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觀察》觸動種族宗教敏感神經 紐西蘭槍擊案後引起的多重效應

澳洲觀察

上星期五在紐西蘭南島基督城,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槍擊屠殺案,槍手攻擊兩座清真寺,造成五十位民眾喪命的慘劇。當紐西蘭陷入舉國哀傷之際,鄰近的澳洲,卻因該事件引發諸多議題上的激烈的爭論與對立。

屠殺案的槍手來自澳洲

首先,屠殺案的槍手來自澳洲,是激進的白人至上主義者,澳洲雪梨在2014年發生 Lindt Café劫持案,兩名人質遭到射殺,兇嫌是支持伊斯蘭國的穆斯林移民,這對崇尚多元文化,族群融合的澳洲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此後澳洲情報系統就針對極端主義者監控列管。然而,清真寺屠殺案的槍手,並不在監管之列,還出國犯案,紐西蘭政府事後也對澳洲情報單位的失職感到不滿。

事發當晚,澳洲昆士蘭參議員安寧(Fraser Anning)發表評論,對受害者表示哀悼,但卻藉此抨擊左派政治人物把屠殺歸罪於槍枝管制或種族主義者是陳腔濫調,直指當天血案的主因是移民政策不該在一開始就允許穆斯林狂熱者進入紐西蘭,他還強調,穆斯林今天是受害者,但他們通常是行兇者,在全世界以信仰之名大開殺戒。

澳總理:安寧的言論令人作嘔

此言論一出,朝野震怒,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馬上在推特上發言譴責,用disgusting令人作嘔來形容安寧的言論,並表示如此觀點在全澳洲都無法接受,遑論國會裡 (Those views have no place in Australia, let alone the Australian Parliament.)。不只總理,參議院朝野領袖也一致譴責,並研議要在國會4月開議時,提出譴責案。

隔天星期六,參議員安寧到墨爾本出席活動,當他正面對鏡頭接受記者訪問時,一個17歲少年拿著手機在後方拍攝他,冷不防地拿出雞蛋往他左耳砸去,還邊砸邊拍,他轉身就是一拳揮過去,少年還繼續拍,他作勢要再打,旁人馬上把兩人架開,少年則是被安寧的支持者勒脖子壓制在地上。後來警方接到通報把少年帶走,偵訊後飭回。

這拳腳相向的畫面馬上傳遍所有媒體,群情激憤,一發不可收拾,安寧當然成為眾矢之的,少年的做法也引起爭議,眾人稱他egg boy,影片瘋傳,居然有政治人物出來說他是英雄,還有人在募款網站聲援他,原本設定募資兩千澳幣,短短一天衝上三萬。

選民還得忍受這位議員兩個月

先是種族主義的言論,接下來又暴力相向,澳洲民眾在請願網站Change.org發起聯署,要求總理莫里森把安寧逐出國會,一天內,聯署高達一百二十萬人。問題來了,澳洲歷史上,僅僅有一次總理將議員逐出國會的紀錄,當時是1920年。

在1987年,國會權力法修正,只有選民才有權力將議員逐出國會,然而澳洲將在5月舉行國會大選,安寧不可能被逐出,但他必定會落選,這表示選民還得忍受他兩個月。

其實,這並不是安寧第一次發表針對穆斯林的偏激言論,在他的國會首次演說,就提出要完全禁止穆斯林移民進入澳洲,推崇白澳政策,還說這是解決移民問題的「final solution」,然而「final solution」一詞,則是引用二次大戰納粹的對猶太人的種族屠殺。

安寧已被逐出政黨

澳洲怎麼會選出這樣極端言論的國會議員? 現實是,安寧是意外當選的。他在2016年大選中只獲得19票,這荒謬的數字,跟澳洲的選舉制度有關。

澳洲聯邦參議員的選舉,投票方式有兩種,選民可以選政黨,也可以選政黨提名的候選人,當時,安寧所屬政黨是以澳洲白人至上,反穆斯林聞名的一族黨(One Nation),一族黨在參議員選舉中得到了25萬票,可以分配到兩個席次,黨主席韓森(Pauline Hanson)拿到其中兩萬一千票,是當然人選,第二名Malcolm Roberts得到77票,安寧第三名19票。

