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金曲博士」馬丁助泰勒絲打造10年來最成功專輯...事實上他並不是一個人

書摘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創作天才腦筋聰明、神經質,靠自己達成超凡卓越的創意事蹟。他們在某種類似「小屋」的地方,單打獨鬥。

這個形象在流行文化中一點一滴慢慢向上滲透,沒有數百年,也有數十年的時間了。東尼.史塔克在《鋼鐵人》漫畫及後來電影版的帝國中,是獨來獨往的天才。他經營一個大型企業王國,打造出自己的鋼鐵人裝備。但這個想法不只存在於虛構世界;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伊隆.馬斯克經常被比作東尼.史塔克。

可是,單打獨鬥的天才神話顯然沒什麼道理。伊隆.馬斯克雇用成千上萬名員工,幫助他打造未來科技。好幾百年前,莫札特花了數不清個小時向老師學習,而且找到許多合作夥伴。

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創意屬於團隊活動,但是在我們的文化神話裡,重點依然極度放在個人—至少美國是這樣。我承認自己也是罪魁禍首:我說的故事大都是個人的故事,而非他們周遭那些團體的故事。

忽略創意的社會面向,後果很嚴重。

創意社群中最重要的四個角色

研究顯示,在周遭建立社群,對於達到世界級的成就來說非常重要。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分析了兩千多位科學家和發明家的社會網絡。這項研究證實,從發明家的人際網絡得以預測表現、生產力,甚至職業生涯的長短。

另一項研究發現,許多領域的世界級表演者(從藝術家到運動員)都曾經跟經驗豐富的嚴師學習。

另一項以成功藝術家為對象的研究發現,某位藝術家的聲望高低,跟他們和多少成功的藝術家往來有關,包括同一世代及不同世代的藝術家。

意思不光是要有合作對象這麼簡單。我發現創意人士的網絡中都有四種不同的角色:大師級老師、互相衝突的合作對象、現代繆思、舉足輕重的推手。每個角色都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群人擔任。沒有一個角色的重要性亞於其他角色:只要少了其中一個,創作成功的機率就會變低。這些角色加在一起,即形成我說的創意社群—直接或間接影響個人創意流程的一群人。

創意社群是創意產生過程相當重要的一環,卻也是最少人研究的一環。

在我的訪談過程中,發現這四種角色至關重要,還瞭解到創意人士是怎麼找到(或吸引)這些關鍵人物。

在接下來幾頁,我們要回答兩個關鍵問題:這些人為什麼如此重要,以及深入問題的核心—要怎麼找到他們?

就從打開廣播開始吧。

大師級老師

泰勒絲的專輯《1989》至今賣了超過一千零十萬張,有三首冠軍單曲,咸認是這十年來最成功的專輯之一。

想到泰勒絲,大家可能會先想到她拍的可口可樂廣告:泰勒絲在後台寫她的暢銷歌曲〈22〉,漫不經心地彈著吉他和弦,在日誌上潦草寫下歌詞。她展現一種有機、不費吹灰之力的創造力。

不過,當你瀏覽唱片封套的說明文字(或現在的網際網路),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故事。泰勒絲的歌曲ㄍ幾乎都有共同詞曲作家。她那張專輯的三首冠軍單曲呢?三首都是跟馬克斯.馬丁(Max Martin)和歇爾貝克(Shellback)一起創作。

誰是馬克斯.馬丁,誰又是歇爾貝克(他真的沒有姓氏嗎)?

你可以稱呼馬丁為「暢銷金曲博士」,但那樣實在低估了他的成就和才華。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曾經封他為「你所有愛歌背後的斯堪的納維亞祕密」。馬丁其實是現代流行樂之王,在創作過最多冠軍單曲的人士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約翰.藍儂和保羅.麥卡尼。他的冠軍單曲包括凱蒂.佩芮(Katy Perry)的〈親了一個拉拉〉(I Kissed a Girl)、紅粉佳人的〈那又怎樣〉(So What)、魔力紅的〈最後一夜〉(One More Night),以及其他十九首歌(等這本書出版,還會累積更多)。

