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2.0,是我的「福利」or「負擔」?


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試辦計畫於11月1日起於全國九個地區開始試辦,試辦期將服務約三萬九千人,未來將擴大到全國約81萬人。蔡英文總統在府院黨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時強調,長照2.0是五大社會安定計畫中的重要政策,啟動長照2.0政策,就是要建構一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提升長者生活品質,落實在地安養和在地老化。這項政策要能成功執行,須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完善長照制度實行迫在眉睫
的確,人口高齡化已成為全球人口變動主要元素,由於生育降低與預期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占比逐漸升高,高齡化社會已成為全球人口結構普遍現象;根據國發會人口統計資料,台灣2010年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之比例為11%,也就是約250萬人,2017年的統計點預估高齡人口比例是來到14%,328萬人,然約10年後的2025年,此比例更是高達20%,475萬人。
同時,國內女性結婚年齡由1995年的28.8歲增加到2013年的31歲,婦女總生育率亦由 1995年的1.8人降低為 2013 年的 1.1人;台灣社會的高齡化是確定的現實,也將影響台灣的每一個人,2014年老化指數(老人/幼年人口)為83.4%,平均約6.3人扶養一老年人口,到了2030年差不多平均2.7人就要扶養一老年人口。勞動扶養比的變化,反應出一國完善長照制度的重要性,否則高齡社會的來臨,將壓垮青壯人口照顧家庭的承受力,讓年輕夫婦除了付不起房貸車貸,更不敢生小孩!

長照升級2.0,老問題尚待克服
事實上,台灣推動長照已快20年,相關之政策與計畫包括1998 年推動的「老人長期照護三年計畫」、1998至2007年推動的「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2001至2003年行政院社福委員會推動「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2004 年成立「長期照顧制度規劃小組」,該小組於2005至2006 年進行五項規劃研究委辦案,2007年4月行政院核定「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艦計畫-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從2007至2016這階段的長照,通稱為「長照1.0」;而後,至小英政府上台,遂推展「長照十年計畫2.0」政策。
從過去10年的長照1.0發展經驗來檢討,其實整個照護體系有許多的問題尚待克服,包括:預算不足、照護人力不足、機構品質差異極大、服務方案嚴重不足、宣廣及普及度低、行政作業繁瑣、城鄉資源嚴重落差...等,這些問題並沒有隨長照升級至2.0而化解,反而可能隨著長照規模擴大而更為棘手。

以財源為例,2017年衛福部長照預算需求就達208億,其中最大一部分為「居家服務」就占約100億,第二大項是「創新服務」占約25億,第三是則是「日間照護服務」,約17億,而這只是一年保守經費的估計,依據衛福部說法,預算將隨規模擴大逐年攀升;這部分的財源籌措,目前行政院朝向以長照基金億加長照保險作為支應,基金來源的菸稅有158億元,遺產稅約有63億元,加上其他公務預算勉強可湊到330億元左右,長照保險規模為1100億(政府負擔36%,其餘由雇主及被保險人負擔),總共1430億,簡單算最多只夠花6~7年,離10年的財務差距還一段好大距離,不用想也知道「資方雇主」絕不會同意提高負擔額,最後只能提高被保險人自己出的「保費及自負額」。

 

長照人力薪資不優,年輕人投入意願不高

人力短缺的問題也需克服,長照真正執行是在地方,未來行政管理事務還是在地方執行,而業務增加員額卻不一定增加,使地方政府徒增困擾,以某都為例,長照管理45人,卻要負擔近約15~20萬照護人口的需求;另根據研究顯示,近15年來約培訓11萬名照服員,但其中僅約3成投入實務工作,可以發現學用落差嚴重,究其原因:雖然技術含量不低,但薪資不高工作又辛苦,且社會認同度在年輕族群中不那麼的「時尚」,導致本國年輕人投入意願不高。 
台灣老齡安養的理想型態,仍以與家人同住或居住於離家人不遠,但現實是,由於工業化及都市化的發展,社會型態及家庭結構急劇轉變,隨著經濟壓力的攀升,外出就業的比例漸高,現代社會中大多數的家庭已都無法獨力承擔照顧老人的全部責任。以家庭的角度來看,長照絕對是有需要,我也感謝政府德政,但是在所有東西都漲連稅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超級平庸中產陷落被搾乾投降的年代裡,我只能問政府,長照2.0將是我的「福利」還是我的「負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