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心中的夢想奪不走?一名30歲上班族的慘痛體認……

職場話題

根據yes123求職網最新調查發現,在39歲以下的上班族當中,只有三成屬於每月收入大於支出,更慘的是,高達五成五的受訪者目前身上仍背負著債務,其中,以學貸最多,其次是一般信用貸款,另外像卡債、車貸、房貸、替家人背債等等,都是年輕人負債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實人生之險峻令人不禁捏把冷汗。

日子不好過,收入不佳自然是最大原因。調查指出,在回顧自己出社會至今的職業生涯時,高達54.6%上班族都坦言曾經領過「22K」以下的月薪,到目前為止,還有25.2%的人薪資水準不變,17.9%甚至不增反減,對比官方三不五時出現的各種統計數據「再創新高」字眼,實在教人懷疑──自己是否身處平行時空。

此外,年輕人面臨的困境還有失業問題。調查也顯示,觀察2008年以來的失業率,可以發現在金融海嘯期間,總失業率一度逼近6%,同一時間,「20到24歲」年齡層的失業率為14%,如今,隨著景氣復甦,總失業率已降至3.7%左右,但社會新鮮人失業率卻還維持在12%上下的水準,降幅明顯與大環境脫勾;換算下來,等於大約每8名畢業生,就有一人找不到工作。

結構性失業問題未解,小心年輕人淪為啃老族

對此,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直言是「結構性失業」因素所致,「對政府來說,想要降低青年失業率,解決低薪問題,就要推動產業升級,往高附加價值方向轉型,並打造投資環境,想辦法吸引外資來台設廠、設據點,這樣才可能提高從業人員薪資,出現擴編需求。」

「另一方面,積極輔導青年失業者就業,像是提供職業訓練,習得一技之長,一來是設法縮短『學用落差』,二來也解決部分行業的缺工問題。……在國內,提供友善職場環境,年輕人才出走海外的意願自然降低,畢竟在少子化趨勢下,勞動力缺口隱憂浮現,假如有更多新世代接棒,國家競爭力自然能夠維持下去。」他建議。

整體而言,楊宗斌對年輕人的處境感到憂心,「青年勞工出社會至今的物價變化,光是外食費、房租這兩大項,不知道已吃掉多少薪水的漲幅,更遑論處於高房價時代,不少人無奈成為『無殼蝸牛』,甚至可能淪為『啃老族』。」

「雖然今年基本工資已調高到2.31萬元,但之前青年勞工飽受22K魔咒影響,加上打零工維生的『非典型就業』模式興起,不少人還有學貸在身,或者必須幫忙分擔家計,所以,大家的實際總存款數字,想要保持『有感』增加的速度,恐怕都存在一定難度。」他補充。

夢想與現實,30歲上班族的慘痛體認

有句勵志的老話是這麼說的──存在一個人心中的夢想誰也奪不走,但在台灣,此時此刻是否還成立恐怕會是個問號。

「30歲過著無債一身輕的生活,同時存款有一百萬,……」這是Jason一直以來的夢想,但如今,他30歲了,不只正職收入無法支應開銷,必須靠著各種打工過活,甚至不惜捨棄各種生活品質,只為了活下去,「我到了28歲才發現,自己存款簿裡頭的數字和當初夢想差太遠了,……我一出社會就背負50萬助學貸款,後來還有20萬信貸、6萬卡債的沉重經濟壓力,尤其是國考落榜的那一刻,對前途可以說是一片茫然。」

他回想,自己從航運系畢業後,為了生計及準備國家考試,被迫找了一份可以正常上下班的車行技師工作,但月薪僅22K,且感覺毫無技術可言,之後國考失利,他興起轉職念頭卻四處碰壁,後來乾脆鎖定機會較多的「約聘」職缺,才終於獲得一份銀行的電銷工作,「那時候一個月是28K,雖然工作環境算很好,但合約只有1年,之後那個部門裁撤,不續聘,所以又要重新找工作。」

Jason自覺電銷工作難有升遷機會,且沒有其他專長,繞了一圈,當起客服專員,起薪又回到23K;由於正職收入無法支付每月固定開銷及貸款,更別說是存錢,於是他只好在下班後、休假時,積極兼差打工,「我做過餐廳PT,也要夜市擺攤賣過褲、鞋,還有發傳單、倉管理貨……最近因為擔心拚命兼差,過勞反而會影響正職表現,所以開始轉做廠商代購。」

除了開源,他還採用最古老的信封理財法,「每月薪水入帳只領5000元當生活開銷,分裝在不同項目的信封袋,剩下的全拿去還貸款跟儲蓄,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大致上,是把生活費細分為必須、機動性兩種費用,大概2到3個月都會做一次調整。」

對照當年當年的30歲夢想,現實生活中的他為了省錢,習慣早午餐一起解決,選擇70元以內的便當,吃一餐抵兩餐,即使下班再晚,也會忍耐到回家才吃飯,此外,面對朋友聚餐,他幾乎全推辭,藉此減少開銷,發現一些家中用不到的東西,就拿去網路拍賣,算一算,平均每月可以因此多省下數千元左右的開銷。

年輕人困境,專家:小心「一高、兩低、三不」

談起年輕人的困境,楊宗斌認為,主要求職缺乏方向感,加上調薪步伐緩慢,以及工時、過勞等問題,導致青年勞工除了經濟壓力大,家庭與事業也難以兼顧,一旦又自認「入錯行」,很容易就陷入「一高、兩低、三不」的窘境,「雖然擁有著高學歷,但職涯沒方向,學非所用,導致工作成就感低、薪資滿意度低,後續就引發買不起房、不結婚、不生小孩等念頭。」

「這樣一來,不僅不容易擺脫『青貧化』的生活,未來退休金如果存不夠,甚至會出現『老貧化』的慘況,一輩子恐怕都要為了工作而活,根本沒辦法達到所謂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更遑論完成什麼人生夢想。」他說。

年輕人又該如何翻轉人生?楊宗斌建議,不妨採取「雙管齊下」策略,「首先,青年勞工們在進入社會後,針對自己有興趣的職場領域,再去學習新技能,或者考取證照、補強外語能力,累積未來轉行、創業的實力。……接著在財務規劃上,要有正確的理財概念,應該是『收入先減去儲蓄、投資,才是等於開銷、支出』,先慢慢累積小小財富,以後才有能力去爭取其他圓夢的機會。」