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磚揚名海外 一個竹科工程師花20年為「她」打造了一座博物館

文創產業

從搶救、保存到復刻花磚,徐嘉彬的團隊近來更設計花磚文創商品,打造屬於年輕世代的「台灣花磚」。

一片瓷磚,承載多少歷史歲月的痕跡?位於嘉義市的台灣花磚古厝博物館,保存大量俗稱「花磚」的彩瓷面磚,全都是由館長徐嘉彬花了20年時間親手搶救而來。最近,他與團隊成員更成功復刻百年前早已停產的花磚製作技術,希望讓民眾重新感受台灣花磚昔日華麗風采。

搶救花磚不遺餘力

在新竹科學園區任職的徐嘉彬,就讀台大機械系時,為追求女友,以女友居住老屋上的花磚為話題,沒想到因而迷上花磚。與女友結婚後,他更一頭鑽進五彩繽紛的花磚世界,20年來耗盡青春和積蓄,跑遍全台搶救花磚及蒐集花磚家具。

2016年,徐嘉彬花一千餘萬元在嘉義家鄉買下一幢屋齡超過60年檜木古厝,展示自己多年來逾千片、超過500種圖樣的花磚收藏品,打造國內獨一無二的「台灣花磚古厝博物館」。

徐嘉彬表示,花磚源於歐洲,在英國稱為維多利亞瓷磚,日本人在明治維新後大量仿製和外銷,並於日治時期引入台灣,讓台灣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花磚文化。

1915年至1935年間,為台灣花磚鼎盛時期。在早年社會,「花磚可說是財富的象徵,大多鑲在建築牆面或屋頂,能使用花磚的人家非富即貴。」徐嘉彬解釋說,隨著二次大戰爆發,花磚於1935年停產而逐漸沒落。不過,在這短短20年間,花磚透過工匠巧思與精湛技藝在全台各地古厝牆面和屋頂上美麗綻放。

從台灣各地老屋上搶救下來的花磚,片片都是立體浮雕手工彩繪。每片花磚背後都蘊藏一棟古厝、一個家族的故事。即使同一紋樣,也有平面、浮雕等技法。主題有花卉、動物、人物、山水、水果、幾何圖形等,蘊含吉祥又討喜的寓意。

「石榴代表多子多孫、蘋果象徵平安、桃子是祝人長壽。蝙蝠是福氣意思,鶴則代表長壽。」徐嘉彬解說花磚圖樣的意義,片片如數家珍。除了建物外觀,台灣早年也會將花磚運用在家具上,例如媳婦椅、公婆椅、紅眠床的床眉、腳踏及梳妝台等,如今都是少見珍品,成為許多收藏家的目標。

隨著經濟發展、時代變遷,以前嵌在老屋上的花磚正快速消逝中。據徐嘉彬估計,過去上萬棟的花磚老屋,如今只剩下不到數百棟。不捨那20年輝煌就此煙銷灰滅,徐嘉彬除了搶救和保存花磚,更與志同道合的夥伴耗費鉅資投入技術研發,決心要讓花磚在台重生,期盼讓花磚文化世代傳承。

花磚文創走入生活

2016年,徐嘉彬團隊開始研究花磚產製,但消失百年的技術絕非一蹴可幾。當時,他與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合作,找到當地已有開窯4、50年資歷的專家協助燒製花磚素胚。歷經數次失敗後,素胚總算漸漸穩定,但接著要面臨「釉」的考驗。

「釉的部分最困難。」徐嘉彬解釋說,釉藥配方及在何種溫度變化下會讓釉產生何種色彩,當中成分比例的調控與升溫曲線的紀錄相當繁複精細。因此,他形容每次開窯都是一場「美麗的賭注」,直到開窯後才能確認成品是成功或失敗。

徐嘉彬表示,手工花磚製作繁複困難,讓花磚產製技術瀕臨絕跡,導致許多老屋重建或維修時,原先嵌有的花磚可能破損、消失,即使屋主想重現當年美麗花磚,卻也找不到人生產,相當可惜。

「我們真正想做的是,讓花磚在台灣重生,重新走入民眾生活中。」徐嘉彬語氣堅定地述說成立博物館的理念,也期待花磚能打入建材市場,有朝一日重回真正屬於它的地方。

台灣花磚古厝博物館內展售的文創產品,大多數都是歷經上釉窯燒而成的彩瓷面磚,保有立體浮雕質感。其中,花磚竹杯墊更獲選為外交部的外交伴手禮,不僅具有台灣味,別致又實用。

目前,已有飯店、民宿及咖啡館採用徐嘉彬團隊研發的花磚飾品,臉書台灣分公司成立時,也指定600片花磚用於其辦公室裝潢上。去年,台灣花磚古厝博物館與博客來書店共同打造3款花磚紅包袋,今年再與天仁茗茶合作推出花磚茶禮盒,並設計10套精美花磚卡套。

「我們主要採取產品銷售與授權並進的模式。」徐嘉彬說,授權給博客來書店、天仁茗茶等知名品牌,除了互蒙其利,也希望提升台灣花磚的能見度。此外,台灣花磚古厝博物館也受邀到台北故事館、台南林百貨展示,述說台灣老花磚的故事。

繼2016年透過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Aix Marseille University)將台灣花磚文化與世界多國花磚併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美、英、法、日等國也陸續有學者專家前來交流,並表達合作意願。

台灣花磚揚名海外

去年,台灣花磚古厝博物館受邀到日本最大的百年INAX生活博物館(INAX Museum)展出,也遠赴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國立建築博物館展覽花磚工藝。

花磚是台灣獨一無二的文化。近兩年來,徐嘉彬與匠師合作,採用台灣蘭花、蝴蝶、石虎等特有圖案,讓花磚蘊藏更多本土文化意涵,「台灣花磚古厝博物館規模雖小,但底蘊深,更要傳遞台灣花磚文化的美好,讓世界為之驚豔!」

本文轉載自「台灣活力創業家」<原文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