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韓國瑜「公設保留地解編」老代書:小心背後利益關係

房市政策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裁示,將通盤檢討至今仍遭限制使用,卻始終未被徵收的1678公頃私人「公共設施保留地」,打算還地於民。對此,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直呼此舉對人民是「大好」,因為許多公設保留地都位於最精華的地段,若能因此釋出,對高雄發展絕對有利。

「不只高雄,其實全台都有很多公設保留地,按照法律,政府在一定期限內沒使用,就應該歸還給原地主了,但是政府一直沒有執行,老百姓就算提出異議也沒用,因為政府根本沒有經費去徵收,就不理他們了嘛,……你要想,公設保留地大多都在優秀、好的地方,如果這次真的解編,土地能夠放出來,當然會增加高雄的投資機會,建商推案的機會增加了,那對市場的穩定供給,一定會有幫助嘛。」他說。

不過,他也納悶,自從《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上路以來,許多私人的公設保留地已輾轉落入政府之手,沒想到至今高雄民間還存留如此龐大的面積,「我不知道高雄為什麼還會留那麼多,因為在過去一段時間,公設保留地可以容積移轉,那政府不徵收嘛,地主就賣給開發商,拿去做容積移轉使用,很多都被賤價容積移轉掉了。……不過,就算這樣,我覺得這次其他地方政府也要比照辦理才對,既然不用了,就應該釋出來嘛。」

從容積移轉看保留地解編,小心背後利益關係

針對所謂的容積移轉,一名擁有40多年經驗的老代書舉例,「大原則就是,如果建商在台北市有建案,當時就會去收購台北市符合容積移轉規定的公共設施保留地,比方說一些公園、廣場預定地,接著再捐地給市政府,去換得容積移轉,讓自己原本的建案可以蓋得更高。……對政府來講,因為沒錢徵收嘛,透過憑空生給建商的容積,就等於是徵收費一樣,最後還是取得土地,在當時比較像是一種策略性的政策工具。」

「當初容積移轉一出來,就有些人成立容積公司,專門先去收購各種相關土地,再轉手賣給建商,所以早期那些容積公司都賺飽飽了,他們跟地主收購的行情通常是公告現值的10%,假設公告現值1000萬,他就用100萬去買,那對地主來講,反正一塊地放了幾十年也不能用,有錢不拿白不拿。……接著一轉手,容積公司賣給建商就是三五倍的利潤,但建商也取得了自己在更精華地段建案的容積,等於是容積公司賺、建商賺,只有地主最吃虧。」老代書透露。

也因此,老代書提醒,當一個新政策要出來時,民眾更應該注意背後相關市場的異動,「比方說,現在要哪些土地可以解編、不能解編,其實都有一些條件,那後面就可能藏著利益關係了,……很多都是政策要出來以前,內部會先知道,那一些關係好的外部人,可能就會先去卡位,假設一個區域未來可能解編,就是有些消息靈通的人會提早去買下來,這種都是政商之間非常敏感的事情。」

解編的正義,學者、業者看法分歧

站在都市發展的角度,台北市前副市長、學者張金鶚擔心,一旦地方政府貿然解編公設保留地,往後恐怕會陷入困境,「公設保留地是都市發展很重要的規劃之一,當初的確是因為政府沒錢徵收,造成人民的困擾,……可是有個問題,一解編,公園沒了、學校沒了,以後要再發展就更困難了,所以這是一個長遠的計畫,會有一點難度,但現階段重點還是充分檢討,先看看相關都市計畫到底有沒有必要,否則貿然就解編掉,只會造成以後很多困擾。」

從民眾的立場,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則說,高雄解編公設保留地,整體是利大於弊,「對於那些長期被困在這件事情上的民眾來講,這件事情當然是好的,畢竟過去他們受限於法規,一直沒辦法處理自己的土地,而且這件事情還會越來越複雜,……因為隨著時間增加,繼承的狀況會跟著變多,土地分割也越來越細碎,這樣下去,其實是無助於都市發展的。」

「另一個好處是,因為很多都市計畫都沒有去檢討,趁著這次機會,好好去做一次總檢討,對高雄來說其實也是好的,……可能有些地方本來規劃工業用地,現在需求沒那麼多,有沒有可能因為解編去做一些改變。當然,如果是以公設地來講,說來說去,還有錢的問題,以後地方政府也不用去編預算做土地徵收啦,讓市場自然去活化它嘛,那因為解編,民眾的土地更好賣了,政府也有稅收啊,反而還可以賺到錢。」她說。

不怕供給過剩?建商搶地原因是不得已

至於對房市有何影響,徐佳馨不諱言,近期高雄在「韓流」帶動下,房市表現不差,如今再加上公設保留地解編的話題發酵,價格確實有往上飆漲的可能,「解編最大的好處,是這些公設保留地的持有人,他們的土地可以進入市場裡面,成為新的供給,……有些人會覺得這是不是有炒地皮的嫌疑,但我們站在地主的角度,他們被限建五十年了,好不容易等到了,終於可以解脫了,其實也不算是一件壞事啦。」

但高雄沒有供給過剩的問題嗎,建商幹嘛買?她直言,高雄的狀況和桃園其實類似,因此不妨從桃園經驗來思考,「桃園有很多投資者、建商,都把籌碼放在土地上,所以像是京城、興富發、遠雄,這一波下來,他們雖然不急著蓋房子,但都會先買土地,……現在建商搶地搶得滿凶的。」

「這件事情,我這樣說好了,上市櫃公司現在都採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s),變成興建、銷售完工後才能入帳,這對建商來說,代表手上不能沒有案子在推,所以為了讓帳面漂亮,建商必須手上一直要有土地庫存,否則就等於這家公司根本沒有在運作,就像之前有家高雄的建商,才用超乎行情的價格買了一塊地,背後原因也是不得已──因為他們手上已經沒有庫存了。」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