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秒知道是否要回診!台大靠AI判讀術後傷口狀況…準確率達9成

醫療科技

「台大每天有這麼多台手術,之前觀察像闌尾炎的病人,回家後傷口到底有沒有感染,就在想如果增加頻率和方便性讓病患去檢視傷口,他們若出現問題就能很快解決、避免傷口惡化。」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志浩表示。

為了追蹤術後傷口,及時偵測傷口異常狀況並更快提供建議,3年前台灣大學與台大醫院共同開發「智慧術後傷口追蹤系統(AI-SWAS)」技術,建立人工智慧(AI)平台與手機App,希望利用人工智慧(AI)演算法,針對傷口進行分析,可以偵測術後傷口紅、腫、壞死及感染的狀況。

10秒判讀傷口復原狀況!病患看顏色就知是否要回診

戴志浩先解釋,傷口分急性和慢性,「開刀、手術的傷口屬於急性,1、2個月都沒有好的傷口就屬於慢性,通常術後一週如果感染,傷口就很容易惡化。」不過現在患者有機會不用再透過漫長的掛號、排隊、等回診,就能及時與醫師追蹤傷口復原狀況了!

戴志浩表示,智慧術後傷口追蹤系統(AI-SWAS)平台主要是利用人工智慧(AI)演算法,針對傷口進行分析,可以偵測術後傷口紅、腫、壞死及感染的狀況,只要花10秒鐘就能在手機上判讀傷口復原狀況,如有異常會進一步通知醫師,並請病患提早回診或是做後續治療。

AI-SWAS系統以不同顏色代表傷口不同狀態,「像是藍色就是傷口壞死、紅色就是傷口發紅、粉紅色代表傷口腫起來,黃色則是傷口感染,要趕快回醫院報到。」戴志浩也提到,目前AI-SWAS系統在傷口狀態(正常或不正常)的試驗中,得到90%的準確度,至於傷口症狀(腫、壞死、出血、膿)的實驗中,得到了91%的準確度。

台大團隊靠AI判讀傷口復原狀況,螢幕中藍色代表傷口壞死、紅色就是傷口發紅。(攝影/陳稚華)
智慧術後傷口追蹤系統(AI-SWAS)平台只要花10秒鐘,就能在手機上判讀傷口復原狀況。(攝影/陳稚華)

為何靠AI及時判讀傷口很重要?

參與設計智慧術後傷口追蹤系統(AI-SWAS)台大醫電資所徐瑞澤也表示,新一代的智慧術後傷口追蹤系統,在傷口照片的判讀部份,已進入軟體自動判讀。「這項研究共針對46位病人拍攝131張傷口影像資料,先收集手術後每一天傷口的圖片做為資料庫,讓人工智慧學習辨別。」

徐瑞澤指出,AI-SWAS平台還包括修正病患上傳照片的編修軟體,修正明暗、顏色等問題,減少誤判的因素,也已經可以做到順利剃除皮膚上刺青被視為傷口的技能。目前該套系統僅限醫院內部、在Android平台上使用,預計最快2個月內可在Google Play商店上架,iOS平台則預估要再等4-6個月。

那麼,為何靠AI及時判讀傷口很重要?

AI-SWAS平台自動判讀,可以提供類似專家的第二意見,大幅減少醫護人員人工判讀的時間。戴志浩認為,「醫生可以透過這個平台,看我們的判斷跟資料庫有沒有一樣或矛盾。像是糖尿病病人傷口感染會紅腫痛,但他的末梢神經可能反應比較慢;或是像闌尾開刀的病人,有些反應比較遲鈍、化膿可能也沒感覺,等發覺感染常常是2、3週後。」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志浩(左)表示,病患透過這個app得知傷口有異常後,能提早回診或是做後續治療。(攝影/陳稚華)

除了即時讓病患知道是否要回診,病人也獲得類似專家的第二意見,戴志浩指出,「對病人來說等於多一個人幫他看診,像有些病人手術後醫師可能擔心傷口會有問題,但他也無法叫病人每天回來看,透過這個平台也讓醫護人員以更便捷的方式進行遠端照護,節省病患往返與醫護工作量。」

目前這套系統主要在院內使用,但病人已可在家下載試用版本,戴志浩表示評估後續還須解決相關法律層面問題,未來才有機會廣泛運用。台大醫院也計劃在未來1年,將這套系統運用範圍擴大到各類傷口照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