意是工會而非全聯會等公會),官員總說那是否由醫改會提供建議名單。」

但他提到,台灣醫療單位要成立工會非常不容易,需要醫院特殊審核及許可方能成立,目前有成立的僅有少數幾間醫院有成立,並非多數基層醫療。「我們不希望衛福部變成『醫院福利部』,只服務高層而不知基層醫護的辛苦。」

當前醫護人員的勞動狀況還有哪些問題?

至於當前醫護人員的勞動狀況還有哪些問題?

根據衛福部公告,護病比入法將在5月1日正式上路,衛福部明定醫學中心護病比1:9、區域醫院護病比1:12、地區醫院護病比1:15,醫事司也公告修正《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若未能符合規定將依《醫療法》開罰5至25萬元,若仍未改善,最嚴重可面臨停業處分。

健保署也表示於今年1月2日起,投入10億持續推動護病比與健保支付連動,並調高加護病房護理費,此項給付新制溯及2018年12月1日起實施。

但這些真的讓醫護人員「有感」嗎?他們的過勞對就醫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目前護理人員的護病比太高,國外的醫院加護病房都是1:1的照護,反觀台灣醫院1:2是正常、1:3不意外,別以為1:2-3只是多一個病人,在加護病房裡的病人常常是重症,除了基本的生理監視器外,呼吸機、連續性洗腎機器、各種連續性的給藥幫浦、嚴重一點的還有主動脈氣球幫浦、葉克膜、人工心臟......等維生儀器要照顧。」

一位加護病房護理師指出,病人身上的各個管路多到不行,定時還有翻身、拍背、換尿布、擦大便、抽痰、給藥、灌牛奶、倒尿、記輸出入量,「中間還有會客時間要和家屬解釋目前病況,突發狀況的急救接新病人就不說了。這樣忙碌的工作環境,或許等我們都倒下之後,大家才會開始注意到我們的需要......」

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郭豐慈也表示,自己是急診護理師,「就職以來,覺得最累的就是接受加護病房訓練那段時間,這是2-3個月的課程、都是用休假時間上課,從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5點,等於週一到日整整2個多月都沒休息到。」

朱顯光表示,目前醫改會也希望能拉勞動部進來保障醫護勞權,避免醫護人員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也希望醫師納入《勞基法》不要只淪為口號,而是真正落實在現行醫療體系中,對勞資雙方才會是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