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轉移、致死率高!皮膚科醫師:千萬別小看一顆痣可能演變的結果...

醫療科技

「有的人原本只是腳底有小小黑黑的,6個月後整隻腳都黑了、再過6個月整個大腿全黑,再來就去世了......所有皮膚癌裡面,『黑色素細胞瘤』死亡率最高!千萬別小看一顆痣可能演變的結果。」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萬芳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友專表示。

每個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大大小小的「痣」,但究竟需不需要為此就醫、是否太小題大作?常常讓人陷入兩難。為了一顆痣掛號,可能需花費很長的時間等候,實際就醫時間卻只有短短幾分鐘。不過李友專提醒,若忽略痣的異常變化,當痣變成惡性黑色素細胞瘤,可能會因延誤治療錯過黃金治療期。

但民眾該如何早期判斷「痣」是否會變皮膚癌呢?

用Line就能看「痣」是否會變皮膚癌...準確率達93%!

由北醫大育成的「皮智股份有限公司」發表「痣能達人MoleMe」聊天機器人,透過AI建立超過5,000筆醫療影像資料庫,分析痣的異常風險。皮智公司執行長、同時也是皮膚科醫師的靳嚴博表示,「在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把痣一顆一顆去給皮膚科醫師看,醫師在門診也沒有很多時間,現在透過Line就可以初步判斷,而且完全免費。」

靳嚴博表示,只要加入「皮智-痣能達人MoleMe」Line官方帳號,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中,用手機拍攝身上的痣並上傳照片,就能得到異常風險分析結果及臨近醫療院所就醫資訊。「這個Line還有一個很好的提醒功能,如果你是屬於低風險族群,你可以讓它一個月後再提醒你是否要再追蹤,加入這個Line帳號也完全不用付費。」

痣能達人MoleMe蒐集醫病間常見的問題,讓整體演算法提升到93%的正確率。(攝影/陳稚華)
用手機拍攝身上的痣並上傳照片,就能得到異常風險分析結果及臨近醫療院所就醫資訊。(圖片來源/手機截圖)

靳嚴博更進一步解釋,「除了影像外,痣能達人MoleMe也蒐集醫病間常見的問題,像是痣存在多久、是否有變化等,兩相結合下,讓整體演算法提升到93%的正確率。」他強調,未來隨著數據增加,預測將會更加精確,能幫助病人掌握自身痣的變化。

「一般痣」v.s.「黑色素瘤痣」如何判別?

那要怎麼區別是「一般的痣」或可能是「黑色素瘤的痣」呢?

李友專解釋,一般黑色素痣的判斷有四個ABCD:

A:Asymmetry(不對稱)看痣有沒有對稱
B:Border(邊緣)看痣的邊緣是否整齊
C:Color(顏色)看痣的顏色是否有不一致、有無變化
D:Diameter(大小)看痣的大小有沒有超過0.6公分

他表示,ABCD是一個很重要的準則,但更重要的是追蹤,「可以看它最近1個月、2個月、3個月變化如何,如果3、4個月都沒什麼變化,它相對是比較安定的痣,如果有變化,變大、變色形狀改變、會痛、會癢、會流血等,這些都是比較不好的變化,要再去給醫師評估。」

李友專指出,雖然皮膚癌裡面最常見的是「基底細胞癌」跟「麟狀細胞癌」,但這兩個致死率都很低,如果是得到「黑色素細胞瘤」的話致死率非常高,且其轉成惡性的變化速度很快。「台灣人的黑色素瘤容易長在掌面、指頭中間縫隙或是腳掌,如果忽略它,很可能會變成整隻腳、整隻手,甚至是轉移到內臟,那時候它的存活率就會變得很低。像是如果轉移到淋巴結,鋸腿、截肢也沒有用。

李友專指出,台灣人的黑色素瘤容易長在掌面、指頭中間縫隙或是腳掌,且其轉成惡性的變化速度很快。(攝影/陳稚華)
「皮智股份有限公司」發表「痣能達人MoleMe」聊天機器人,透過AI建立超過5,000筆醫療影像資料庫,分析痣的異常風險。(攝影/陳稚華)

這4種人屬於「黑色素細胞瘤」高危險群

至於哪些人屬於「黑色素細胞瘤」高危險族群?

李友專表示,因為黑色素細胞瘤幾乎不太會痛,所以有些人覺得腳黑黑的也不太在意、就忽略它。但他強調,「所有的癌症都一樣,如果能在0期、1期就知道並治療,幾乎是都可以治癒,若是到第3、第4期,死亡率幾乎都非常高。所以我們希望不要等到到醫院做電腦斷層、做很困難的檢查才判斷,希望能防微杜漸,不要到後面才想辦法來治療。」

他也提醒以下4種人要小心「黑色素細胞瘤」:

1.常曬太陽:太陽曝曬越頻繁越容易

2.年紀長者:年紀越大越容易

3.長期抽菸:會惡化

4.長期刺激:李友專強調,一直摳的話,好好的痣摳10年也會變惡性,不要去刺激它

至於預防方式,李友專強調包括防曬、不要去刺激它、戒菸,這些都有幫助。他也表示,雖然ABCD可以幫助初步判斷痣的危險因子,但還是無法一眼就看清楚,若是利用很簡單的工具就能判斷,早期自我篩檢、長期追蹤,不只能改善病人健康,也能避免過度就醫造成的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