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急需「勝利」讓貿易戰熄火?專家:中國不可能承諾改革國企

美中貿易

美國總統川普一改先前強硬態度,在台灣時間25日凌晨於推特發文宣布,稱基於美中談判有重大進展,因此決定延後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此番消息釋出之後,激勵上證指數單日狂漲5.6%,外界普遍看好雙方談判「露曙光」,但情況真的這麼樂觀嗎?國內智庫機構則解讀,美方所在意的是,中國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若根本問題不解決,貿易戰隨時可能捲土重來。

貿易戰只有「一個交集」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分析,因為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而川普則是有連任壓力,急需「一場勝利」,因此不論川普也好或是習近平,都有「共識」希望貿易戰盡早結束。 

但沒有交集的地方是,川普目前與以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為首的鷹派談判團隊「沒有交集」,「萊特海澤希望能夠徹底取得結構改革的勝利,不希望像川普這樣急就章…而現在這個美國的談判團隊跟中國也是同樣沒有交集的。」邱達生說。

邱達生指出,從貿易戰打到現在,美國為「買家」、中國為「賣家」的本質完全沒有改變,甚至「去年前11 個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仍持續擴大」,雖然中國承諾額外購買1千萬噸的美國黃豆。但邱認為,長期而言,對於解決美中之間在貿易上的問題似乎沒什麼幫助。

他指出,真正的解方在於中國必須要進行結構改革,也就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包括美方要求中國抑制國家補貼、終止強迫美國企業技術轉讓等,雙方的貿易戰才算稱得上獲得根本解決。

改革國有企業是中國不可能承諾的底線

但讓人質疑的是,中國內部是否願意進行國有企業改革?邱達生觀察,「我們看到最近一次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改革國有企業的聲音已經由大變小,而且在最近已經轉變成,讚揚、歌頌中國國有企業對穩定中國經濟的貢獻…」

「基本上在北京現在的共識是,改革國有企業將會是一個動搖國本的衝擊,所以這會是北京不可能去承諾的一個底線。」邱達生說。

邱達生也預測,將來貿易戰發展可能會演變成兩個情境,一是如果川普撤換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等鷹派談判團隊,明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貿易戰可能熄火;但若萊特海澤團隊與川普取得共識,意味著最快在今年三月海湖莊園的「川習會」之後、慢則在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後,貿易戰將會捲土重來。

雖然美中貿易戰出現了曙光,但恐怕還有不少爭議點需要釐清,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明確指出,「我並不覺得貿易戰結束了,只是關稅這一部份暫告中止」,其他的匯率戰或各別廠商的科技戰,或是要求台廠、美廠分散投資的動作還會持續進行,「就像當初美國跟日本打了30年貿易戰一樣,美中的貿易戰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就結束。」

台灣應該選邊站,做好「供應鏈分流」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長劉孟俊則認為,此次談判川普真的有碰觸到中國的核心問題,「而中國一定很抵抗碰觸我核心利益的問題,所以看樣子這一次談判時間又延長了,我覺得川普嘴巴講談判很愉快、很有進展,但事實上可能是進展有限。」

「沒有國有企業,那怎麼會叫共產黨呢?」劉孟俊說,「中國最重要不可能讓步的是,要在美國的監督底下執行…一個大國崛起,怎麼可能會接受在美國底下做事,所以川普才會要求簽協議,因為協議就具有強制力。」

他觀察,如果川普為了取得勝利也做出部分的讓步,分別以華為案以及晉華案作為談判的籌碼,意味著「當川普的盟友是不是也具有不確定的情況,連加拿大都有可能被賣掉…而台灣自己也應該要警惕才是。」

即便貿易戰談判結束之後,美國也未必不會繼續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而中國未來若要取得海外的技術,最好的管道就是台灣,但麻煩的地方是,台灣部份科技產業既是中國的供應鏈,同時也是美國、日本的供應鏈。

「如果台灣沒有很明確的技術保護,會產生一個現象是,美國、日本或者澳洲,可能也對台灣做技術封鎖…所以台灣應該要設計一個機制,服務美國的供應鏈就不要供應給中國;服務中國的供應鏈就不要供應給美國。」劉孟俊建議,應該要做好「供應鏈分流」,才能避免被波及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