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大買債券ETF風險大增 曾銘宗、顧立雄到底誰有問題?

金融動態

立法院財委會20日聽取金管會對壽險國外投資匯率風險的專案報告,內容指出,台灣從2001年降息以來,除了在2008年金融海嘯升息到3%以上之外,長期處於低利環境,造成保險業尋求國外報酬率較高的投資標的。

尤其,壽險業2018年全年匯兌淨影響數為負2323億元,已創下歷年來新高,歸咎其原因,在於台美利差持續拉大,導致避險成本狂增,也讓業者的海外投資風險擴大。

台灣海外投資近7成,高出其他鄰近國家

事實上,台灣人愛買儲蓄險的程度居於全球前段班,2017年保險滲透度(保費占GDP比率)已達21.32%,居全球第一高;且人均保費4195美元,排名全球第三名。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1月為止,壽險業海外投資總額為16.73兆,約占整體資金24.58兆的比重高達68.06%。

對此,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提出質疑,日本保險業海外投資金額僅占整體資金21.6%、韓國8.3%、中國大陸只有2%,甚至美國也只有12%,反觀台灣高達68%的資金投入海外,相當「不正常」。

但為什麼會造成這個問題?郭正亮指出,就是來自過去有高利率保單動輒6~8%,壽險公司為了降低資金平均成本只好拼命去拉新保戶,而新保戶利率還高達2.5%且宣告利率也超過3%,逼得壽險公司必須赴海外爭取投資更高的報酬率,「也因為如此,造成國際壽險公司全部退出台灣…在低利率的全球環境下,我們台灣壽險業是高風險行業。」

郭正亮警告,若台灣壽險業長期存在的結構問題性問題不解決,只會落入惡性循環。

壽險大買債券ETF,南山、富邦、台壽保三家遭點名

除此之外,因壽險業在海外投資上限設有個天花板,因此也衍生了一個問題是,壽險大買債券ETF,試圖規避海外投資上限。由於債券ETF是新台幣計價,不用計入國外投資額度,加上業者可減少避險及匯兌成本,也讓債券ETF成為壽險業新寵。

而顧立雄則首度公開點名,大買債券ETF的前三大壽險公司分別是南山人壽、富邦人壽以及台灣人壽。但是否藉著買入債券ETF來操縱損益?金管會將進一步了解。

顧立雄進一步解釋,從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的角度來看,目前投資債券ETF的風險係數是8.1%,也因為是新台幣計價,保險業則不需要避險,只是投資國外將反映在淨值上。他強調,目前看起來還不至於影響保險業的經營健全性未來將建立預警指標。

壽險業海外投資逐年增加,是誰的問題?

有趣的是,壽險業海外投資年年增加,究竟是誰的問題?20日的財委會上也上演金管會前、後任主委的爭辯。

根據國民黨立委、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出示的數據顯示,國內63檔債券ETF幾乎全由保險業吃下,保險業投資債券ETF總額達5687億元,而這個趨勢也特別明顯在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任內大幅增加。他指出,壽險業新台幣投資卻沒有避險,投資風險恐過大。

但現任顧主委則是反擊,過去曾銘宗擔任金管會主委時,開放國際板債券,可不計入國外投資,才讓保險業的海外投資超過新台幣16兆元。

壽險業不投資台灣....

對於任內開放開放國際板債券,可不計入國外投資遭到現任主委顧立雄反擊,曾銘宗解釋,當初他雖然在任內開放保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免計入海外投資限額,但是他後來當立委的時候,有建議要提案修法。

但是後來是顧立雄說不需要修法,所以當下曾就有提醒風險的問題。關於他的質詢,只是提醒顧立雄,「我沒有開巧門也沒有要誰善後」曾銘宗說。

姑且不論是誰任內的問題,眼前不爭的事實是,壽險業雖擁有龐大的資金台灣卻留不住這些錢。截至去年8月統計,壽險業投資國內5+2產業1兆2566億元,僅占總資金的5%,比率仍偏低,因此,政府如何讓業者願意將錢投資台灣,後續應得要拿出更多的誘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