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yes123求職網最新調查,合計有八成一(81.1%)的女性勞工認為,目前的職場壓力大,其中四分之一更達到無法承受的程度,主要是因為「工作表現沒有反應在加薪上」、「職場成就感低落」、「上司情緒化,難溝通又不尊重下屬」、「工時太長」、「工作表現沒有反應在升職上」等緣故。
撇除主觀感受,從客觀數據來看,調查也指出,受訪者目前所任職的公司,女性主管平均只占25.5%,換句話說,四分之三的主管仍為男性;至於本身為主管職的女性受訪者,僅10.8%,且平均花了5.6年才爬上該職位,其中的18.9%更表示「自己花了10年以上晉升」。
整體而言,調查發現,仍有半數以上的女性上班族認為目前所處工作環境「性別不平等」,在過去職涯中,六成都遭遇過求職(應徵)歧視的窘境,主要狀況有:「被追問婚育計畫」、「被挑剔長相外型、身高體重」、「被追問感情狀況」、「被要求上班時的打扮或穿著」、「被追問是否請過生理假」,以及「以體力、力氣不夠為由,求職遭拒」、「因性別,被質疑產(行)業專業度」等等。
更糟糕的是,即使順利錄取,仍然有63.9%的人透露,曾經遇過與男性同仁「同工不同酬」的狀況;而且這些女性上班族更預估,月薪至少平均要增加6299元,才能消除「同工不同酬」的窘境。
職場不平權的情況,恐怕還有一件事。調查指出,合計有65.3%的女性上班族都表示,自己曾經「遇過職場性騷擾」,其中包含29.9%屬於「言語性騷擾」,16.6%屬於「肢體性騷擾」,另外18.8%則是「言語、肢體性騷擾都碰過」;對此,僅47.4%當場抗議、表達不滿,表示其餘52.6%仍選擇「隱忍」或「沉默」。
同工不同酬、職場性騷擾,她們都遇過
「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老闆工作分派不公平,最不能接受的是跟我相同資歷的男同事,工作內容比我少,但薪資比我多了一萬元,詢問主管得到的回覆是,男生有養家壓力,薪水會比較多。」面對職場性別歧視滿腹辛酸,Hedda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行銷專員,月薪僅22K,除了負責產品行銷與媒體活動、資料分析及市場調查、企劃案,還要負責行政庶務、維護辦公室整潔,天天桌上文件堆積如山,被迫加班到凌晨,半年後身體不堪負荷,黯然離職。
她回想畢業後求職,經常會被面試官問起感情狀況「有沒有交男朋友?」直到錄取後主管才告知「因行銷工作性質需頻繁加班,認為錄用女性單身者比較能全心投入及配合加班」但也因此下班後及假日的時間,幾乎都在工作中度過。
另一名26歲的Sally也有過關於性別的不愉快經驗,她說,自己從大學多媒體設計系畢業後,花了3個月積極求職,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沒想到卻是惡夢的開始,「那時候在一家設計公司工作,月領28K,可是到職後才發現,自己除了要負責網頁維護、程式修改,還要包辦美編及行政,工時可以長達12小時,常常得忙到凌晨才能下班。……最誇張的是,還有資深男同事深夜猛傳訊息示愛。」
Sally回憶,當時被資深男同事以猥褻言談性騷擾,一開始還只是在臉書一般閒聊,直到一次兩人留在公司加班,對方竟然說出「以後還是別一起加班好了,我怕我會把持不住。」後來在茶水間裝水時,對方還故意碰觸她的臀部,甚至摟腰,為了維護安心上班的權益,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向上司舉發男同事的惡行要求處理,結果反而被告誡不要張揚,後來公司也沒對該男性員工做出處置。
由於該設計工作不僅被性騷擾,每週還得熬夜趕工4天,連假日都得帶工作回家繼續加班,導致免疫力低下、經期大亂,連向主管請生理假也履履遭刁難;後來她跳槽到科技公司,在工作上力求表現,展現能力,上司也不因她女性身分而有差別待遇,目前已成功升任管理職,年薪70萬元,算是擺脫當初的「薪貧族」。
她感嘆第一份工作的惡劣環境,公司無法感同身受地保護員工,也抱怨曾在門市工作中,一度被人貼上花瓶等負面標籤,對職場中的類似狀況,她至今仍無法理解。
女性婚後、生育想重返職場,專家:對現況感到憂心
談起女性在職場中的不平等,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為,要建立更為友善女性的職場環境,建議企業主管、老闆指派公務時,應該先屏除性別刻板印象,「例如外派、出差洽商、簽約場合,有些人會刻意避開女性同仁,……實際上應該給予同等競爭加薪、升遷的機會。另外,女性上班族也要適時展現企圖心,凸顯自我工作態度與能力的優勢,有時與男性同仁具互補作用,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職場綜效。」
不過,對於現況,楊宗斌仍感到憂心,畢竟以現況來看,結婚或生養育小孩後,女性想重返職場、二度就業,都可能被迫換職位,甚至是換公司、換行業,結果導致薪資下降,「因為官方的『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顯示,女性結婚後的離職率為29.92%,復職率為51.10%。……如果升格為人母的話,幾乎是等到子女快上小學,才會選擇再回到職場,這中間有著五年多的『工作空白期』,想要拿到離開職場前相同的薪資,或者恢復同樣的職位,確實不太容易。」
因此,他建議,除了法規保障外,政府也應該提出更實際的生養育補貼政策、銀髮照護福利,甚至是購屋安家的協助等等,降低生育後的經濟壓力,「一方面可以鼓勵女性勞工,在生養育孩子一段時間後盡速重返職場,另一方面則是讓女性勞工無後顧之憂,提高生育率,長期來看,也解決了少子化問題,未來的勞動力自然會跟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