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30週年少了吳清友 林懷民、童子賢憶故人

文化產業

3月12日下午,藝文及出版界的大老們齊聚松菸誠品表演廳,本該是歡天喜地的誠品30週年慶祝活動,現場卻是另一番光景──台上肅穆、台下靜默──因為吳清友不在了。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回憶,吳清友是一位夢想家,在台灣股票市場最好的那些年,手上滿滿的現金不去炒股票,反而跑去開了一家注定虧錢的書店,是「頭殼空空」,沒想到,30年過去,竟對台灣下一代造成了深遠影響。

「股票最蓬勃發展的時候,如果家裡沒有個酒櫃,那是很丟臉的,當時大家在餐廳裡喝XO都是乾杯,就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吳先生創辦了誠品,不能想像。……但是,那些家裡裝了酒櫃的先生們,他們的孩子後來卻走進了誠品,或許還在敦南店混到半夜不回家。」他說。

林懷民認為,誠品靠著精心打造出來的環境,以及選書,創造出一種美學與教養兼具的品質,讓人們逛書店時,不再只為了閱讀,更像一種風尚,「於是,當那些年輕的孩子們成家,有自己的房子,他們會給自己蓋一座書櫃,……這樣的影響不是一天兩天能達到的,是30年,那真是一個課業,也是一個可以慶祝豐收的季節。」

誠品的價值,書店並非只為營利存在

說起誠品,老讀者的心情或許有些複雜,大約十年前開始,不少人都發現誠品的「商場化」,不過,在那個坊間流傳著「去誠品看書,到博客來買書」的年代,或許是一種必要之舉,或許,一切也只為了守護獲利每況愈下的實體書店。

不過,論及誠品存在的價值,林懷民倒是給了一個例子,「3個月前,我帶著一些外國記者,其中有英國《衛報》的一個評論家,曾經去北韓待了幾個月,出了一本自己拍攝的攝影集,那時候才剛出版兩個月,……他看見那麼大一本關於北韓的書,就擺在誠品,很不能想像,又問『有人買嗎?』我說『不知道,但是誠品一定會擺出來。』」

「我們要感念這個從(台南)馬沙溝走出來的孩子,吳清友先生,他是一個夢想家,他開書店,也天天讀書。」他說,當吳清友過世時,自己第一次走進故人辦公室,只見四處堆滿了書籍,且上面都加了各種眉批與小紙條,「我都不知道他怎麼有這麼大的精力,去做這樣(知識)的追尋。」

吳旻潔說,父親吳清友創辦誠品的勇氣,有一部分來自林懷民創辦雲門。(攝影/徐珍翔)

30年像在彈指之間,童子賢、林懷民憶老友

活動上,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童子賢也感性發言。他說,30年既是一段漫漫長路,有時候又像在彈指之間,「差不多在誠品開幕同樣的時間,我也參與了華碩電腦的創辦,都是在1989年。那一年,有很多影響深遠的事情留在我記憶裡,……那時候,我住在永和,天天要去長春路的華碩上班,經過中正紀念堂就會看見一朵野百合,想一想,好像都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情。」

「30年下來,隨著財富累積,多數人的生活,多多少少也獲得了改善,不過,在這個同時,社會也要避免過度功利主義,……」他提到,一路走來,或許整個社會有很多無法盡如人意的地方,但自己最近看見新書《之間: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旅程》扉頁上,一段吳清友曾說過的話,或許值得大家思考,「能不能用一種減法的觀念去思考人生,有時候,如果感覺迷茫了,要去思考自己的本質,不妨把財富、社會地位,很多很多的添加物拿掉,就可以好好看一下,人生的本質是什麼。」

談起關於吳清友的新書,林懷民則說:「我這兩天讀那本書,在想著吳先生的時候,也想起了自己年輕最喜歡的電影明星,是演《夢幻騎士》的彼得·奧圖,那時候在看這部電影,我是在電影院裡面痛哭的,到今天,有些時候還會想起裡面那首歌,『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我想,夢想是唯一沒有辦法從一個人上拿走的東西,當我們放棄了夢想,也等於放棄了自己。」

誠品的下一個30年?吳旻潔:無從預料

當麥克風交到誠品董事長吳旻潔手上,她說,員工都建議自己發表關於「誠品的下一個30年」,但實際上,她心中只有四個字可以說明──無從預料,因為一切的演變都太快了,「不過,如果是下一個10年,倒是可以說。」

她指出,誠品未來有六大面向要努力,首先,是成為一家連鎖但具獨立精神的書店,要完成各地差異化經營,其次是成為讀者找書的第一站與最後一站,再來是希望成為文創產業的推廣平台,並成為主題社群聚集的社區中心,更進一步發展為閱讀與生活的全通路平台,甚至要做到文化觀光的旅程設計導遊。

吳旻潔說,童子賢對誠品在財務、經營面上的支持,已非「貴人」可形容,是恩人。(攝影/徐珍翔)

「整體而言,下一個10年,誠品要努力的方向,不是在哪開了幾家店,真正要去挑戰的,是已經存在,或者將要發生的空間,如何去擴充它們的可能與身分,讓更多人親近、善用。」她說。

誠品30年了,在這個凡事數位化的時代裡,未來只怕是漫漫長路險又陡,吳清友之女想要怎麼走,能不能繼續影響一代人,或許新舊讀者們也在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