歇爾貝克為馬丁工作。除了他以外,還有好幾十人不是為馬丁工作,就是接受過馬丁的訓練方式。舉例來說,馬丁教過路克博士(Dr. Luke);路克博士為泰歐.克魯茲(Taio Cruz)和凱莉.克萊森(Kelly Clarkson)寫過暢銷金曲。他還教過薩文.科特查(Savan Kotecha);薩文.科特查為當紅男子團體「一世代」(One Direction)寫過多首名列前茅的暢銷歌曲。馬丁門下還有班尼.布蘭科(Benny Blanco),他接受過路克博士的指導,所以也是馬丁的徒子徒孫。布蘭科後來也為小賈斯汀和魔力紅寫了冠軍單曲。

看看二○一四年到一六年的美國告示牌冠軍單曲,就會瞭解馬丁的影響力有多大。那三年中,共有二十九首冠軍單曲,百分之二十一是馬克斯.馬丁的創作或是他跟別人合寫的,百分之七則是馬丁的門生所寫。這代表幾乎每三首告示牌名列前茅的單曲,就有一首是一小群朋友和同事創作出來的。那還只是冠軍單曲而已,不包括其他由馬丁和他的同伴創作、「只」進入十大或百大排行榜的單曲。

120位高成就者都曾向大師級老師學習

一小群詞曲作家是如何主導一個創意領域?

馬克斯.馬丁的才華不只有一副好耳朵,他還教別人運用他的作詞作曲方法。亞特瑟.畢爾吉松(Arnthor Birgisson)曾為山塔那(Santana)、席琳.狄翁、珍娜.傑克森等歌手寫出人氣歌曲,也接受過馬丁的指導。他在一場會議被問及流行歌曲的要素,當時他解釋,這位瑞典前輩教他一個公式。歌曲的要素?「一首歌永遠不要使用超過三段旋律……除了這三段,副歌可重複主歌的一段或歌曲的段落,這樣進入副歌的時候,你已經聽過副歌了,但其實主歌正要開始。」

馬丁教他的門生,創造有熟悉感的歌曲時會遇到哪些限制和公式,還幫助他們讓作品臻至完美。就像我先前在討論刻意練習的章節所提到的,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並得到回饋,是發展跟磨練創作技巧的重要步驟。

邦妮.麥姬(Bonnie McKee)是作詞人,跟馬丁以及馬丁的夥伴都有合作關係。她合寫的歌曲,有泰歐.克魯茲的〈絢爛煙火〉(Dynamite)、凱蒂.佩芮的〈加州女孩〉(California Gurls),以及其他數不清的歌曲。她在接受《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專訪時表示,為馬克斯.馬丁寫歌「非常有數學性,一句歌詞要有特定的音節數,下一句必須跟上一句有所呼應」。

結果,數學是寫出傑出流行歌曲的核心要素。實際上,馬丁曾經將他的創意流程稱為「音律的數學」。他的理由很直接。如麥姬所說:「人們喜歡聽他們聽過的東西,讓他們想到童年,還有他們父母聽的東西」。

我們可以說,他們喜歡聽到熟悉的東西。

馬丁也給了麥姬精進技巧所需的回饋。她說:「我會寫出我覺得很棒的東西,但如果聽起來不對,馬克斯就不會喜歡。」在創意流程中,像馬克斯.馬丁這樣的大師級老師至關重要。馬丁這樣的人之所以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們達到的成就,超越了一般經驗豐富的從業者。畫家強納森.哈德斯提在南達科他的畫室找到大師級的老師。安德魯.羅斯.索爾金和年紀較長、更有智慧的作家當朋友。

大師級老師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功能:他們讓學生瞭解有哪些限制,而且會透過意見回饋,協助學生刻意練習。吸收了這些限制,能讓學生在精進技巧的同時,進步更快。

回到一九八○年代初,當時,有一位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百二十名高成就者的人生,從數學家、雕刻家到運動員都有。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於追蹤這些高成就者小時候的生活,探究是哪些共通點(假如有的話),使他們擁有非凡的成就。這位研究人員將他的發現集結成冊,書名叫《培養青少年的才能》(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其中一項重要發現是:不論哪個領域,他研究的對象,每一個都曾向大師級老師學習。

那你要如何吸引到大師級老師呢?彈一彈手指就行了嗎?為了找出答案,我到洛杉磯拜訪一個從搖滾明星改行當投資客的人士。他交友廣闊,從富可敵國的雜貨店經理,到穩坐音樂排行榜寶座的嘻哈超級巨星,都是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