然而 Roberts後來因為雙重國籍問題被撤銷資格,安寧就遞補上了,但是他在國會首次演說後,就退出了一族黨。幾個月後,他加入另一個政黨 Katter’s Australia Party,但是他一直發表誇張的種族主義言論,去年10月就被逐出政黨,這也表示,在沒有政黨奧援下,5月的大選,安寧不可能再當選了。

在沒有了解的狀況下就大肆批評

安寧的言論,代表在澳洲政治光譜的極右端,以往,一族黨佔據這個位子,然而黨主席韓森並不認同安寧 ,也早早跟他劃清界線。

澳洲是民主國家,無論政治主張偏左偏右,都有表達的權利,但是在當前政治氛圍之下,偏右的民族主義必定成為撻伐的對象。

事件發生後,電視台 Channel 7邀請韓森上節目專訪,主持人卻沒有讓他表達看法的意思,一開頭就批評一族黨的移民主張是造成白人至上主義者盛行的原因,也是紐西蘭大屠殺的幫兇,韓森十分不以為然,他對慘案的受害者及表哀戚,暴力殘殺並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結果韓森反過來問主持人,有真的看過一族黨的移民政策嗎? 為什麼在沒有了解的狀況下就大肆批評,甚至定罪,澳洲的移民政策有改革的必要,右派民眾的擔憂也應該被聽見。

三分鐘的專訪,在雙方各持己見,在完全沒有交集的爭執下結束。之後輿論反應也並不認同電視台的做法,認為在此時邀請一族黨上節目,只是想拉抬收視賺錢,如果不贊同她的言論,根本不應該請她,而不是找她來,對她狂罵指責,表彰自己的政治正確,並沒有比較高明。

後續效應恐衝擊選情

因為全國大選在即,新南威爾斯州的議員改選就在這個周末登場,工黨州長候選人達利(Michael Daley)幾個月前在某個支持者場合裡,發表關於雪梨年輕人在本地找不到工作,必須離鄉背井到其他都市去,因為他們的工作都被來自亞洲高學歷的移民取代了。

他的發言是針對經濟情勢的看法,卻在選舉前被挖出來翻舊帳,被其他參選人指責是種族主義言論,必須道歉。原本工黨不以為意,沒想到在雪梨南區華人集中的選區影響發酵,選情急轉直下,工黨馬上在華人媒體澳洲日報燈全版廣告說明致歉,可惜為時已晚。

經濟上、情感認同都必須考量

平心而論,達利只是把現象說了出來,他以為人父親的角色表示,希望女兒在雪梨工作,不要去墨爾本,但目前澳洲移民政策以技術移民為主流,來到澳洲後,八成往雪梨墨爾本這兩大城市跑,澳洲就業市場一向以專業資歷為導向,剛畢業的年輕人的確被有專業技術的移民排擠,只好離鄉往其他城市求發展。

如果這樣的現象被指為種族主義,我們更要擔憂澳洲移民政策面臨到不理性的挑戰。諷刺的是,工黨一向主張寬鬆移民政策,尤其在難民與人道主義移民上採取開放,反而目前執政的自由黨是相對保守的,就在3月20日,澳洲總理莫里森宣布今年移民名額減少3萬,從19萬下調到16萬,並要求移民要先到偏遠地區,降低對大城市人口過度集中的衝擊。

移民是過去一、二十年來澳洲維持高度經濟成長的主要助力,也是改變澳洲人口組成與文化面貌的關鍵因素,然而,任何的改變,都有受益與受損的兩方,經濟上,情感認同上,太多因素必須考量,這些都是現實的議題,不是樂觀地提倡多元文化,族群融合就能輕輕帶過的。

政治人物與民眾,都必須正視歧視與包容是同時存在的,政治光譜的每一段,都有聲音必須被聽見,而不是只有聲量大的政治正確。發生在紐西蘭的慘案,在澳洲卻引起多重效應,澳洲人必須深思反省,也值得我們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